白岩鬆談教育:德智體美勞 每一項都該"變一變"了

2018年12月28日07:4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GES2018未來教育大會本月初在北京召開,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在會議上做了主題發言。日前,央視總編室微信公眾號“CCTV看點”刊發了白岩鬆的演講稿。白岩鬆在現場分享了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他認為,傳統的“德智體美勞”在新時代應該有所變化。以下為演講全文:

對於我這個歲數的人來說,可能總會想起小時候關於教育的幾個字,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恰恰是這幾個字的新時代變化,這幾個字就是:德智體美勞。我覺得每一個字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都在發生變化。

德:不僅是德行,還是公德

過去我們說“德”,更多的在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德行。可是我覺得今天的教育,我們是否要加上“公德”這樣的一個字眼?

大家都已經能夠看到一個人的不文明和缺乏公德,甚至將一輛載著乘客的公共汽車開向江裡頭,最后消逝生命。過去我們認為一個人缺公德,恐怕僅僅是一個煩人的地方,但是現在公德甚至會要走你的生命。

很長的時間裡,中國的德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在熟人世界裡,一部分是在陌生人世界裡。因為中國長期是農耕經濟,所以我們在熟人面前擁有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水准。在哪個國家都很難看到像中國這樣,熟人之間會搶著買單。吃完飯,甚至會打起來。隻要是熟人,什麼都好辦。但是一進入陌生人世界,這個約束迅速減少。

我曾經親眼在飛機上見到這樣一個場景:兩個中年男子也許是喝多了或者怎麼樣,一個男子在機艙裡不停地大聲說話,他的同伴勸說他小點聲,沒想到這個男子依然不客氣地說:“這裡又沒有人認識我,無所謂!”

你看,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裡,隻要進入到陌生人的世界,德行便不受約束。因此,在談論教育的“德智體美勞”方面,作為教育的第一點,今天我們需談論如何教育一代人有“公德”。

我們如何能讓小老百姓逐漸過渡到公民?公民就是對遠方的事情當成身邊的事情,對陌生人當成親人。我關注一切,因為他們都與我有關。塑造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守住公共秩序,擁有公德。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教育要在這個基礎上發生很大的改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