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2期

融媒體時代電視綜藝節目的內容生產策略

肖俊
2019年01月15日10:2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所謂融媒體,是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網絡媒體在資源、內容、傳播、營銷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融共生的新型媒體。對於電視媒體而言,隨著受眾審美能力的迅速提升和審美疲勞的高頻發生,其內容生產機制也應轉型升級,一方面憑借其強大的制作能力、廣泛的受眾基礎和人力、物力、廣告資源等傳統優勢深耕產品內容,走精品化、品牌化路徑,凸顯主流媒體優勢﹔另一方面,改變內容生產策略,主動搭建融媒體數據信息平台,垂直細分市場,深度分析社區化用戶群特征,在橫向上拓寬內容產品的寬度,在縱向上拓深內容產品的深度,以視角獨特、反映靈敏、機制靈活的類群化綜藝節目去迎合市場。

一、建立電視綜藝節目融媒體內容生產機制

(一)建立融媒體數據庫

建立融媒體數據庫,對於電視台而言,是實現台網融合、轉型升級的必選項。這裡所說的融媒體數據庫,既包括電視台自身的數據庫,比如官方網站、APP、主頁、微博、微信公眾號﹔也包括紙質媒體、電子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流媒體等在內的全媒體數據庫,涵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還包括其他渠道和工具的數據庫,比如以索福瑞和酷雲為代表的收視數據,以百度、谷歌、新浪微博為代表的搜索數據,以優酷土豆和騰訊視頻為代表的視頻網站數據,以知乎、豆瓣為代表的網絡社區數據等。建立融媒體數據庫還只是內容生產的第一步,還涉及到數據庫信息整合、提煉、優化等技術層面的操作問題,從長遠上講,還將影響現今電視媒體的組織架構、運行模式、資源配置。這個過程肯定會是一個長期積累、慢慢發酵的過程。然而,“傷筋動骨”也是有必要的。

(二)重塑電視綜藝節目內容生產流程

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演進與發展,傳統電視綜藝節目的生產方式也要與時俱進,要著眼整個電視產業發展的大變革趨勢,在搭建融媒體數據庫的基礎上,重新架構內容生產流程,激發電視綜藝節目的新活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6年組建“中央廚房”,不僅在機構、人員上重新洗牌調整,把傳統的廣播、電視和新成立的新媒體部門合成一個大新聞內容生產部門一起辦公,而且實行內容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平台發布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打通內容生產、信息發布、經營的上下產業鏈﹝1﹞。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提出了“一個平台、十個產品方向、四個渠道終端”融媒體戰略思想,順應內容生產高度市場化的趨勢,以採購方的身份大量採購節目內容,從“生產型媒體”向“平台型媒體”轉化﹝2﹞﹔廣西衛視通過《百壽探秘》《發現新廣西》《劇說中國故事》等欄目,將優質內容生產與大健康產業、旅游產業、影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內容+產業”的模式﹝3﹞;不難看出,雖然國內外融媒體建設的具體操作路徑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對當今傳媒市場發展變化的敏銳把握之上,以全新的思維和視角,與時俱進,或整體或局部地調整了原有的內容生產方式。

(三)新技術應用助力綜藝節目內容革新

在以往的電視綜藝節目生產中,技術更多的是作為內容生產的輔助性或保障性要素而存在的。2018年伊始,隨著VR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直播技術的廣泛應用,電視綜藝節目內容的外延進一步拓展,一方面,高科技的應用使得內容產品的呈現方式更為豐富和多元,給電視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享受,可以這麼說,技術因素已經成為融媒體時代助力媒介升級、生產方式變革的關鍵性因素﹔另一方面,隨著電視綜藝節目生產方式的縱深發展,一大批新技術從幕后走向台前,從小眾走向大眾,一躍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的內容主體,技術不僅是手段,也是內容。例如,從中央電視台的《機智過人》到地方衛視的《我是未來》《最強大腦》等電視綜藝節目,就把代表人類科技最新發展成果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無人機、柔性技術、仿生科技等技術手段以內容主體的形式予以呈現,不僅給電視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更開創了科技類電視綜藝節目新范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