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認知范式轉換對媒介創新的實踐價值【3】

三、空間認知范式轉化下空間秩序與價值取向
新媒體在空間認識范式的轉化下,也走向了新的道路。新媒體在網絡與視覺圖文的消費社會中開掘了新的空間。廣告和電視也與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等新媒體相結合。以前的空間實體感明顯減弱,虛擬空間的受眾使用感增強。彈出新聞與社交網絡的風靡,宣告了新媒體時代是一個空間轉換的時代。空間的不斷轉化,充溢我們生活的空間裡,空間的不同體驗也正好與新媒體的運營模式相符合。媒介在圖像時代裡,圖像將我們的視覺聽覺與思維進行了一種潛在的隔斷。因此,新媒體繼續侵蝕具有視聽優勢的傳統媒體,盡管傳統媒體已開始擴展到新媒體業務以迎接新媒體的挑戰。然而,傳統媒體存在產業鏈重組,機制和功能變化等問題。機制和功能的變化要求傳統媒體從宣傳平台轉向公共話語平台。在空間轉型的客觀背景下,如何保証全社會的輿論導向,如何把握輿論導向等問題迫在眉睫。媒體行業的整合以及媒體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和滲透,也為媒體行業的管理者制定政策帶來了挑戰。
空間秩序是社會關系的反映和象征意義的體現。空間生產以微妙的方式控制著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媒體創造的圖像形成了一個象征性的空間世界。貨物完全被視為符號,符號被視為商品。空間符號不是現實世界的反映,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隨著空間的商業化和空間的象征化,空間生產已經疏遠了社會空間。材料數據的生產實踐呈現出象征性的趨勢,社會消費活動往往是象征性的。如卡斯特所說:“集體消費模式構成了城市單位的物質基礎。”[13]圖像空間的擴展反映在經濟領域是城市化的過程。在后現代社會中,消費者想要的不是物品的實際功能,而是物品的象征價值。最后,空間生產的資本化導致了關系的象征。消費社會已經沒有表象,隻有模型、符號,由此構造出高度統一的“內爆”世界。同化機制成了空間生產的基本運行機制。
空間認識范式的轉換讓媒介之間的空間性保持了跨時間性的一致,比如在電視新聞中,新聞的的空間可視感更強,新聞的信息廣度空間也越加寬泛。在新聞中受眾的參與度也明顯增強,而在參與過程中也就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換的場域。在傳播內容方面,前幾年對民生新聞的重視,也是后現代主義空間轉向下的一種自我空間擴大的衍生品。
四、結論
后現代主義背景下,媒介技術、空間、文化、權利應以體系化、規范化為發展目標。隨著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傳播內容也越來越走向生活化,走向對虛幻符號的追求。
新媒體傳播中體現的時空,超文本,開放性,互動性和多終端連接的特征使得主題更加多樣化。信息傳播的來源已經超出單一主體的范圍。新媒體創造的各種虛擬信息,虛擬角色和虛擬現實使人們在現實中逐漸被抽象,加工和與人類互動。反過來,人們在虛擬環境中逐漸變得混亂。
空間轉向逐漸形成了一種空間的生產,即:文化空間,地理空間和消費空間以及媒體空間高度整合。在空間生產鏈中,空間秩序問題應引起特別關注。所謂的空間秩序是社會關系的反映,理性的空間秩序通過媒體技術延伸到生活。在多邊的空間裡我們逐漸成為單向度的人。因此,在空間生產日益發展的社會,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和適應空間生產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另一方面也應該樹立良好規范的媒介秩序,使我們不至於麻木迷失在空間裡而進入一種無家可歸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約翰·厄裡.關於時間與空間的社會學.收入布萊恩 特納編.社會理論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05.
[2] M.Foucault.Questions on Geography.In C.Gordon (ed.).Power/ 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1980.70.
[3] 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新版序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180.
[4] 何雪鬆.社會理論的空間轉向[M].北京:社會出版社,2006:2.
[5] 哈維.后現代的狀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82.
[6] 福柯.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
[8] Paul Virilio.楊凱譯.消失的美學[M].台灣:揚智文化事業,2001.
[9] 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新版序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180.
[10] 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下卷)[M].上海:三聯書店,1996:904.
[11] 梅羅維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3] 曼紐爾 卡斯特著.姜珊譯.發達資本主義的集體消費與城市矛盾[J].國際城市規劃增刊,2009.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