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2期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反轉新聞”的影響及防范【3】

——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為例

吳洽兵
2019年02月27日13:3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反轉新聞”的防范對策

(一)規范新聞採編管理流程

新聞事件本身就是正在進行時的,是動態變化著的,隻有掌握了事實的真相,客觀公正而真實地報道,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新聞的反復轉變。這就要求媒體機構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激勵、規范和約束,把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貫徹到新聞採編全過程中。新聞記者必須要到新聞現場去,到基層去,客觀調查採訪事實真相。媒體要從採編管理、信源審核、轉載審核、採編隊伍管理、發布流程等方面建立規范化機制,通過不斷細化新聞採編和管理的各項流程來強化媒體責任,以提升新聞隊伍的專業素養來達到新聞傳播的客觀公正真實。

(二)加大網絡環境監管力度

網絡媒體時代,信息數量繁雜無序,刪改內容的技術手段十分簡便,普通人可以輕而易舉地對發布的內容進行刪除、修改。形式和技術快速更迭的新媒體,加大了信息鑒別的難度,給新聞反轉提供了更多生存空間。

互聯網也有“公序良俗”,新媒體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網絡輿論環境的監管,建立對事實真實與全面性的把關責任追究制度,同時督促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加大新聞信源管理力度,建立信息的自我審核機制,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已經發布《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明確了相關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和管理部門的職責義務范圍,明確了安全評估內容、過程、規范和機制建設要求等,這就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自覺有效地履行職責,把“反轉新聞”關進“籠子”裡。

(三)提升公眾的新媒介素養

““反轉新聞”既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又是媒體和受眾選擇性認知、建構和傳播的產物”。﹝5﹞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不僅需要新聞人去積極引導,也需要每一位公眾的密切配合。自媒體時代開創了普通公眾參與新聞生產的權利,“公民記者”參與新聞傳播活動的熱情高漲,在良莠不齊的網絡空間,公眾更應該客觀真實地傳播新聞事實,公正理性地發表評論。

提高公眾的新媒介素養,堅守社會道德底線,是防范新聞反轉現象頻發的重要途徑。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6]。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終水落石出后,“我們是不是還差那位女司機一個道歉?”“該好好反思謠言之禍了”等理性聲音,對引導社會公眾從事件中汲取教訓,自覺提高媒介素養,規范網絡行為,起到了亡羊補牢的作用。隻有公眾掌握了一定的新聞專業知識,學會養成質疑和批判精神,才能使他們面對新聞事件時能夠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理性地傳播和評論,自覺地維護和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

四、結語

真實、真相、真理應該是新聞事業的永恆追求。“反轉新聞”作為虛假新聞的一種變異形式,其涉及的新聞事件很容易獲得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和熱情參與,但往往卻是以媒體公信力和健康輿論生態的損耗為代價,“反轉新聞”已經成為媒體和社會公信力的公敵。在此形勢下,媒體機構、新聞從業者要在求快還是求真、理性還是感性中做出合理選擇,通過科學可操作的制度和流程設計,有效防范和規避“反轉新聞”。行業部門和社會大眾也需要從自身做起,形成“人人都是監督者”的社會氛圍,清除“反轉新聞”的生存土壤,共同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促進新聞輿論工作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石焱,劉沖.逆轉新聞的成因及應對策略[J].青年記者,2014(12).

[2]吳星星,靖鳴.試析自媒體語境下的逆轉新聞現象[J].新聞愛好者,2016(3).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曹林.“新聞反轉劇”背后的浮躁標簽戰[N].中國青年報,2014-07-20(01).

[5]宋祖華,李艷.“反轉新聞”再思考[J].新聞愛好者,2016(11).

[6]邱沛篁,蔣曉麗,吳建.媒介素質教育論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7](美)Bill Kovach,Tom Rosenstie.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