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2期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反轉新聞”的影響及防范

——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故”為例

吳洽兵
2019年02月27日13:3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隨著傳媒環境的改變,新聞反轉越來越成為一種常見的新聞現象。人人都是麥克風、都是新聞發言人的時代,“反轉新聞”頻繁發生,導致社會公眾對於媒體及其報道產生不信任感,這對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帶來了負面效應。研究新聞反轉的負面影響,剖析新聞發生反轉的深層次原因,盡可能減少新聞反轉的發生,才能維護媒體的公信力。

關鍵詞:“反轉新聞”﹔公信力﹔把關人﹔防范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2-0000-03

2018年10月28日發生的“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新聞的反轉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墜江事件發生后,最初報道的墜江原因是“橋上一輛紅色小轎車逆向行駛,司機為了避讓,沖出橋面”,女司機隨即被被“罵”上熱搜。第二天公交車后車行車記錄儀視頻公布,卻顯示是公交車突然越過道路中心實線,撞斷大橋護欄后墜入江中,輿論開始反轉,有網友爆料稱“公交車司機凌晨5點還在k歌,導致開車時睡著了”。11月2日,公交車行車記錄儀還原事故發生時的情況:一位女性不斷怒罵公交司機,擊打司機的頭部,司機奮而還手,一陣晃動后視頻結束。真相浮出水面,“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中新聞反轉之快和網絡暴力之惡劣,卻令人深思。

一、“反轉新聞”的負面影響

“反轉新聞”是什麼?簡單地說,“反轉新聞”指“那些緊跟社會熱點、標注新聞熱詞繼而引發廣泛關注,但隨后被証實與事實主體或全貌不符,甚至與事件截然相反的新聞現象”。[1]“反轉新聞”有不少相近的概念,如新聞烏龍事件、新聞反轉劇等。“反轉新聞”毀損當事人形象,挑戰媒體的公信力,侵害公眾知情權,對新聞傳播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傷害新聞的當事人

新聞反轉,總是伴隨著網絡暴力,受傷害最大的往往是事件的當事人,當事人遭到網絡暴力的屢見不鮮。在事件尚未明了的情況下,極度的新聞曝光和未經証實的新聞報道,給當事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干擾。“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中,子虛烏有的事情被當作新聞事實,“女司機”、公交車司機的個人隱私一次次被曝光,在網絡上承受輿論一波又一波的攻擊。網民的群體謾罵、人肉搜索、煽動性的失實言論,極大侵害了新聞當事人和其親朋好友的身心健康,新聞報道保護當事人隱私等原則也難以落到實處。

(二)損害媒體的公信力

媒體首要的責任是給受眾提供真實的信息,“實事求是”是對新聞報道最基本的要求。媒體通過一次次的深入採訪報道,提供客觀公正真實的新聞報道,才能一點一滴地積累起公眾對媒體的信任。而當新聞被一次次反轉,公眾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他們對媒體傳播的信息會就會持有懷疑甚至排斥的態度,長此以往整個輿論生態會逐漸呈現混亂無序的狀態。“反轉新聞”“不僅給受眾獲取信息和認知世界帶來了困擾,更消解了公眾對媒體報道的信任”。[2]一條條“反轉新聞”損害了媒體公信力,破壞了正常的輿論生態,侵蝕著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底線。即使事實真相最終水落石出,但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已經大打折扣,想要重新建立信任,異常艱難。

(三)侵害公眾的知情權

新聞反轉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新聞真實性的問題,是虛假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的一種“變異”,損害的是受眾的知情權。知情權是公民行使其他權利的基礎和前提,是公民保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媒體權利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保証社會的知情權。新聞媒體是公眾知情權的維護者和體現者,公眾的知情權需要通過媒體的真實報道才能得到落實,知情權的獲取,離不開新聞報道、信息公開權等的配合。而越來越多的“反轉新聞”,誤導公眾做出公正理性的判斷,可能使受眾由於信息錯誤產生一系列錯誤反應,這嚴重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也是對公眾知情權的極大傷害。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