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2期

論社交傳播時代的“新新聞”

吳  兵,吳一夫
2019年02月27日13:51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社交傳播中的新聞雖也具有滿足人們消除對外界不確定因素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滿足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群體之間的社會交往。在社交傳播時代,新聞的功能、價值、作用、制作方式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人機交互的技術迭代下,新聞已經成為集信息、社交、互動、共享、創造、情境為一體的社交消費品——“新新聞”。

關鍵詞:社交傳播﹔新新聞﹔功能進化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2-0000-04

當前,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移動終端的大范圍普及,加之各類線上社交產品的廣泛運用,人們的線上交往越來越頻繁,而以往大眾傳播時代社會交往重要媒介之一的新聞,其內涵和外延也正在發生悄然的變化,其基本功能、生產模式、價值判斷、消費方式、細節關注等,都更多轉向於服務個體的社會交往,傳統新聞正日益向“新新聞”轉化。

一、滿足內部和外部交往是“新新聞”的基本功能

馬克思說,人即使不是亞裡斯多德所說的那樣,天生就是政治的動物,那麼人天生就是社會的動物。“社會僅僅是為靠互動聯系起來的一群人取的名字。”[1]既然人天生就是社會的動物,那麼人就必須聯結各種社會關系,通過社會交往實現歸屬感、存在感,否則容易導致負面的情感、認知和行為結果,包括壓力、焦慮和心理問題。

社會交往分為內部交往、外部交往以及世界交往。傳統新聞學將新聞首要(基本)功能視為消除社會公眾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因素,即可能對公眾的社會化過程產生的影響或危害。因此,傳統新聞雖然也被認為是公眾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但新聞往往從滿足多數人相對共性的信息需要,即多數人借助新聞這個媒介,共同了解某個事實以實現大眾世界交往需要。顯然,雖然傳統新聞可以部分程度上幫助人們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實現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但難以實現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內部交往和外部交往。因為內部交往和外部交往主要通過個體與社會其他個體、群體的直接連接,並通過長期的、積極的、穩定的、持續的以及個性化的互動,才能真正實現個體在社會當中的存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盡管“小世界理論”証明,在現實社會中,社會網絡中的任意兩點(兩個人)都可以通過一條比較短的路徑進行連接,即所謂的“六度分割理論”。但現實社會中,個體擁有的社會資源越多(教育程度、收入高低、家庭背景),可用於建立社會關系的成本就越充分,社會關系的數量就越多﹔而那些擁有社會資源較少、社會交往時間有限、社交能力不足的社會個體,要在現實社會中建立廣泛社會關系並非易事,但通過線上社交的方式,可大大降低建立不同社會關系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以及其他社會成本,這無疑為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不同群體的社會交往提供了便利。此外,在現實社會中,人們還常常受社會習俗、階層、地位等條件的制約,形成“人以群分”的社會層級交往群體。而線上社交本身是以目的為指向的交往,個體之間的聚合互動或源於好奇心、或出於特定需求、或基於共同愛好,盡管個體之間並不一定了解“他在社會中的地位, 他的階級立場或社會身份, 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他在天賦和才能——他的智慧、力量等——的分配中的命運。”[2]彼此之間的社會關聯度相對較低,甚至沒有見過面,但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交往。加之線上交往還可以匿名化,交往過程中可以控制互動的時間和互動的速度,能夠更方便地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進行社會交往,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特定情境中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與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數量、互動內容和互動頻率。

正是由於線上社交傳播主導的媒介生態的變更,使得“新聞的定義發生了改變:它從一種機構特權轉變為信息傳播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各種正式的組織、非正式的集體和眾多的個人都雜處在這個生態系統中。”[3]新聞的功能和作用也隨之發生改變,那種將新聞單純視為為滿足多數人社會交往需要的觀點已經難以適應社會個體之間社會交往的需要,加之傳播者、傳播渠道、內容生產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新聞“內容作為單純消費品的時代過去了,內容正在變成一種新的連接器。它不僅連接著內容生產者和用戶,還連接著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平台。”[4]也就是說,它從滿足多數人了解世界、實現世界交往的主導因素,轉向主要以滿足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不同小群體之間建立、維系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的需要。比如,給別人發新聞的目的,也許並不是為了讓別人了解這個新聞內容本身,而主要是為了社會交往之需要——引起他人關注,以此表達個人情感、社會存在、關系維系等等,從而成為滿足人們內部交往和外部交往的“新新聞”。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