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解放日報》研究綜述及展望【2】
三、21世紀后的國內研究狀況
進入21世紀后,在前人提供的豐富史料上,研究深度以及理論性均有所增加,有學者從新聞傳播學、政治學以及文學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總體來看,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性研究
作為抗戰時期黨創辦的重要報紙,對其行整體考察也同樣必要。王潤澤與王潔《中共中央機關報——延安<解放日報>》一文對《解放日報》的歷任領導、內容概況、改版均有介紹。盛魁與蔣杰在《<解放日報>的創建與改革:1941—1944》一文中梳理總結了其創建與改革的過程。專著方面,具有較大突破的是李曉靈的《淵源與化變 延安<解放日報>的傳播體系及其當代價值之研究》,學術性與思想性較為突出。該書從傳播學角度出發,對延安《解放日報》的傳播歷程、傳播生態、傳播要素、傳播控制、傳播形態、傳播功能、傳播經驗、傳播缺憾等重要內容進行了研究與總結。
(二)重要人物與事件研究
部分研究從報紙本身出發,關注與報紙相關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對於延安《解放日報》的指導者、創辦者以及改版,學界均有諸多研究。
從創刊起,毛澤東便對延安《解放日報》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對於毛澤東與《解放日報》的研究也成為重點話題,成果較為豐富。有學者對毛澤東與延安《解放日報》的整頓和改版、《解放日報》對毛澤東思想的宣傳進行了研究。許沖所寫的《試論毛澤東思想社會化的方式——以<解放日報>為考察對象》從報紙的版面安排、流通機制、創作內容和延伸形式等方面出發,對毛澤東思想社會化的具體方式進行了研究。此外,《解放日報》的創辦人博古以及首任總編輯楊鬆也有較大關注度。以上文章主要關注重要人物與報紙的互動,多以記敘為主。
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報》的改版,是我國黨報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至今對我國新聞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仍有現實意義。因此,該主題研究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成果較為豐碩。從建國后的史料梳理與回憶性文章,提供改版的必要性、過程以及結果到后期學術文獻追尋改版的深遠影響與現實意義,研究深度不斷增加。黃旦在《從“不完全黨報”到“完全黨報”——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再審視》一文中認為,通過改版,實現了對黨報身份的建構,其重點是重新確定黨報與整個黨組織的關系及其在結構中的位置,包括黨報和工作者對自己身份的認同。王潤澤發表於《國際新聞界》的《重塑黨報:<解放日報>改版深層動力之探析》一文關注到了《解放日報》的編輯記者群體,探究分析改版前后這些人的思想認識及其變化。劉繼忠與梁運所寫的《論延安<解放日報>改版的政治邏輯》發表於《新聞與傳播研究》,側重於政治角度的解讀與分析。關於《解放日報》改版的深遠影響與啟示方面,也有諸多成果涌現。除了內容深度有所增加外,研究方法方面也有一定創新,匡瀅的學位論文《1942年<解放日報>改版與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比較研究》運用了比較研究的方法。
(三)報紙內容研究
部分研究立足延安《解放日報》的文本,通過解讀報紙內容探究其專題報道。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報道研究
已有研究對於冬學運動、新秧歌運動、西安事變、五四運動、精兵簡政、黨章學習活動、留守兵團文化學習運動、大生產運動等均有所涉獵,通過對延安《解放日報》相關內容的解讀,探究分析其報道效果與影響。有學位論文對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社會動員等報道也進行了分析。
2、形象建構
有學者使用建構理論進行文本解讀,其中女性報道較受關注。唐海江與唐雨晴所寫的《延安<解放日報>婦女形象建構的文化分析》具有較強的學術性,作者採用社會建構論的視角以及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解放日報》所建構的婦女形象及其背后的意識形態。該部分成果更多體現在學位論文中,如唐雨晴的《延安<解放日報>婦女形象建構研究》以及李玫的《解放區文學女性形象書寫》。女性形象之外,延安《解放日報》所塑造的農民、勞模、醫務工作者等形象也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關注。
3、文藝副刊研究
延安《解放日報》的文藝欄目和改版后的綜合副刊是重要的文藝陣地。已有研究中,丁玲、改版、文藝理論以及政策是《解放日報》文藝副刊研究的幾大主題。楊琳的文章《報刊媒體的“議程設置”與延安文學的話語建構——基於<解放日報>文藝傳播的分析》則從傳播學角度出發進行研究,認為報刊媒體在拓展文學生產與傳播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作家、編輯、受眾等文學群體的變動,並在文學話語的建構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4、廣告研究
近年來,關於延安《解放日報》的研究范圍有所拓展,王玉蓉等人較早對延安《解放日報》的廣告特色、經營、作用等進行了研究。她與白貴所寫的《延安<解放日報>廣告作用初探》與《略論延安<解放日報>的廣告特色》分別發表於2003年的《新聞與傳播研究》、《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黃月琴對延安《解放日報》的廣告經營理念與廣告特色進行了分析。屈雅利則從“廣告刊例”的年度變化入手進行解讀。祁媛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創新,在《延安<解放日報>廣告實証研究》一文中運用了內容分析法,對廣告樣本進行解讀。
5、其他角度
王曉梅的《建國初黨報領導下的“讀報組”發展探析——以建國初<解放日報>“讀報組”發展為基本脈絡》關注報紙與讀者的互動,描述了建國初《解放日報》》“讀報組”的發展脈絡,“讀報組”實踐的“群眾路線”至今仍有重要現實意義。史春風和田頌雲分別對《解放日報》的社論和評論進行了分析。楊琳琳與姚遠對延安《解放日報》的自然科學傳播的宗旨、採編隊伍、傳播途徑、傳播階段以及產生的重要影響進行了研究。田真通過《解放日報》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探析了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黑板報的業務特征與歷史意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