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會責任報告 (2018年度)【6】
三、履行社會責任不足和改進措施
針對2017年查找發現的媒體融合發展還需深化細化、文化產業改革還需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還需加強的問題,報社圍繞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開展深入調研,研究制定了《融合發展規劃》,先后召開直屬單位經營工作會議、直屬單位改革發展會議,專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並到新華社、中國出版集團等新聞單位開展調研,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見﹔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通過招錄應屆大學畢業生、安置軍隊轉業干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多種方式引進人才,強化后備力量儲備﹔多次開展新媒體業務專項培訓,提升採編人員業務能力。但相關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比如,融合發展的制度機制創新力度還不夠,改革的步伐還不夠快,措施也不夠有力,距離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較緩慢,社屬文化企業結構優化、資源整合任務很重﹔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人員老化、后備力量不足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採編系統、行政綜合部門的青年業務骨干雖普遍有所加強,但仍顯力量不足,特別是新媒體人才、研究型人才、一專多能人才比較缺乏。
四、今后努力方向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將切實擔負起中央黨報的職責使命,把經濟日報建設成為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高端平台和核心陣地,建設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輿論陣地,成為推進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強做優經濟報道,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濃墨重彩地做好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精心講好新中國的故事。用心用情用功地做好各項主題宣傳,運用報網端微多種載體、多種呈現方式,全景式地展示好新中國70年來的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同時,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利用“大美中國”“深讀經濟”等報社品牌欄目,創新推出一批融媒體產品,把新中國在經濟領域的輝煌成就、寶貴經驗講充分講透徹講明白,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貢獻,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台大戲中亮出經濟日報好聲音。
第二,堅持守正創新,將工作重心和人財物等資源更多地投向移動傳播領域,加快主力軍挺進主陣地的步伐。面對傳播技術和傳媒形態迭代創新速度不斷加快的新形勢,我們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快速進行戰略轉移。工作中要穩打穩扎,堅持以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目的,突出“實”力戒“虛”,不搞形式主義,在要害處著手在關鍵處發力。要調整組織架構,整合採編力量,優化工作流程,強化互聯網思維,把“策採編發評”貫通起來。做強做大經濟日報客戶端主平台,加快培育中經網手機端和中經雲端兩個子平台,構建具備較強孵化能力和聚合能力的平台型媒體矩陣。堅持平台建設和內容分發並重,當好“優質內容提供商”,把內容這個最大的優勢轉化為新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以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為抓手,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持續提升隊伍政治素質與業務水平,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人才隊伍。以忠誠干淨擔當、高素質專業化為標准,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嚴格選人用人標准和程序,做好重要崗位、重要陣地領導干部的選拔配備。繼續推動干部交流和實踐鍛煉,把更多的年輕干部放到一線鍛煉磨礪,在攻堅克難中增長膽識和才干。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全報社集團深入開展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工作,持續提升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