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傳播語境下中國新西部電影傳播思路探析

馮娜 謝婷婷 張添瑜

2019年10月09日10:08  來源:今傳媒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跨文化傳播的應用空間愈加廣泛,中國新西部電影延續了傳統西部電影的發展,曾經也有過驕人的成績,但是近幾年卻處於低迷的態勢,在國內外電影市場的影響力都比較小。本文主要通過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分析新西部電影產生的時代背景、發展狀況以及面臨的傳播困境,運用跨文化傳播的知識,對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進行探索分析:新西部電影應打破文化定勢,拓寬視野,培養新西部電影“把關人”,在文化對話中積極開拓電影題材。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新西部電影;傳播思路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9-0000-03

中國西部電影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最早是由著名電影評論家鐘惦棐於1984年提出。中國西部電影,有的專業著作上也稱作“中國西部片”,“是一種以中國大西北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積澱和豐厚的人文意蘊為底色的中國電影類型片。”[1]西部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不僅使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上獲得認可,而且還引領了國內電影創作的走向,使得一大批中國電影人相繼投身於西部電影的創作,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紅高粱》《菊豆》,陳凱歌的《黃土地》,吳天明的《老井》《人生》等,這些影片至今仍被中國電影人奉為經典。但由於上個世紀90年代電影政策改革、財力不足、創作活力枯竭以及人才向發達地區轉移等因素,西部電影逐步走向衰落。

21世紀初,隨著兩部“新西部電影”代表作品《美麗的大腳》與《圖雅的婚事》相繼在國內外獲得大獎,更具探索精神與復雜身份的新西部電影出現在中國電影市場,為新西部電影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2003年,西部電影集團制作的一部藝術紀錄片《大話新西部電影》中首次提出了“新西部電影”的概念。2009年,時任西影集團總裁的延藝雲在《新西部電影策》中對“新西部電影”進行闡釋:“將時尚的審美潮流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內涵相結合,將資金運作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塑造具有品牌效應和市場效應的集合性的文化品牌。其中的關鍵是將資金運作和市場運作相結合。”[2]新西部電影雖然沿襲了西部電影的精神內核,但是也有其獨特的創新之處。“‘新西部電影’與傳統西部電影的分野在於,它不再只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的西部電影概念,而是彰顯著新時代內涵的,兼具大眾商業文化色彩並融合西部文化元素,進行跨地域合拍,著眼於泛亞、全球視野的民族電影文化形態。”[3]

在王全安執導的電影《圖雅的婚事》獲得第五十七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之后,國內許多電影人對新西部電影的發展充滿信心。但是近年來,新西部電影的發展卻是處於一種低迷的態勢。在國內電影市場,新西部電影的影響力相對較小,在藝術價值與商業成效兩方面都不盡如人意。不僅如此,中國新西部電影在國外市場更是無人問津,就連近幾年觀眾最為期待的王全安新作——《白鹿原》,也僅僅只是獲得了第六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提名。由此可見,新西部電影在對外傳播方面不及傳統西部電影,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新西部電影不再以宏大的歷史變革為背景,敘述方式多為單線敘事,藝術風格也較為平淡,在娛樂至上的現代社會,情感起伏小、敘事節奏緩慢的影片很難吸引觀眾。此外,“新西部電影走類型化道路,這很容易使西部的地域特征、文化風貌淪為影片背景,失去獨特而寶貴的藝術價值。”[4]新西部電影要想拓寬傳播與發展之路,可以學習傳統西部電影的傳播思路:在遵守相關政策以及保証電影質量的基礎上,可以先進入外國電影市場,在獲得國際影壇的認可與良好口碑之后,以此作為宣傳手段,再轉入對國內的傳播。

20世紀40年代后期跨文化傳播學在美國興起,此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跨文化傳播這一學科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西方國家得到迅速發展。隨著全球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日益凸顯,跨文化傳播的應用空間也愈加廣泛。新西部電影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與文化載體,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運用跨文化傳播學科知識,來規避缺點,放大優勢,使其在國外電影市場的傳播更為有效和廣泛。

一、打破文化定勢,拓寬視野

“1922年,沃爾特·李普曼在《公共輿論》一書中把定勢引入了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在他看來,定勢好比是‘我們頭腦中的畫面’,代表的是一種過分簡化的意見、具有影響力的態度和不加鑒別的判斷。” [5]294定勢有兩種類型:社會定勢和文化定勢。 “文化定勢指人們在跨文化交際研究或跨文化實際交往中對不同背景的民族和國家成員的籠統的,簡單的看法。”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定勢是由於文化熏陶、媒體、從眾效應這三者的結合形成的。 [6]由於人受到族群、教育、地理、語言等各種因素的干擾,很容易對某一群體或事物形成文化定勢,文化定勢不僅存在於不同國家之間,它還存在於群體的各個方面。就新西部電影而言,關於“西部”的概念,從傳統西部電影開始,就一直沒有非常清晰的界定。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之間差異較大,受地理條件的制約,中國的西部地區一直處於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狀態。在傳統西部電影的呈現中,它也一直是一種比較固定的模式,如《黃土地》中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雙旗鎮刀客》中一望無際的大漠黃沙,《老井》中干旱貧瘠的西北山村,《大紅燈籠高高挂》中愚昧落后的封建制度等。這是因為“西部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更能體現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演變,西北自身的特點符合了當時電影創作紀實主義潮流對純朴自然的追求。”[7]這使得國內外的觀眾對西部電影產生了文化定勢,不僅限制了新西部電影的題材發掘,而且也限制了新西部電影的對外傳播。新西部電影的傳播應該突破傳統西部電影在地理與文化上的桎梏,展現“新西部”嶄新的時代風貌。因為自西部電影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三十多年,“西部”的概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提到西部,第一時間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定勢便是:貧窮落后。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建設青藏鐵路等工程的成功運行,現在的西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部的經濟已經飛速發展,基礎設施完善,西部人民不僅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而且其思想覺悟、價值理念等精神層面也較之前具有很大進步。因此,新西部電影導演在進行創作時,應打破在傳統意義上對西部地區的文化定勢,要結合如今西部地區的發展,重新賦予“新西部”更為准確的定義,創造出更符合時代特征的新西部電影,以此展現出中國西部的新風貌,使新西部電影的文化內涵更為准確豐富,以促進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

二、培養新西部電影“把關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的庫爾特·盧因於1947 年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把關人”的概念。盧因的“把關”是指傳播者對信息的篩選與過濾。在傳播者與受眾之間,“把關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決定信息取舍,起著是否傳遞信息及如何傳遞信息的作用。 [8]因此,在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中,對“把關人”的培養至關重要。就新西部電影而言,“把關人”指的是新西部電影的創作者,就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來看,高水平的專業電影人才較少。這是由於我國對電影人才的培養還隻停留在高校階段,影視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還很薄弱,尤其是在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絕大多數中小學校缺少專業影視教師以及先進的觀影設備,未形成濃厚的影視教育氛圍,從而導致對電影人才的培養於基礎環節就嚴重滯后,以致於新西部電影在國際傳播方面失去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因此,想要進一步加強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就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影視方面的愛好和國際化視野,為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做好人才儲備工作。2018年,我國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共同發布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目的在於普及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9]西部地區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做好中小學影視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引進專門的影視專業教師,配置先進的觀影設備,致力於從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影視人才,為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奠定穩固基礎。

三、立足文化對話,開拓電影題材

孫英春在《跨文化傳播學》一書中提到:“每個文化都不是單獨發生發展的,均受人類社會物質和精神創造過程的影響,並與其他文化進行持續不斷的對話,才能得到繼續前進的動力。”[5]382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任何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其他文化的影響,有效的文化交流能促進文化的發展。“以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為中心的東北亞地區,曾是前近代人類文明的重要區域,自古就是不同族群和文化交集的地區,彼此間的接觸和交往從未停止。近代之前,中國文化長期處於優勢地位,其他文化則是持續不斷地受到中國文化的全面影響。”[5]387尤其是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與韓國,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如日韓兩國的文字、儒家思想、宗教習俗、茶文化等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移植而來,這意味著中日韓文化背景具有共同點,這樣就更有利於中國新西部電影在日韓等國家的傳播。就電影方面來看,盡管中日韓文化具有同質性,但是日韓兩國的電影的發展卻領先於中國。因為韓國電影多以社會現實為題材,通過韓國大熱的社會事件吸引觀眾,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往往具有教育意義和反思功能,能直擊觀眾心靈並引起情感共鳴,比如《素媛》、《七號房的禮物》、《辯護人》等電影都是基於現實題材改編,並且在韓國民眾之間引起轟動。而日本電影善於表現日本人性格中的雙重性,一方面展現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情感,手法溫柔獨特,代表作品如《小偷家族》、《情書》等。另一方面,日本電影又善於揭發人性,用平靜溫和的鏡頭表現人性的殘酷,讓觀眾沉浸其中,並進行深刻反思,如《東京物語》、《金色夢鄉》等。新西部電影可以在中國與日韓國家的“文化對話”中,利用中日韓文化的同質性,在題材的選擇上借鑒日韓電影,盡量開拓電影的題材,不要總是拘泥於展現精神內核與文化反思,還應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找到世界性的題材,這樣更能引起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的觀眾的情感共鳴,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才能更加暢通有效。

參考文獻:

[1] 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72.

[2]延藝雲.新西部電影策[J].電影藝術,2009(1).

[3]郭越.新西部電影類型片創建前瞻[J].西北大學學報,2012(5).

[4]茹溪.“新西部電影”概念的形成[J].電影評介,2013(16).

[5]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6]王瑛芳.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勢”[J].理論月刊,2008(5).

[7]王海娟.中國西部電影簡論[D].蘭州大學,2006.

[8]邵培仁,潘祥輝.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9]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Z].2018-12-25.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