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在现场 接地气有底气(新春走基层·听真话)--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在路上在现场 接地气有底气(新春走基层·听真话)

2013年02月26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天地冰封的漠河把镜头对准热练的边防战士,在温润宜人的三亚将目光聚焦旅游热背后的万象;一路西行,横穿中国,于火车轰鸣声中倾听百姓喜忧;紧紧跟随,跨越闽赣,在颠簸的摩托车上记录农民工铁骑大军的归乡之路……用原汁原味素材反映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典型事实数据书写国家改革、发展、变迁。这个新春,我们的记者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这个新春,我们的记者听真话、写实情、办实事。为此,我们特编发部分记者手记和感言。

     

  横穿中国 感悟记者使命

  本报记者  于  洋

  列车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列车长刘宏伟讲述着在铁路上工作的一家人很少在一起过春节的故事,落日余晖照在这个憨厚的中年男人的脸上,两行清泪滑过他的脸庞……

  这是今年新春走基层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镜头。从江苏连云港到乌鲁木齐的49个小时里,我和同事季健明白天分头采访,晚上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一路共采访了超过20多名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和乘客。

  在新疆采访的18天,上边关,走边防,访牧民,进油田,采访了新疆四个地市州。

  一路风尘仆仆,一路收获颇丰。我们这一路听群众的真心实话,写所见的真情实感,更加感慨生活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更加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这是走基层的收获,也是做记者的本分。

                 

  怕吃苦头 快门不会开启

  本报记者  雷  声

  新春走基层,我选择了守卫中国北大门的几个边防哨所。

  在万家团圆之际,遥远而漫长的边防线上,战士们在难以想象的寒冷寂寞中迎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在心灵深处,我一直被感动着,被净化着,我下决心记录他们。但在伸手都感觉困难的极寒环境下,要拍好照片并非易事。

  先要在室内充足电池,支开三脚架,配好镜头,调好相机各种参数。在相机电池处绑上暧宝或热水袋,再给相机套上防寒罩。大约20分钟后,全身开始冻透,后背发凉、手指脚趾疼痛发木,相机成了冰疙瘩,柔软的快门线变得硬如铁丝。拍摄中最大的挑战是取景对焦困难,呼气凝冻的冰霜立刻覆盖取景器,须在清理完冰霜后屏住下一次呼吸之前完成对焦。

  摄影美丽而苦涩,没有超时间、超强度、超负荷的辛劳付出,快门不会为你开启。前辈说得好:“没人在意你痛苦的拍摄过程。怕吃苦头就别干摄影!”

                  

  跳出“碎片” 触摸前进脉搏

  本报记者  李智勇

  和河南省民权县当地同志一交流,如同坠入了一个万花筒中,可写的题材多得数不过来。介绍的点一个个挨着看。白天看,晚上思索,天明再去。逐渐地,“牛鼻子”浮现了:这个县城一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是产业聚集。去年一片平地,今年招来30多家企业。随即,农民进了厂,为他们建造的学校、社区、保障房也在跟进中。这是什么?这是新型城镇化啊。农户对种地收入低的抱怨,返乡农民工盼望家门口能打工的愿望,新型农村社区中大嫂的感慨……这些挨不着的碎片,仿佛铁屑,一下子都找到了中心磁石:这不是在城镇化大潮中的真实生态吗?都知道城镇化将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城镇化具体怎么实现?能不能在民权县的做法中找出来一些共性规律,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呢?  

  基层是中国这个大肌体的一个细胞、一段毛细血管,应该从这细胞和血管中的变化中,触摸前进中中国的脉搏。

                    

  残缺除夕 深挖报道视角

  本报记者  姜  峰

  春节前夕采访空巢老人时,一个现象令人深思:面对记者的镜头,还有跟随记者前来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老人的言谈举止往往拘谨;而当老人笑脸送记者出门,转身回屋时,方才的笑意也消失于脸庞……

  团圆的故事,固然令人欣喜。而不能团圆的故事,更具层次。

  新春走基层,如何记录下、反映出这个特殊时段、特殊人群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感受?看到老人的情绪转变,记者又重新回到屋内,并劝说工作人员在屋外守候。与被采访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家常,拉近距离。老人内心的困扰与期许,也得以袒露。

  新春走基层,呼唤“短、实、新”的文风,也呼唤报道视角的深挖,关注失独家庭等群体的“残缺的除夕夜”,直面问题,展开探讨,引发深思,令新春走基层的报道,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拓展出更多的层面,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和思考力度。

                 

  体验调研 传递百姓心声

  本报记者  黄晓慧

  大年初四的三亚犹如盛夏,开往天涯海角的旅游专线公交车每趟都被游客塞得满满当当,在蜈支洲岛的渡口要排上两个小时才能登船,三亚免税店门口出现了“长龙”,海鲜排档下午两点多还有游客就餐……这就是让人又爱又烦的三亚春节游。

  我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挤公交、排长龙、吃海鲜。行走间,感受到这座城市接待能力的提升和旅游环境的改善。沙滩和海水干净了,公交车多了,成群结队的背包客、骑行驴友自由自在地漫行。这里不仅有高档酒店、家庭旅馆,还有每人20元/天的露营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放弃了假期,24小时守候。

  体验生活,方知人间冷暖,才能传递出基层百姓最真实的感受。爱之深才会“盼之切”。“世界级”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旅游设施的改善,还有管理服务水平和游客文明程度的提高。“行业自律,游客自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仅三亚要“自我修炼”,也需要游客以更平和的心态、更理性的建言帮助三亚成长。毕竟闻名的度假胜地离不开文明的游客。

     

  到一线去 点滴积累能量

  本报记者  赵  鹏

  今年,我继续参加中石油福建公司组织护送铁骑大军返乡的活动。

  事先,我们就主动帮助他们一起策划——怕出意外,就再给每个报名者提供一份意外保险;怕人太多,就分成两条线路出发;怕沿途农民工们车子坏了,就提前设计一张地图,标明每个免费加油的具体地点、附近摩托车维修点及联系电话……

  在跟进中,这些应急办法全都用上了——有人受伤了,被及时送到医院;我跟的采访对象,车子坏了两次,全都在加油站员工帮助下,及时得到维修;到了江西后,中石油江西公司及当地交警继续接力保障农民工的回家路。

  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不断扩大正能量。作为一名党报记者,需肩负起传播正能量的事业。正能量在哪里?在基层、在点滴积累中。我想,这样的活动若一直坚持下去,或许全国所有中石油公司都会在春节前为集中返乡的农民工们提供贴心服务。真是这样的话,我会无比欣慰:我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为正能量的积聚又增加了一份自己的努力。 

                            

  记者留言板

  1.没有新春走基层,就不知道困难群众的新年需要什么,不知道新闻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天津分社  朱  虹  

  2.上山去,清泉洗尘虑,山风壮襟怀,登高望远,方知天外有天。浙江分社  袁亚平  

  3.冬去春来,四季轮回,走在路上,转在心中,改在笔下,用新闻报道见证并参与时代变革。

  江西分社  吴齐强  

  4.每次采访,我都能嗅到泥土的芳香和劳动者朴实的气息,内心一次又一次地被触动,那种感受很值得回味。

  内蒙古分社  贺  勇  

  5.到农村去,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让地气营养神经,滋润大脑,开拓眼界,正所谓“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河南分社  曲昌荣  

  6.记者思考与基层实际的真情碰撞,会擦出客观理性的新闻火花。

  上海分社  徐  冲  

  7.记者就是要走在基层,走入生活,走出真情,走到老百姓的心里。  

  新疆分社  韩立群  

  8.若我们在“挖矿”的同时,也能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就再好不过。

  山东分社  潘俊强           

              

  图片说明:

  图①:于洋(右)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采访。

  陈为华摄  

  图②:清晨,驻漠河某部边防战士冯凯凯在值勤。

  雷  声摄  

  图③:雷声(右)在黑龙江省漠河县采访边防战士。

  彭福泉摄  

  图④:姜峰(右)在陕西八渡镇采访春节民俗活动。

  欧晓刚摄  

  图⑤:李智勇(右)采访河南民权县的返乡农民工。 

  底  磊摄  

  图⑥:黄晓慧(左)采访海南冬种瓜菜绿色示范区。

  傅  健摄  

  图⑦:赵鹏(右)在陪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途中。 

  林  辉摄  

     

  版式设计:蔡华伟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