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引发感情共鸣
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一致性。因此,党领导的“媒体舆论场”同人民群众的“网络舆论场”立场也应该是一致的。“网络舆论场”虽然热闹,但受众对“媒体舆论场”的期待其实更大。主流媒体应自觉地按照“三贴近”新闻原则,坚持开展“走转改”新闻活动,并在活动中寻找党心和民意的结合点、共鸣点。
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自媒体诞生之日起,其职责就是代表公众行使知情权。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是执政党一贯强调的,也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鲜明倡导的。公众虽然可以通过网络主动争取知情权,但由于资源、手段和专业性的局限,公众获取的信息往往是点性的、线性的,而不是立体的。比如,“12.25”山西吕梁山隧道爆炸事故,新闻媒体尚且难以探究真相,更不用说一般公众了。
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信息桥梁,主流媒体有责任推动信息公开,提高对公众的“回应度”,特别是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上要率先发声,说实话,写实情,主动抢占新闻制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否则,自然有“网络舆论场”来“打擂台”。问题还在于,网上真的假的混作一团,争论往往升级、演变成攻击,遂使新闻事件发酵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造成社会心理和政府形象的二次伤害。
(三)主动融入“网络舆论场”,实现传播互动
应该看到,作为“网络舆论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媒体自身的角色功能也发生了新变化,在传播信息、观察舆情的同时,已经悄然成为构建公共话语空间、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舆论工具,并以其较强的批判性、思辨性和新闻性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在舆论竞争的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必须要有转型发展的紧迫感,研究掌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双向互动传播方式,为“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打开通道。
随着门户网站、“微博”、社交社区、移动平台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舆论场”参与性、互动性日益增强,其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态势不断发展。主流媒体精英单向度地构建“拟态环境”已经不可能。“拟态环境”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2]。公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发布者,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甚至亲自行动去挖掘信息,广泛参与“拟态环境”构建。近年来兴起的网络“人肉搜索”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传播心理学认为,“受众”主动接受信息的程度越高,传播的效果就越好。因此,主流媒体必须习惯并尊重网络“受众”在传播现实中正在上升的参与地位,积极拥抱新媒体,打造好自己的“网络版”,并在这个平台上与网民进行双向的互动交流,倾听和回应网络民意,推动双向互动传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走好融合的关键性、实质性第一步。
(四)建立新型的媒介关系,掌握传播主动
在我国,执政党对媒体的管理经历了“政治家办报”的毛泽东时代、“安定”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邓小平、江泽民时代、“三贴近”的胡锦涛时代、以遵循新闻价值规律的习近平时代。中国新闻模式由“意见取向型”逐渐转变为“信息取向型”,新闻文化由“喜鹊”式的正面倡导逐渐转变为‘啄木鸟’式的问题批判。特别是当下,政府的媒介素养正在提高,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正在进行调整,媒体管理呈现了一定的灵活和弹性。
随着社会变革、时代发展,主流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苏醒,不断在尝试摆脱政府的“媒体管理”,争取更大的作为空间。比如突发事件的报道,抢在宣传指令下达之前抢“采”、抢“报”成为很多主流媒体规避管控的习惯手段。2013年1月26日,河南长葛一家工厂的锅炉爆炸事故,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抢先予以了报道,而反应较慢的其他媒体还没有动作,宣传指令就下来了。还有的主流媒体甚至一边准备新闻稿,一边准备检讨稿,不顾宣传指令,先报出来再说。媒体与政府的冲突虽然是隐形的、局部的,但逐渐成为常态。
为了建立有别于媒体管理的新型媒介关系,笔者以为,主流媒体要建立两个“二元”互动、平衡的操作模型:一是,以公共利益为最大公约数,理顺和政府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议程设置与宣传指令的关系,并在追求正向效果的要件下达成服从管理与主动作为的动态平衡。二是,以满足知情权为最大公约数,理顺和公众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被选择与选择的关系,并在疏解社会情绪的要件下达成单向传播与互动交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此推动政府与媒体密切合作、媒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逐步实现“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三、主流媒体新闻模式的新变化、新气象
最近,《新闻联播》节目内容亲民了,形式活泼了,语言生动了,风格平实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博士常江认为,《新闻联播》的变化是中国电视新闻向专业主义迈进的很重要一步。
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新闻报道发生了很多积极变化,减少了政府视角、领导视角、成就视角,增加了新闻视角、百姓视角、生活视角,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新气象。一是时效高了。在习近平视察广东时,国内媒体打破了以往转发新华社通稿的习惯,提前报道了领导人和老百姓的亲密接触。二是文章短了。习近平会见美国前总统的新华社电稿连标点算上才96字。人民日报也只刊发了新闻图片。三是人情浓了。中央电视台新改版的《新闻联播》节目,买菜大妈、雾霾天气、曹家巷拆迁、春运…… “坐”上了的“头等舱”。四是领导少了。2013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上有关中央领导人会见、批示、外交、中央重要会议的报道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一。五是监督强了。人民日报改版一个月内,头版的舆论监督稿件从零增到12篇。六是更透明了。2012年12月,新华社起连续3天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特稿及相关图片,首次罕见详细披露了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的出身经历与家庭,被国际国内社会认为是透明作风的开始。
另外,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栏目)的专业性、提示性和服务性进一步加强,政治教化、成绩宣传意味要进一步淡化,不断提高了亲和力新闻性,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距离、心理距离和感情距离。
四、结 语
遵循新闻价值规律,打通“两个舆论场”,要防止唯“专业主义”倾向。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系教授展江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独立的思想、专业的规范、坚持服务公共利益三者的结合。[3]”笔者以为,与保持中立(neutral)立场、追寻简单事实(facts)客观性的西方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内涵比较,展江教授“坚持服务公共利益”观点发掘出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组织的属性本质要求。无疑是一种进步。唯“专业主义”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会忽视了服务公共利益这个大前提,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现实分散而复杂,公众的媒介素养也不够成熟,而“网络舆论场”集合性却越来越强,局部矛盾就会溢出为全社会的躁动情绪。打通“两个舆论场”目的是用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共识,而不是“媒体舆论场”向“网络舆论场”的简单妥协。因此,主流媒体争取作为空间的同时,还必须在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引导好舆论走向。这一点不可不知。
参考文献:
[1] 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3(3).
[2] (美)沃尔特?李普曼.阎克文,江红译.公共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胡舒立.美国报海见闻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