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新闻价值规律 打通“两个舆论场”--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5期

遵循新闻价值规律 打通“两个舆论场”

刘鹏飞?

2013年05月16日13:2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本文从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先生“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两个舆论场”态势极其严重危害,讨论了造成“两个舆论场”缺少交集、共振的根本原因,研究了我国媒体生态、媒介关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阐释了新闻专业领域理论前沿问题,剖析了政府、宣传主管部门错误的新闻观念和影响,总结了主流媒体违背新闻规律的典型表现形式,概括了当下主流媒体新闻模式的新变化、新气象,指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应秉持的新闻理念,在理清各媒介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新闻规律;舆论场;新闻理念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是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先生在200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1]。随着门户网站、“微博”、社交社区、移动平台等新媒体的发展,“口头舆论场”在当下演变成了“网络舆论场”。“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的存在本身是正常的,不完全重叠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两个舆论场”的兴奋点、关注点大相径庭,很少贴近、缺乏“交集”就不正常了。在任何一个民主社会,主流声音和民间意见都是应该有基本共识的。

一、“两个舆论场”乖离态势、形成原因以及主流媒体的时代责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景刚认为:“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共振模型,即: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该振动物体的振幅会越来越大。”“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这个策动力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主流媒体一直在努力探索新闻改革路径,确实也在不断拉近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距离。但是,按照“三贴近”原则来衡量,差距还很大。许多情况下,主流媒体自己做得很辛苦,人民群众就是不买账。你在报上(电视、电台)说你的,我在网上说我的,没有共识,缺乏共振,使得“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处于惯常性的乖离态势,有时候甚至处于两极分化的极端状态。

客观上看,是因为时效更快、传播更广、互动更强“网络舆论场”与主流媒体分庭抗礼;但主流媒体主观上违背新闻规律的理念和作为才是症结所在。一些主流媒体仅仅关注宣传和宣传什么,而不去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处境和实际问题,新闻报道“假大空”,一味的“抬轿子”、“唱赞歌”,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主要有以下典型表现形式:

1.美化新闻事实,说假话,掺水分,背离新闻真实性原则。2012年11月17日,《某某早报》在头版刊登一幅摆拍的“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照片,就是典型的一例。结果“摆拍”照片通过“微博”被广为传播,引发业界、学界和社会对媒体自律的不停诘问。随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新闻中心对此表示歉意,并对值班编辑做了处分。

2.回避主要矛盾,硬着头皮唱赞歌,挑战新闻职业道德底线。2012年12月14日,信阳市光山县发生了22名小学生被砍伤的恶性案件。地方主流报纸不去调查、报道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竟然置天下汹汹于不顾,在头版发表了《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粉饰文章。这是对民意赤裸裸的挑战,自然也招来了网民的一片怒骂之声。这决不是业务水平不高能够搪塞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底线的严肃问题。

3.转移公众视线,把坏事变成好事,无视新闻价值规律。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市一家煤化工厂发生了苯胺泄漏入河的灾害事故,并波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等地区。面对这么严重的事件,地方主流报纸不去追问事故为何被瞒报了5天,不去探究到底泄露了多少吨苯胺,不去调查人民群众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反而相习惯性地想把坏事变好事,重点推出 “数千军民冒严寒,热火朝天刨冰掘苯”的报道,淡化、虚化事故本身的危害,企图转移公众视线。

4.装聋作哑,关键时刻缺位,放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发生了7名残疾儿童火灾遇难事故。地方主流媒体漠视公众知情权,不发声,不作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事也发生过,后来看“捂”不住了才有所动作。而“网络舆论场”早就一片哗然了,地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就此严重丧失。

5.报喜不报忧,一味地歌功颂德,违背新闻平衡性原则。新闻平衡性原则要求之一是全面性,意味着新闻报道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在现实中,有不少主流媒体没有坚持这个原则,绕着矛盾走,围着领导转,“唯上”不“唯下”,自己大声喊好,网上却一片质疑。在周口市“平坟事件”中,地方主流媒体片面强调积极因素,对网络舆论的不同声音置若罔闻,不关注,不讨论,等事情闹大了,才慌忙出来呼吁要“理性对待, 凝聚共识”。

6.“传统版”和“网络版”调性不一致,伤害了新闻权威性。近年来,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的新媒体网站、官方微博、移动平台发展势头良好,双向互动传播手段和形式多了,内容也有了更民生的变化。但是,省级以下主流媒体的转型发展较之中央媒体尚有不小差距,其“传统版”和“网络版”的舆论调性更缺乏一致性,往往是形式的融合较好,而内容的融合较差,伤害了新闻权威性。

“两个舆论场”的融合问题不解决,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公平正义、新闻道德底线就会不断被挑战、被突破,就会导致党和政府公信力下降,导致社会思想混乱,甚至会导致社会阶层撕裂。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作为时代的“风向标”,主流媒体负有引导社会舆论、文化思潮健康走向的责任和使命,要及时转变观念,跟上时代节拍,拿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勇气,遵循新闻规律,切实履行媒体责任,与时代共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拉近距离、赢得信任、形成共振,打通这“两个舆论场”。

二、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新闻模式和策略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明文规定要求:新闻媒体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确定报道内容。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办事这一新要求,被业界和学界认为是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前奏。

(一)勇于直面社会问题,形成舆论共振

只有当关注焦点逐渐趋同的时候,“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才能实现融合和共振。就目前的高层声音和民间思潮来看,加大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力度,恐怕是主流媒体的现实选择。这是媒体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新闻价值规律的要求。

刘云山在元月4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主流媒体要与时代共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勇于正视问题和矛盾,勇于说真话、写实情,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彻底改掉“吹喇叭”、“唱赞歌”、“抬轿子”、“显政绩”的假大空形式主义文风。

披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和表扬成绩一样也是为了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正向舆论”的新闻概念,即能够导向正面结果的积极舆论。事实上,只要主流媒体能够体现负责任的态度、思辨性的批判和建设性的目的,批评报道也会得到政府支持。2010年9月,温州日报站在温州改革发展的全局进行深度思考和高端策划,针对温州发展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十问温州发展》的报道,用批评的方式发挥出了正向舆论作用,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片好评。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