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如何面对燃放史上“最牛鞭炮”的黑锅?网民热议的“不缺官”风波如何回应?“最牛矿难新闻稿”何以被“拍砖”?从湖南“打虎”看应该如何帮下级纠错?为什么说地方政府会做还要会“取名”? 缘何说新闻宣传人才是地方发展的“宝贝”?是什么令这些领导干部大声叫好“舆论监督”?如何与记者打交道,为什么要了解、敬畏公共舆论……
对这些问题作出故事化叙述、案例式分析、对策性研究的《应对舆论做什么——新媒体时代舆论对策36篇》一书,前不久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既有令人摇头叹息的案例,同时不乏充满智慧的应对。案例中展现“堑”与“智”,给人丰富启示,可以给读者了解舆论知识、尊重舆论规律和提高应对舆论能力提供参考。
近年来,地方政府应对舆论的能力,不管是思想观念还是实务操作,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伴随社会不断走向开放,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越发艰巨,一些官员和政府部门还不习惯接受舆论监督,甚至阻挠舆论监督。地方部门与官员如何正确认识舆论,对待舆论,从而履行好职责,服务好民众,成为这个时代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书记录剖析了36个舆论应对的经典案例与故事,并对如何与新闻记者打交道、如何理解公共舆论作出了探讨。作者段羡菊,湖南人,毕业于湘潭大学,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三农”、财政、政府治理、区域发展及新闻舆论的调查研究。此前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后发赶超凭什么——中国县域发展样本宁乡启示录》《富强湖南靠什么——一个新华社记者眼中的大省崛起》。
(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