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目前,似乎有这么一种宣传报道现象:关注一人一事等微观者偏多,关注整体大局等中观、宏观者偏少;一般层面上的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类稿件较多,重大主题宣传、社会热点引导类稿件较少。这种现象对要带头改进文风的党报来说尤其值得注意。
2013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局政治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人民日报》要走在改进文风的前头,坚持不懈地改、扎实有效地改,当好排头兵”。①目前在内地2000家左右的报纸中,约有360家三级党委机关报,在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方面,起着中流砥柱作用。因此,党报要当好改进文风的排头兵。
改进文风可集中在两方面
中国共产党指导新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原则,首先是根据党报工作的实践需要或实际经验提出来的,党报历来是改进文风的标杆。
今天党报文风从整体上说是好的,与此同时,又不能不承认党报文风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本课题组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党报要闻版的内容上,会议、领导同志活动或政务活动过多;二是在党报重头新闻和评论用语上,政治性、说教性话语和模糊性表达过多。
不少采编人员反映,党报要闻版的内容几乎成了会议、领导同志活动或政务活动的代名词。大多报道形式单一、刻板,甚至很多稿件就是由党政部门的文件材料修改加工而成。显然,党报要调整有关新闻的诉求点,使报道从过于重会议规格,重出席领导同志转向重政策关键点,重上下利益共振点,重各方表达互通点。
党报带头改进文风,除了与要闻版报道内容有关,还与重头新闻和评论的用语有关,其表现有三:
——政治性话语过多。譬如“以XX(会议)精神为强大动力”“深入学习,进一步抓好XX(文件)的学习和贯彻”等等,此类遣词造句模式,看似处处灵验;殊不知其千篇一律,远离新闻重求异而忌求同的特质,结果可能处处失灵。
——说教性言辞太多。党报会议报道尤其如此。如“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认为”“XX同志发表重要讲话”“XX同志明确提出”以及“深入学习”“认真实施”“扎实推进”“继续加强”等等。党报有些重头新闻和评论还多用排偶句式以营造气势,譬如“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措施更加有力”。这些语句貌似语意贯通、逻辑严密,实则无实际内容,信息量极低。
——模糊性表达很多。无论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还是经济报道,党报上有大量含糊笼统的模糊性表达。诸如“取得明显进展”“力度不断加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了新的拓展”“取得了积极性成果”“基本完成”“稳步推进”“进一步提高”“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有序地向前推进”等等。这种缺乏信度的用语,因其与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的原则相左,而成为当今党报某些传播语言饱受诟病的一个症结。
改进文风要同“舆论引导”“三贴近”“走转改”相统一
文风者,具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文坛风气也。它是时代、社会和阶级、阶层、党派、族群矛盾运动的产物,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下出现的。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宣传思想主管部门和领导同志强调党报带头改进文风,是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强调“舆论引导”,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强调“三贴近”以及近两年中央宣传思想主管部门和领导同志强调“走转改”一脉相承的。那么,中央提出“舆论引导”“三贴近”“走转改”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二次南巡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祖国内地日渐确立,对外开放力度日渐加大。前者给新闻媒体带来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好某一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与市场、与新闻消费者(受众)、与竞争对手(境内外其他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关系?后者给新闻媒体带来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好国内外舆论互联互通互动的问题?于是“舆论引导”就随之成了新闻媒体的时代命题。十六大以来,党在大政方针上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之息息相通的保障人民大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于是“三贴近”就随之成了新闻媒体的时代命题。近两年,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得到重申,而占中国人民多数的基层群众却又存在被媒体边缘化的苗头。至于透过轿车窗户看风景的“车轮记者”,自信不出门也可写尽天下事,而专靠复制粘贴过活的“电脑记者”更不在少数。于是对应着新闻信息产品的原料选择、生产方式、表达方式三方面变革的“走转改”,从呼之欲出到渐成风气。
时至今日,“舆论引导”“三贴近”“走转改”等命题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否改变了呢?没有。所以,要把党报带头改进文风同“舆论引导”“三贴近”“走转改”统一起来。党报带头改进文风,其一落实到报道和评论的内容上为:既展示个体命运,又展示宏观大局,而且前者虽是“点”却有“面”的意义乃至聚焦,后者虽是“面”却有“点”的支撑乃至鲜活。其二,落实到报道和评论的形式上为:重点从百姓(基层群众)视角切入;而从专家(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和学者)视角切入,则次之;从官方(党和政府机关及其领导人)视角切入,再次之。
据了解,一家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报纸近期在其进一步改进文风实施方案中提出:宏观经济报道要着眼于反映经济形势,中观经济报道要着眼于展示发展思路,微观经济报道要着眼于突出经济信息。课题组认为:如此划分“宏观”“中观”“微观”三块,而且分别对应“经济形势”“发展思路”“经济信息”三者,既富有创意,又便于操作,可供党报采编人员借鉴。
目前,似乎有这么一种宣传报道现象:关注一人一事等微观者偏多,关注整体大局等中观、宏观者偏少;一般层面上的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类稿件较多,重大主题宣传、社会热点引导类稿件较少。这种现象对要带头改进文风的党报来说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党报的读者定位决定其较之晚报、都市报等市场化报纸更侧重报道和评述中观、宏观题材,如全球大事、海外热点和国内省内市内某一地区或行业当前现状及大体走向。
改进文风应“扬长”而非“补短”
由于全球思想文化交锋整体上仍呈现“西强我弱”态势,由于内地眼下是全民、集体、个体、境内外合资合作经济等并存,我们身边已经出现权力和资本左右社会舆论、利益决定传播内容的现象;伴随互联网普及而涌现出的“公民记者”“网络推手”“网络意见领袖”已经成为影响舆论的力量;所谓“报纸跟着网络走,网络跟着微博走”已是不争的事实。党报在此时带头改进文风首先应该“扬长”——发挥党报最主要的功能,而不是“补短”——开官方微博和使用网络热词之类。
党报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业界学界早有共识,那就是:“作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党报最主要的功能是直接通过新闻手段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作出权威性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阐述;广泛深入地报道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人们深深懂得,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要了解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较之接触其他媒体,阅读党报是首选。” ②
联系到本文前面所述——我们要把党报带头改进文风同“舆论引导”“三贴近”“走转改”统一起来,那就会感到,立足发挥党报最主要的功能来改进文风,当务之急是采编人员吃透“两头”:上边的精神——中央、省、市三级党委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和下边的实践——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活和工作。
一旦采编人员吃透“两头”了,那么党报就既可充分反映下面的实践以体现上面的精神,以便读者了解党和国家正提倡什么、防止什么,即把握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又可充分反映上面的精神在下面的实践推动下正向某个方向或层面调整及完善,以便读者感知时事趋势,即满足人们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了解、分析、预测方面的需求。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民日报》、新华社采编人员为宣传报道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正是这样做的;而那个时期的党报文风,人们至今公认是非常好的。(本课题组成员:高晶、李俊、王武录。高晶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报刊理论方向2010级博士生;李俊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2012级硕士生;王武录是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媒体要创新报道改进文风》,2013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第4版。
②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等编,《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第4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