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本理念推动新闻创新--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记者》>>2013年第4期

凸显角度 保障温度 体现热度——

以民本理念推动新闻创新

方立明

2013年06月17日15:38        手机看新闻

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导读

从民生建设、民生新闻所具有的新的高度看,相对于新形势下许多媒体趋向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闻创新的做法,以民本理念推动新闻创新,就是从更贴近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民生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更温暖的人文关怀。实践中怎样体现好这一理念呢?

凸显新闻创新,靠的不是偶然的几篇好稿,而是长期的努力,永远的操守。打造有影响力、口碑好的拳头产品,比拼的是智慧,是采编人员的全身心投入,是永不停步的努力,更是始终不渝的民本理念。2012年以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新闻为民、新闻惠民、新闻便民、新闻乐民”的举措,将“以民为本”理念深化到新闻创新的每一个环节。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战线提出的总要求的具体行动,尤其是对“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深度诠释。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变观念,以为民作为新闻创新的出发点,以惠民作为新闻报道创新的着力点,改进传播方式,即使是围绕中心工作的时政新闻,也尽可能从中找出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亮点、热点,让百姓在新闻中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以便民作为新闻报道创新的有效途径,以乐民作为新闻报道创新的重要保障,借助媒体力量,调动、整合社会资源,策划社会活动,为民鼓与呼,为民解忧难,提高新闻报道的热度、温度和媒体的欢迎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为民惠民是新闻报道创新的灵魂,便民乐民则是支撑新闻报道创新并使其不断丰满的血肉。

新闻为民,凸显民生角度

通过新闻创新塑造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必须把为民作为出发点,在新闻工作中把人民的冷暖放在第一位,以促进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为目标,选择新闻,选择视角。

在具体实践中,要求记者和编辑时刻关注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点。2012年两会,我们没有“就会论会”,而是通过对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展开调研与分析,把报道的触角由会内延伸到会外,由代表、委员延伸到普通市民,由现场动态延伸到背后故事,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进行深层次解读。两会期间,集团各报网刊针对食品安全、建设效能、空气质量、医疗保障、交通拥堵等问题,推出《食品投诉能否开辟无障碍》《一条路都建好了,怎搞不定两道卡?》《PM2.5事关你我他,何时不再羞答答?》《祛“药价虚火”还须釜底抽薪》《如何破解大南商圈“堵局”?》等深度报道,在展开广泛讨论,深入解读各项新政策的同时,也对现有问题进行披露,促进解决。

这并不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时政报道“民生化”的第一次尝试。2011年,《温州晚报》联合温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推出“焦点追踪”栏目,在已经刊发的百余期稿件中,塘河沿线绿化数据注水、九山体育场晨练要交费、七“拦路户”拦住3000户回迁梦以及停车乱收费等稿件,切入点小却尖锐,事关民生却同时涉及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漏洞,不仅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还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报道,不仅促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百姓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也使记者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了从群众的角度去看事情、想问题,为报纸增色不少。

新闻惠民,始终保持温度

以贴近的视角、亲民的语态和真诚的服务,走进基层、走近百姓,通过新闻报道让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帮助他们实现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富有,这是新闻工作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让新闻普惠民生,是媒体的应尽之责,也是实现新闻创新的着力点。

为寒门学子及时送去学费、为伤残唇腭裂儿童带去微笑希望,在日常报道中给弱势群体更多关怀……新闻惠民,不只是一句口号,集团各报网刊都全力将其化为具体行动,落实到每一次报道中。在“走转改”活动中,集团秉承“群众有困难、记者来帮忙”的服务理念,推出相关专栏40多个,报道近1000篇,下基层500多人次,在全市各地、各行业建立了50多个基层联系点。雪君工作室深入民间、社会、群众,走出了一条以人文关怀为特色的民生新闻之路。创办9年来,工作室接到市民求助、投诉电话26000多个,来信10000多封,接待来访群众3500多人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2006年,该栏目荣获浙江省首届新闻名专栏奖,2009年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此外,还有“明眸工程”和“微笑联盟”两大活动,将来自温州的善意送到全国各地,为眼病患者实施手术2000多例,帮助近千名唇腭裂患儿绽放幸福微笑。2012年4月,“明眸工程”被评为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012年11月上旬,集团以5名党代表为核心,以新闻队伍为支撑,以专栏为载体,在省内媒体中率先创建了“新连心”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党代表公开接待,收集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截至2013年3月,“新连心”党代表工作室共接待300多名来访群众,接受建议、投诉、求助等共计170多件。对所接收的求助、投诉等事宜重新汇总记录,分门别类,由集团旗下4家报纸分头跟进,根据具体情况,以公开报道、帮问帮办、转呈相关部门等不同形式尽快作出处理,并一一将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确保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2012年底,“新连心”党代表工作室又特别推出“温暖列车”大型关爱服务活动,为贫困山区的老党员和困难群体送去暖心被、围巾、手套、玉米油等温暖物资和慰问金近4万元。

事实上,新闻惠民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提供精神“营养”。2012年,在策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报道时,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讨论产生实质影响,真正起到道德表率与价值引导作用。集团结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与温州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一起组织策划“温州好人 善行天下——寻找雷锋精神的温州印记”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派出近20名记者,兵分三路走遍全国各省,寻访各地温州人的好人好事,内容涵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等善行。在宣传温州人富而好德、富而好礼的良好形象和先进事迹,提升温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活动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崇尚、尊重、学习温州好人的良好风气。

新闻便民,增强媒体热度

便民是服务类新闻的重要功能,虽然这类新闻一般被认为是以“软”见长的非主流新闻,但在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以及沟通社情民意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最大程度地便民为目标,探索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是实现新闻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实工作中,集团各报网刊既在版面上为百姓提供周到、细致的信息,提供生活指南式服务,也针对百姓需求及时策划服务性活动,分忧解难。这种既体现在版面上,又体现在活动中的服务,要长期坚持,更要在坚持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012年以来,让新闻走进社区、走进乡镇成为增强新闻贴近性的一个重要方向。《温州商报》社区新闻部主抓“社区播客”版面,关注温州各个社区里的温馨故事,提供方便居民生活的服务资讯。在做好原有“社区播客”版面的同时,抓住温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与原五马、南门、江滨三个街道合并成的新五马街道党工委联手,借鉴上海《新闻晨报》社区报运作模式,创办《五马社区报》,将新闻服务社区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五马社区报》以“有用好看、离你最近”为宗旨,将做最贴近社区居民的新闻,提供最需要的资讯,打造出新闻便民服务社区化的新载体。此外,《温州都市报》也正在策划针对苍南的龙港镇以及平阳的鳌江镇推出“龙鳌社区报”,通过更贴近、贴心的信息和服务,吸引更多读者,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组织“关爱”“温暖”“助学”等活动方面,集团也一直秉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理念,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改进模式。2012年春运期间,已经运行5年之久的《温州日报》“党报热线”为不懂网络电脑的打工者提供应急药品、送出热粥等服务的同时,组织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红马甲”志愿者团队,协调温州火车站、温州移动分公司,在火车站广场搭建服务棚、设置上网电脑,提供网络订票、查询服务。10天时间,接受咨询超千次,帮助300多人踏上归程。2012年8月,该活动被民政部命名为“优质服务品牌”,是温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活动。同一时期,《温州都市报》从重庆农民工黄庆红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拉开帷幕,引起全国关注,新华社、央视、凤凰卫视等全国50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之后,记者又组织来自上海交大、北京交大、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20多名温籍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务工人员义务购票,3天共圆123个返乡梦。

新闻乐民,提高媒体欢迎度

集聚大众情怀,讲述鲜活感人的故事,以时尚、吸引人的方式加以展现,为读者带来更多阅读享受,给他们带来文化娱乐和精神愉悦的新闻,才能真正起到吸引新受众、留住老读者的作用。

近年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组织了许多读者参与此类活动,每次活动都坚持“不为组织活动而活动”的原则,努力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与读者互动,和他们走得更近。2012年7月1日,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都市报》创刊11周年的日子。为充分实践“办市民报,为市民办报”的宗旨,《温州都市报》当天以“服务面对面,新闻一加一”大型读者日活动邀请读者一起共度报庆,共接待群众逾千人次,受理各类咨询投诉300多件。《温州晚报》的“学生记者团”活动已举办12年。学生们不仅参与报道发生在温州的新闻事件,还在报社组织下走出温州、走向世界,到各地采访交流。这项活动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家庭的积极参与。更体现了媒体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012年3月,集团在原有“绿化千人监督团”基础上组建了“破难攻坚市民监督团”。这是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破难攻坚专项行动的实施意图组建的,充分考虑市民的想法和建议,发挥民间智慧力量,打造了一个群众监督与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新平台。据统计,“市民监督团”成立至今,已经组织各类市民监督活动280多次,督促解决问题320多个,参加市民达4200多人次,取得显著社会成效,先后获得全市绿化工作社会贡献奖、温州新闻社会活动奖等荣誉,得到市里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在群众中引起广泛反响。在此过程中,市民与记者有了更深入的互动,关系也更近了一层。随着“市民监督团”的成立和监督活动的开展,市民对集团其它活动的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作者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