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对于在中国电视市场中内外部资源都不占优势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新闻立台”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在央视新闻和省级卫视新闻的重重压力和包围中寻求突破?需要地市电视台进一步准确定位,抓住市场空隙,在栏目创新、节目特色与传播吸引力方面下工夫,找到生存空间。
以策划提升新闻价值和影响力
今天的新闻竞争态势下,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新闻节目的策划能力也就成为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地市台电视新闻要形成品牌,扩大影响,也必须重视新闻策划,充分展示媒体的主动性创造性。
电视新闻策划通常分为前期采访报道策划和后期节目编排策划。也就是说,电视新闻策划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基本规律,以创意为核心,在对新闻事件和新闻素材系统分析的前提下,设计报道的方式、程序、时机、角度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报道思路,从而达到最佳舆论展播效果的运筹与规划。
新闻策划模式一般采用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和集中报道,容易引起公共舆论,掌握分寸和度尤其重要。
纵观今天的电视荧屏,除“两会”“国庆庆典”“抗洪抢险”“汶川地震”等重大和突发事件的全方位策划报道外,还有像各级媒体在“走转改”活动中的系列报道,以及央视《感动中国》年度评选活动等,无不凝聚着策划人的心血。
近年来,广西电视台倾力策划组织的跟进式大型直播报道《西江千里行》《重走长征路》以及《直播广西》《中国-东盟合作之旅》等创新理念,突出亮点,在全国唱响了广西,为电视界瞩目。
在这种新闻竞争中,地市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央视和省级电视台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
当然,地市电视台在新闻实践中也有一些突出的策划活动。2008年1月,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北海市也受到严重影响。北海电视台全面启动抗灾救灾宣传,组织精干采编人员每天深入到农村基层报道受灾救灾情况,在《北海新闻》节目中开设了“齐心抗冻灾,天寒人心暖”特别专栏。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海召开,北海电视台开设“走进泛北”“了解泛北”“聚焦泛北”“泛北进行时”等专栏,从各方面报道“泛北论坛”进行情况。2010年,为配合北海市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北海电视台开设了“创历史文化名城 打造北海软实力”“历史文化大家谈”“宏扬北海历史文化记者行”“北海历史文化展示”“名城名址,看古讲古”等专栏。
近年来,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第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实践科学发展观、项目发展年和企业服务年、北海三年跨越发展等,北海电视台都有全面、精彩的报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和社会各界的赞赏,这些生动的报道都缘于前期充分的策划。但是,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这种策划活动多局限于重大事件和主题性新闻报道中,没有形成常态,因此也就没有完全达到提升电视台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地市级电视台要做好新闻策划,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建策划班子,形成长效机制。策划为电视新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好的策划还能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新闻资源,提升竞争力。地市级电视台人手少,不能像央视那样专门成立策划部,但是可以将新闻从业人员中的骨干组织起来,定期召开新闻策划会,确定宣传重点,制定策划方案。只有依靠健全的策划机制和全面的策划人才,采取恰当的策划方略,才能最大限度提升电视新闻策划的正效应,形成栏目的品牌效应。
2.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策划能力。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理论素质,才能使新闻策划做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实现创新。
3.尊重事实规律,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策划和运作,不仅要新,要真,还要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因此,新闻策划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事实,还要尊重事实的所有细节。
“本土化”,“广域化”,做“大本土化”新闻
城市电视新闻的本土化,就是根据城市受众的需求,以城市本地或与本地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以具有本土特色并适合本地受众接受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提供生活资讯、展示城市文化。比如以轻松活泼的语言“说新闻”;有的城市电视台还采用本地方言土语报道形式,从语言上贴近受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本土化为城市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北海电视台2002年起开设民生新闻栏目“晚间播报”,至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通过对地域性新闻资讯的高度关注, 讲本地市民身边的事,市民自己的故事,获得市民心理上的认同感与亲近感。《一个农村粤剧团的59年坚守》等一批优秀新闻报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专家的好评。
电视新闻本土化,给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经过十年发展,本土化的道路越走越窄,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重新审视本土化走过的道路,今天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本土化,找到新的发展之路。
1.视角更低,触角更广,成为同级媒体中最有公信力的强势媒体。北海市作为北部湾畔的一座沿海城市,下辖一县三区,长期以来电视台主要关注的是主城区的新闻事件,对于下辖区县虽偶有涉猎,但是关注度不够。在报道内容上以城市居民生活居多,对渔民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报道较少。
城市电视台在立足本土化的同时,要向广域化的目标发展。不仅关注主城区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更应深入渔村,走进农村,报道渔民、农民的生产生活。
放低角度,以平民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和多种热点。
2.加强与周边城市电视台的联系和交流。作为广西的沿海城市,北海还应加强与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的联系、沟通,报道与北海相关联的新闻,让人们了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城市电视台由于人员、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向外派出记者自采节目,这就需要采取合作的方式,共享新闻资源。2010年10月,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电视台联手,共同打造了一档具有浓厚北部湾城市风情的节目《潮涌北部湾》,立足于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重点关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在扩大新闻视野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北海台还应加强与桂林、柳州台的联系和交流,在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契合点上展开报道。
3.建立城市电视台联合体。本土化还应包括内容的本土化和视角的本土化两个层面。一是对本地信息的高度重视;二是对外地信息的本地化解读。
很多城市电视台之间都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联合组织,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广州电视台就与众多城市电视台联合组成“城市电视台协作体”,进行新闻节目交换。
北海台也应与更多的城市台联合,特别是与那些具有同源文化特征与基本相似经济发展状况的城市联合,做更大区域内的“大本土新闻”。2007年,由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发起的“北部湾城市形象大使大赛”,由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环北部湾的十多个城市共同参与。尽管这一大赛只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但是对塑造和推广环北部湾区域的整体形象,提高环北部湾地区在中国和世界的知名度、地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还可尝试进行新闻联合,建设环北部湾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网,实现北部湾城市电视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城市新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互补局面。
4.积极采取“入乡随俗”的“拿来主义”。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与当地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当地百姓关注的民生新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注意从与地方的“相关性”“接近性”出发去审视、报道国内或国际新闻。
在央视和卫视以及新媒体的多重围攻下,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要生存,就必须打破划地为牢的传统思想,开拓视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新闻”之路,探索更多、更丰富的本土化形式,唯此,城市台才能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格局
1.坚持主流报道,注重新闻引导。把好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稳定导向;坚定主心骨、建好主阵地,始终把握事业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创办多样化、综合性的新闻节目。在努力做好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同时,城市电视台还应探索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种形式的新闻节目。如舆论监督、新闻热点评述、生活资讯、服务信息等等。很多电视台也都是将深度报道或策划报道与即时信息有机组合,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新闻欲求。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由社会新闻、生活资讯、甲方乙方、孟非读报、小璐说天气、新闻调查、现场热线等板块构成。广州电视台《今日报道》包括新闻热点、深度调查、时事讽刺小品、音乐鉴赏、靓仔靓女走秀等内容。这些节目在新闻报道的同时,也为百姓提供了生活指南,并为他们带去欢乐和笑声。
3.加强直播和互动。在新闻直播的同时,让市民拨打声讯电话、发送微博、手机短信或在网上发表观点、见解,提升市民的自我意识。
4.开放新闻节目,鼓励观众参与。让城市各个地方的热心观众将所见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拍下来,送到节目组。这样的新闻节目极大丰富了稿源,也增强了贴近性。近日,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24小时》《新闻1+1》等栏目联合,共同推出大型媒体行动“文明天下”,引发观众强烈反响。
总之,加强节目策划,树立本土化意识,强化服务功能,丰富节目形式,是地市电视台参与媒体竞争,坚持新闻立台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