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再度走俏韩国 多部影片门票销售一空 --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电影节盛况空前

中国电影再度走俏韩国 多部影片门票销售一空 

驻韩国记者  马  菲

2013年06月24日08:21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观众从电影院内的中国电影节宣传海报前走过。
  本报记者 马 菲摄

  核心阅读

  6月20日,第五届中国电影节暨“2013中国电影节”在韩国首都首尔落下帷幕。本届电影节以“邂逅中国电影代表人物”为主题, 共有11部票房成功并荣获奖项的中国电影作品分别在“名导风采”、“巨星魅力”、“全新面孔”三个主题单元中与韩国观众见面。这是自2006年开始举办中国电影节以来阵容最为华丽的一届电影节。中国电影正引发韩国观众越来越大的关注。

  票房火爆——

  平均上座率创历史新高

  “剩余座位:零”。在举办中国电影节的首尔CGV电影院,本报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显示多部中国影片的门票都销售一空。除电影节开幕影片《一代宗师》和闭幕影片《分手合约》的门票迅速售罄外,其间上映的《失恋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一九四二》、《桃姐》等影片的平均上座率均超过70%,创下历届中国电影节史上的最高纪录。   

  “我特别喜欢香港电影,我喜欢周润发!”当一位韩国人得知本报记者来自中国时,立刻用手比划出手枪的姿势,发出“啪、啪”声音,兴奋地表达自己对中国香港电影的热爱,这一幕场景至今让本报记者印象深刻。

  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中国向韩国输出了众多优秀电影,其中以香港功夫片居多,在韩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电影热”,极大刺激了同一时期尚未起飞的韩国电影市场。周润发、张国荣、成龙、刘德华等一大批香港知名演员由此在韩国家喻户晓,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韩国一代人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他们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电影快速崛起。2012年,韩国观看国产电影的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大关,相当于每个韩国人每年平均观看两部本土电影,标志着韩国本土电影进入全盛时代。韩国电影的异军突起随即令中国电影的影响力迅速减弱,除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大片外,其他中国电影很难吸引韩国观众的注意。

  市场价值——

  去年突破17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学习中文和对中国文化热情不断高涨,韩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度不断加深。宋敏儿是一位韩国“90后”,她在得知此次中国电影节的消息后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在韩国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如此众多的中国影片,韩国年轻一代十分关注中国电影发展和许多年轻影星。

  为了将多样化的中国电影呈现给韩国观众,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协同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希杰CGV和希杰E&M公司从2006年开始在韩国联合举办中国电影节。    

  出席本次中国电影节开幕式的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表示,中国电影在过去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发展到每年拥有600至700部影片的规模,市场价值去年突破170亿元人民币,电影银幕数突破1.5万块,中国正在成为非常重要的电影创作国家和电影市场。

  希杰E&M公司是韩国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之一,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引进优秀的中国电影,以满足韩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日益增大的兴趣和关注。希杰E&M公司海外事业部部长徐贤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出现爆发性增长,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渐强,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韩国演员不断增多,韩国观众对中国电影充满期待。

  充满活力——

  为合拍电影开市场“绿灯”

  中韩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正为两国电影业注入新的活力。本届中国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分手合约》便是一部由中韩两国演员联手打造的爱情电影。与以往中韩电影采取的部分合作的模式不同,该片从筹划、投资到制作整套流程均由中韩两国共同合作,在中国上映当天就取得票房第一的佳绩,并最终创下近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是两国合作电影中票房成绩最高的一部,该片也为今后中韩两国电影的共同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合作模式。 

  在“2013中国电影节”举办期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草签了中韩关于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将为共同制作的电影提供各种优惠,使影片更加容易进军对方国电影市场。此外,两国还将在电影特效技术合作、电影工作人员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对于中韩两国电影的合作前景,希杰E&M公司代表理事姜硕禧说,中韩电影合作具备良好基础,中韩两国在优秀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交流将对世界电影业作出贡献,相信在两国共同努力与合作下,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亚洲“好莱坞”。姜硕禧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世界电影重心正从西方转移至东方,今后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尤其值得期待。  

  张宏森向本报记者表示,通过中韩两国电影业的交流,中国电影能够学习韩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方式,并探索适合自身的方法和途径。“文化差异也是文化独特性的魅力,我们有信心将中国电影更多地带向世界电影市场和各国观众,把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通过中国电影传达到世界各地。”

  (本报首尔6月2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22 版)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