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11期

论全媒体时代出版专业的实践教学

王丹丹

2013年11月06日13:5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全媒体出版时代,针对单一媒介内容进行的专业教学需要进行彻底地改革,尤其以实践教学环节变革最为重要,因此,笔者就学制、课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关键词:全媒体;出版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明显,纸媒的数字化转型逐步在完成,媒介之间的互动合作变得更多,基于同一内容资源的多媒介多形式开发对传统的纸媒出版专业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开发图书媒介形式的能力,还要拥有延伸图书产品价值的能力,能够以其他的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再现内容产品的不同侧面。

然而,目前的出版专业高等教育还主要是分学科地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全媒体时代实际人才需求的融合性特征,而且理论性教学比重较高,实践教学环节多是弱项[1]。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备多媒介生产能力的人才。若要改变出版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改变当前的实践教学方式,并结合学校能够给予的实践条件和环境,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完成内容产业整体上的人才培养融合目标。

一、设立弹性学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就专业而言,编辑出版学专业虽然属于文科院系,但是在其专业教学中,少不了对某些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学习,例如: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出版行业而言,需要学生必须能够熟练掌握Dreamweaver等软件,以方便未来从事网站架构等工作,而且最好还要学会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以及Photoshop等制图软件。这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可能在本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中没有被设置,或者是在教学体系中有这方面课程,但是学习得不够深入。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应该是鼓励学生到其他开设这类课程的学院进行辅修,例如:软件学院、美术学院等。此外,应当注意到,全媒体时代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移动媒体互相融合,共享出版资源,以谋求范围经济利润,所以作为一名出版专业学生,应该在本科学习阶段就掌握一些平面媒介以外的其他媒体经营管理和选题开发、策划以及制作方面的知识[2]。这些知识能够使未来的编辑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我们的平面媒介知识资源开发以及策划时,需要学生具备多学科的背景知识体系,例如: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文学、生命科学、电气工程科学等。然而,以上这些知识(包括计算机软件知识、多媒介运作管理知识、其他学科背景知识等)若想全部掌握并精通,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有更多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所以笔者建议改变现有的四年制学习期限,使之成为五年,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全媒体出版知识背景,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二、设立全媒体出版方向课,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

笔者认为出版专业的高等教育应当在高年级设立多种媒介经营的专题课程以及实践版块,以帮助学生在学期间就了解“什么是全媒体经营?”、“不同媒介的经营特点与竞争优势何在?”、“平面媒介、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媒体的选题开发问题”、“综合运用多媒介表现力增强出版产品的营销宣传效应”等。这些专题课程以及实践版块的设置应当体现未来出版的发展走势,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以通识课程的性质开设,帮助普及学生的媒介知识,以专门设置的实践版块帮助学生了解某一种媒介的实际运作流程和其中蕴含的规律和工作技巧。经过这样的方向课设置,学生毕业以后,在进行全媒体出版项目的开发时,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能够从多个媒介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内容产品的内涵与价值。这种教育方式完全以学生就业为起点考虑教学计划,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考虑学生全媒体开发能力培养的创新方式[3]。

三、以全媒体出版为目标,对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革

根据弹性学制的设计以及全媒体出版实际工作的需要, 对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有关传统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此类课程需要具有一定的通识性和基础性。例如:“编辑出版学概论”这门课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平面媒介开发当中的一些必备的常用知识,“出版的法律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未来在出版工作中应该遵守的法律条款和应当避开的法律误区,“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出版企业运作的流程知识,指导他们学会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统筹学等方法,以完善出版企业的管理制度。类似的通识类基础课程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很多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在基础课程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例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

2.在大学二年级,专门设立实践教学版块,此处所指的实践并非课程内实践,而是在社会工作岗位上的具体实习。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专业综合实习一般都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下学期,规定时限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实习成绩的考核以实习单位带队教师的评语作为参考标准。这种实习流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达到实习目的和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表现在实习安排形式化上,一般都是去合作单位走马观花似的看一下出版各个流程,不能够实际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学生们也因此积极性不高,有一些应付考核环节的心态。其次,实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仅仅一个月时间,实习生们难以看到、学到、悟到某一项工作中的真谛,所以在日后的具体工作中就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在教学课程设计中,单独将大学二年级设立为实习年。学生可以将一年时间分作三个时间段,分别去出版企业、期刊社和报社进行集中的学习,如此计算,则在每一类企业中,学生可以有四个月的时间去熟悉该企业的环境、工作流程及其出版的特性。这种集中实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学生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习时间分配的问题。因为,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是需要学生全职在岗的,那么如果其间有理论课的安排,则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这种矛盾是很集中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笔者认为应当用上述办法解决。

3.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有关网络媒介经营与移动媒体出版等方面的课程。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能滞后,唯有如此,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例如:网络出版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做网络编辑、如何构建更好的网站界面,吸引读者与广告客户,提高点击率。数字出版物制作方面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网络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在线音乐出版物、在线游戏出版物等的制作技巧。手机出版方面的课程则可以使学生了解移动媒体对于出版的作用和其所带来的巨大产值,毕竟手机出版将是未来数字出版领域的主力军,其作用不可小觑,学生们应该在学期间就了解手机出版的运营、开发和出版物的传播等知识。此外,在大学三年级还应该学习有关“云出版”方面的课程。毕竟云计算技术已经被运用于出版这个领域,它将带动整个出版产业快速融合,逐渐会形成内容云、出版云、渠道云、用户云等,学生们应该在学校就了解这部分知识,以便于毕业后快速融入以科技引领的出版行业中。

4.在大学四年级,设置专题实践版块,使学生们在实验室或新媒体单位完成大学三年级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任务。也可以采用接受外包任务的方式进行实践,实际上这种真正参与真实工作任务的方式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践设计可以采用项目组方式,由实践团队共同参与完成,所得收入可以用于投资大学五年级的文化工作室建设。当然,此处的实践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因为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硬件设备投入以及软件配套设施投入,而且新媒体单位是否能够将部分任务外包给出版专业学生,也需要学校方面的联系、争取以及信用保证。因此,大学四年级的专题实践版块建设将是全媒体时代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5.在弹性设置的大学五年级,设置综合实践版块。学生们在这一年将利用大学四年级所得收入自行建设出版文化工作室,并尝试运行,这种方式是目前中国高校所大力提倡的,即:创业教育。此种设置的目的,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出版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唯有这项考核通过,学生们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出版人。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项设置也是为了应对目前就业环境紧张的局势,帮助学生们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活动中应鼓励流动性、跨区域性

常规的实践教学安排一般都要求学生到指定合作办学单位进行实习,以保证其安全性,学校方面以及实习单位方面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这种安排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各个地区之间出版的环境有所不同、产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也有一定差异,各个办学单位一般都依托本区域内的出版单位进行合作实践教学。然而,由于有些地区出版环境还比较传统,所以学生就没有机会接触到新技术,那么其课程设计中的专题实践任务就无法完成,其理论学习也将成为一纸空谈[4]。所以,笔者建议实践教学活动应鼓励学生们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到出版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的区域去锻炼自己的新媒体开发以及运作能力。这种流动性和跨区域性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激发培养对象的工作潜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结 语

出版产业发展很快,它是一个技术引领的产业、内容为王的产业,为了得到更优质的出版物,不仅需要出版专业的学生们在校期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背景,还要求他们有熟练的技术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来支撑,需要学校方面的重视和投入,更需要社会方面出版团体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出版专业的教学团队的努力,相信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都将得以解决,出版专业的学生将更适合全媒体出版这个时代。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张可欣.美国短期出版培训教育概述[J].编辑之友,2013(7).

[2] 丁锋,米玛扎西.新形势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再探讨[J].中国出版,2013(12).

[3] 付婉莹.香港出版印刷职业教育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3(3).

[4] 付婉莹,罗尧成.香港出版印刷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特点及其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3(5).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