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9期

浅析韩亚空难报道中的理性与克制【3】

王君权

2013年11月18日14:47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监督与思考:不以悲情湮没反思和问责

汶川地震在信息公开方面是一个重要节点,媒体报道比以往充分得多。但事后来看也有不足,即温情过度,反思和问责不足,比如对一些豆腐渣工程的追责。

这以后的一些灾难、事故报道中,也出现了不少使劲抓人性亮点、搞温情攻势,却不在反思和监督方面用力的问题。这样的报道渐渐透支了读者的关注,有人甚至讽刺这类报道是“把丧事当喜事办”。

从韩亚空难的第一天报道开始,钱江晚报就力图避免这一点。除了报道“人”以外,同时还有事件进程与问责反思两条脉络并进。在问责和反思部分,主要发以下稿件:

7月8日A5版《失事客机降落航线诡异》,提出三点:飞机下降太快;机场滑降定位系统关闭,飞行员只能靠肉眼降落;操作降落时,飞行员已经慌了。现在来看,这三点都抓得非常精准。

7月8日A7版《这个美国游学团,是如何成行的》,采访江山中学校方和夏令营承办方。这个稿子很快引起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注意。中青报深度部记者根据这一线索,赶到浙江调查,最终成稿 《浙江空难游学团调查:收费29300元,带队老师免费》。

A4版《韩亚是一家怎样的航空公司?》,披露操作飞机降落的飞行员,这个机型只飞了42小时。进而分析,韩亚航空近年迅速扩张,疏于人员培训。事后来看,分析非常到位。

A5版《王牌飞行员独家解读》,请来两次空中跳伞逃生的航空专家徐勇凌,分析事故可能的原因。

7月9日A19版《美法医改口,尸检报告将推迟出具》,提出有一个女孩的遇难可能和消防车有关。这成为后来报道跟进的又一条线索。

韩亚空难中,钱江晚报多角度多切口记录,既有全景式的进程追踪,也在反思和问责方面作了大量努力,体现了报社的知识储备和社会担当,也展示了一家媒体的理性精神。

(作者单位:钱江晚报)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