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12期

电视创优节目中摄像的创作意识

邓维泉、

2013年12月11日13:51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电视摄像作为造型艺术,有一定的纪实性和现场性。电视制作者也越来越讲究电视画面的美感和内涵,电视节目创优过程中也更是如此。文章旨在分析电视节目创优中独特的构图创作意识和色彩创作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要处理好主体、陪体和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拍摄角度和运动技巧;再次要巧妙处理镜头里的几何图形。

关键词:创优节目;摄像艺术;创作意识;艺术效果

一、引 言

电视摄像作为造型艺术,它有一定的纪实性和现场性。它同电影摄影艺术一样,都是以特有的审美意识,通过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持久的思维来进行创作的。虽然是平民化的影像艺术,在当今社会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电视制作者也越来越讲究电视画面的美感和内涵。在电视节目创优过程中,更是如此。除了编导前期对画面的设计外,电视摄像作为创作团队的重要一员,更是以其很强的参与性和创作意识赋予电视画面新的生命。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声绵长的秋老之声划破长空,电视画面里,黑魆魆的大地饱满地占去了整个构图的三分之二,在泛着金光的大地边缘,剪影走出骑在毛驴上的老人,他且行且走,演绎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老腔。

这是2008年我们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老腔》的入镜画面,也正是因为这一极具感染力的画面打动了不少评委和观众。然而,在拍摄之前,根据导演的安排,这个画面应该是:傍晚时分,大地洒满金色,蔚蓝的天空下,一位老人骑在驴背上边唱边向我们走来,构图上要求天空占三分之二。作为摄像,拍摄结束后,我总觉得缺点什么,正在思索,我猛然看到太阳即将落下地平线,大地变暗,天边泛起了质朴的红光,感觉来了,我马上请求导演再来一遍。这次,我把机位降低,尽量凸显大地的弧线丰腴,在构图比例上,让大地占去了三分之二的黄金面积,而拍摄主体(老人)却在上三分之一黄金分割线上游走。拍摄完成后,我非常振奋。后来在编辑时经过仔细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第二次拍摄的画面更能体现片子“独特的黄土高原孕育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一内涵。作为电视创优节目的摄像,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积极主动地发挥了我的创作意识,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创优实践,我认为,电视节目创优过程中,电视摄像要有一定的创作意识。

电视节目是由一组一组的镜头通过一定的技巧和章法组接在一起的。因此,电视节目创作的前期工作就是电视摄像。电视摄像人员的技术技巧和创作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图像质量的水平。电视节目创优不但要求摄像人员要遵循基本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中规中矩的电视画面拍摄;还要有一定的创作概念,要去体察观众的心理,故事发展的情况,调动一切元素,采用独特的视觉,创作出令人心动的电视画面。

二、电视节目创优中独特的构图创作意识

电视画面是由连续的序列图组合在一起的,所以电视画面的构图说简单了也就是一幅图片的构图原理。只不过,电视画面是动态的,有一定运动轨迹的。只要在画面运动中把握构图的原则,二者又是统一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一)电视节目创优中独特的构图创作意识首先要处理好主体、陪体和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

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摄像师用于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电视画面的主要部分[1]。陪体是和主题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情节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1]。而背景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最远的景物,是环境的主要部分[1]。合理的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在构图上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们在拍摄系列文艺专题《千年窑火》时,其中一个场景是这样的:主人公周铁怀坐在窑洞门口光线充足的地方,大广角下,变形放大的周铁怀面带灿烂的笑容,熟练地操作者转盘上泛着金光的泥胚;窑洞较深处,他的老婆歪着残疾的脖子,佝偻着单薄的身子若隐若现地发着牢骚。在这里,主体是周铁怀,陪体是他老婆,而背景则是幽黑的窑洞。主体光线明亮而富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着希望;陪体光线暗淡,若隐若现,暗合着对生活现状无限的不满意;背景是深邃的窑洞,似乎隐藏着一切未知的答案,是光明,还是迷茫?它的独到之处是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的合理处理,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两个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在《千年窑火》反映周铁怀的老婆虽然无奈但又不得不融入到这种生活当中时,作为摄像的我又适时调整了三者的关系。采取逆光拍摄,把机位移到窑洞里边,锁定光圈。画面里,周铁怀的老婆一丝不苟地在干透的泥胚上刻着花鸟鱼虫,她的旁边是一大堆摞起来已经刻画好的陶罐泥胚。远处的周铁怀则香甜而贪婪地吃着她的妻子送来的饭食,他夸张的动作使得光线明暗变化。背景由于大曝光而有些虚幻,显得空洞而无思绪。在这个场景中,正是因为合理处理了主题、陪体和背景三者的关系,才使得整个构图和谐统一,富于美感,深含寓意。

在电视节目创优中如何处理好主体、陪体和背景三者的关系,其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做到多样统一。根据电视画面的运动特性,把他们有秩序地安排到摄像机的有效画面里。有主次之分,有先后之分,有明暗之分,有虚实之分,形成一个有效整体。从而达到独特构图在电视画面里的美感效果,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电视节目创优中独特的构图创作意识要处理好拍摄角度和运动技巧

作为电视创优节目的创作者,用什么样的创作技巧,从什么角度去创作和反映生活是相当重要的。有的电视节目往往看不出在画面造型的表现形式中的创想新意和创作思想的流动,缺乏表现技巧上的总体设计,表达的方式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记录上,摄像技巧也降低到只运用简单的推拉摇移上,这样就使得电视画面的表现能力更加苍白,也就无艺术感染力而言了。也就是说编导的立意再好,却因为摄像在拍摄过程中缺乏创作意识,而使得创优作品黯然失色,甚至连一般的电视节目都够不上。

在纪录片《耄耋之年》的拍摄过程中,一开始是对老人的简单介绍,作为摄像,我没有按常规的拍摄办法给老人标准的景别画面,而是在老人必经的乡间小道上,将摄像机平放在路面上,将广角拉到最大。当老人经过时,镜头里到处是带着露珠的野草花,远处是简单线条的村庄,老人一双穿着布鞋的大脚从画面穿过。紧接着,一个大背景角度,随着老人的慢慢变小,周围的一切都清晰了,沟塬河畔,一片繁华盛开的杏林(老人的最爱)。下面的镜头则直接对准了在杏林劳作的老人。一个大特写,是几朵盛开的杏花,随着焦距的变化,杏花变虚成为前景,显露的是老人喜形于色的脸部特写。三个镜头,三种角度,把老人的一切都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简洁明快,清新自然。

除了拍摄角度以外,摄像在拍摄过程中如果合理地运用基本的拍摄运动技巧,也能取得预想不到艺术效果。推、拉、摇、移是最基本和没有创意的运动技巧,但我在拍摄《千年窑火》时却大量地运用了它们。因为《千年窑火》,是凝落在过去的辉煌,我们是带着一种探寻的心理去创作的。作为摄像,我深知观众和我们一样,存在着好奇的心理,急于窥视。所以在拍摄时,从天地间的空旷,到沉寂的窑火遗址,再到冒着浓烟的一囱窑火,到主人公周铁怀拉胚,我连续用了一组“推”的镜头,这样渐进式的拍摄方式,使人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感觉,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当说到窑头窑当年的繁华时,我用了一组“拉”的镜头,逐渐展示窑的多,洗泥池的广和道路的四通八达,这一切又从圆点放大,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通过这些镜头,你似乎又看到了当年上万人在这上千孔窑洞进进出出,装卸陶器;洗泥池边无数人在踩泥洗泥,阳光在他们布满汗水的肩头泛着金光;繁华的黑陶交易市场,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满载陶器的牛车蔓延在远近的官道上,偶尔发出陶瓷摩擦的锐利声。

(三)电视节目创优中独特的构图创作意识要巧妙处理镜头里的几何图形

在电视拍摄的环境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几何图形的世界。在电视创优节目的拍摄过程中,如何规避这些几何图形的弊端,并巧妙的加以利用呢?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几何图形都是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所以说:线条——对万事万物的抽象[2]。有的电视摄像人员由于没有注意线条对电视画面的影响,所以在他拍摄的画面里经常遇到一些特别不舒服的东西。当你仔细看起来,就会发现是线条惹的祸。比如,采访一位教师,你让老师坐在讲台上接受采访,按人坐在椅子上的高度,黑板的下沿刚好从采访主体的脖子上横穿过去,这样观众看起来就非常不舒服。如果让老师站在黑板前接受采访,不但能有效避开这个问题,而且黑板的上下沿线条会因为摄像机镜头的变形效果,显得非常夸张而富有美感。这只是一个横向线条对电视画面的破坏,实际上电视拍摄中,有许多种线条会对电视画面产生有意无意的破坏,只要电视摄像人员仔细分析,就能避免。

三、电视节目创优中独特的色彩创作意识

在艺术范畴,色彩是具有生命力和个性的。色彩不仅能反映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也能反映人物的性格与情绪,色彩富有寓意,并能产生联想……,因此,色彩在拍摄者的眼中应该是富有生命力和鲜明个性的构图元素[3]。在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中曾出现了“色彩蒙太奇”创作理念,并在实际拍摄中以“色彩基调”进行设计,进行拍摄。电视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电影的创新发展而来的。所以在许多电视创作过程中都借鉴了电影的创作方法。今天,电视创作萌发生机时,电影创作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借鉴的东西—色彩创作意识。

在生活中,不同的民族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所有的人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只有冷暖两色。因此,在电视节目创优工作中,摄像师除了使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色彩得以准确还原外,还应该注意到色彩在传达思想感情、渲染情绪气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表现潜力,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表现手段。这一点上,我在电视节目创优中略有尝试。

在电视系列片《千年窑火》中,我们采用了黄、红、黑三种基本色调,采用黄土地的基调,凸现了深沉、凝重;采用火焰的红,又表现了历史凝练的过程;而陶罐的黑色,则是历史的厚重,深邃而不可探及。通过这次色彩创作的尝试,我们发现效果似乎更加出众。

总之,电视节目创优是一个复杂而有意思的过程,电视摄像人员只要在把握基本的创作原理的同时,有意识地配合导演进行创作,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系:渭南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刘荃.电视摄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 黄匡宇,江强,施建.电视画面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刘文开,董印海.电视摄像中色彩的合理运用[J].照相机,1996(3).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