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羊年。那一年,“非典”肆虐,果子狸家喻户晓。这东西,据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看其模样,鼠不鼠猫不猫狗不狗,可见是个谬种。
2015年,也是羊年。这一年,雾霾不断。十二年一个轮回,山上狸跑了,雨下狸来了。这霾啊,更不是东西。过去万恶的旧社会“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现在全国人民正喜气洋洋地跑在奔小康的路上,让霾这东西搞得很是不爽。以至于,但凡晴天,但凡见到太阳,就让人生出超现实的感觉。
治霾不是管理老天爷,而是管理人自己。管好自己,就是在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中适度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维护、过好日子与理性消费、左手绿水青山与右手金山银山。人若仍任性随意,只会让霾任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欲除雨下狸,先去心中狸。狸,《说文》里说是“伏兽”,段玉裁注曰:“谓善伏之兽,即俗所谓野猫。”野猫,善伏善夜行,善变不定性。发展是为了什么?我们需要怎样的发展?搞清楚并坚定地走下去,坚持绿色发展、阳光发展,这是治霾的正路子。
治霾很难,估计一二十年才能明显见效,必须来一场全民持久战。与只讲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战斗,与透支生态、透支资源的非理性消费战斗,与只讲房子、票子、车子、位子、面子而不顾儿子、孙子的生活欲求战斗。
全民战争,舆论先行。治污驱霾,新闻媒体也做了不少工作,但还远远不够自觉主动。为中国梦计,为子孙计,新闻媒体得高举绿色大旗,咬牙使劲,持久不息。这是新闻媒体的一大社会责任。只是,近些年不少媒体忙于市场竞争、荒于社会责任,媒体生态也在雾霾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难。
比如,在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热心的更多是经营模式,揪心的更多是经营多寡,21世纪传媒案是典型。
比如,不论是报道人家还是业界评议,第一标准往往是“金本位”,盯着钱袋子做新闻做媒体如同做买卖。远些的如加多宝与王老吉官司中大版大版发广告财的媒体,近些的如给钱就发广告的《东莞日报》,前脚登了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关于寮步镇一宗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公告,后脚就登了寮步镇政府的“声明”,指责法院“一意孤行强行拍卖土地”,公开叫板法院、干扰司法。
比如,在新闻报道特别是在广告宣传中,物欲太重。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发展部部长侯永志、发展部研究室副主任卓贤联名发文《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刻不容缓》。三专家指出,“非理性消费之所以能兴起,既有其物质条件,也有其思想根源。享乐主义和虚荣意识,通过大众传媒有意或无意的传播,构成了非理性消费得以盛行的思想基础”。(《中国经济时报》2015-12-09)
比如,媒体人话题焦点是采访了哪个大领导大老板大明星,挣了多少工分,做了几个版的广告,若有新闻人问为绿色为驱霾做了几篇好报道,可能就是大家眼中的外星人了。
比如,谈及“互联网+”,脑子里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是那些圈钱赚钱的发财故事。媒体人很多是技术盲,现在更可怕的是双盲,技术盲兼人文盲。反而是互联网大佬新贵在大谈人文情怀(新旧媒体上流行的那些鸡汤),搞技术的在反思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培根最近在一次演讲时说,技术最大的意义乃是人的意义,就是帮助人类诗意地生存,别让“互联网+”遮蔽了“诗意”。“在我们跑得太快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放慢脚步想一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技术一方面是有解放力量的,它使人更自由,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人工具化,这是需要避免的。”“‘互联网+’不能够只是‘+技术’、‘+利润’,‘互联网+’要‘+诗意’。”(《解放日报》2015-12-27)
“生意”是要的,但不能光顾“生意”丢了“诗意”。谈钱免不了,避俗是大俗。但汲汲于富贵,营营于身家,发展等同于发财,效益等同于票子,如此不避俗,堪称恶俗。
治理媒体生态雾霾化,也得先去心中狸。窃以为,媒体人最大的性格缺陷,不是古板,而是善变。善变,讨巧,极易流于俗气、乖戾、势利。大本不立、小辨不正,该刮落枝叶、栽培根本了。发展是为了什么?我们需要怎样的发展?搞清楚并坚定地走下去,坚持绿色发展、阳光发展,真正在实现社会责任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这是当前媒体发展的真正“风口”。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