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将分析基于“拿来主义”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并着重思考基于“文化认同”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方向。在全球化背景下,需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形成和发展文化、娱乐并重,以文化为主、娱乐为辅的优秀原创电视综艺节目,并使之融入世界文化,才能使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得到持久性关注和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市场认同
2004年,一群懵懂的女孩在一次次泪流满面、温暖相拥的PK中,追逐她们的音乐梦;2012年,一只话筒、四把神奇的转椅,让无数爱音乐的普通人成为音乐大师的优秀学员;2013年,几个帅气的老爸带着各自的萌娃,离开温暖的家,到全国各地去体验酸甜苦辣……一时间,诸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这样的“现象级”电视综艺节目火爆荧屏,风靡全国。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也随之形成了看似“百花齐放”的格局。无疑,这些电视综艺节目是成功的,但成功背后也隐含着巨大的泡沫。
一、基于“拿来主义”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拿来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大有实力的卫视纷纷购买国外火爆的节目模式版权,加以基本的所谓“本土化”嫁接,生硬地融入“中国元素”,以期获取最高收视率和最大商业利润。其二,一旦某种节目模式在一个卫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其他台会纷纷效仿、复制。大量引进、缺少原创、节目同质化、注重娱乐效应、忽视文化价值已成为国内综艺节目令人堪忧的现状。
(一)“二次创新”盛行,如“蜉蝣”朝生暮死
据乐正传媒数据显示,2013年,各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节目达到了56档。2014年达到了61档,其中30档为2014年新引进的节目,31档为延续播出的模式节目。节目模式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节目制作团队却“拿不完”“拿不下”。有好的节目模式和版权,团队制作能力却不足。这种大量雷同又缺乏制作水平的引进节目模式只是蹩脚的舶来品,是基于“拿来主义”的将外来模式进行简单而粗糙的本土化结果,并且被虚伪地贴上了“二次创新”的标签。这种创新就像“生命周期极短的蜉蝣一样,呈现出一种朝生暮死的现象”①,容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和市场疲惫,从而影响节目的持续生命力。此前长期占据收视排行榜首位的《奔跑吧兄弟》,在第三季归来时并不理想,比起第二季全国网首播收视率3.36,第三季首播收视率仅2.56,观众纷纷吐槽节目没有以前好看,也没有新意了。此外,广告投放量的下降也充分显示出市场对此类综艺节目的疲惫。例如,曾经高调宣传为年度巨制级作品的江苏卫视《前往世界的尽头》没有品牌冠名,东方卫视播出的集结各路喜剧明星的《欢乐喜剧人》没有品牌冠名,此前北京卫视播出的《音乐大师课》也曾“裸奔”多期。②
(二)引进模式非万能,忽视文化价值差异成败笔
提倡加强原创,并不意味着不引进。毕竟,原创是建立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之上。但若只是单纯的引进,而忽视文化价值的差异,必将导致节目的失败。
2010年,深圳卫视打造的一档深度心理探究真人秀节目《别对我说谎》。它来源于美国著名综艺节目《The moment of truth》。可即便有知名主持人坐镇,该节目也仅播出一期就停摆了。节目中所出现的一些窥探隐私和人性,以及挑战诸多社会尖锐话题的现象,让观众乃至国家广电总局无法认同。就连主持人乐嘉在接受采访被问到是否会参加这个节目挑战自我的时候,也曾说过:“我不敢,我胆子小。其次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太多自己的事。”
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价值观不同。西方文化更崇尚个人价值,节目中显示冲突与对抗,不避讳表现人性弱点。中国文化建立在儒家思想上,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即所谓的“中庸之道”,节目倾向于沉稳含蓄的表达。中国观众喜欢看到的画面是:面对挑战,团结一心,战胜困难,最后达到皆大欢喜的和谐局面。即便过程中会有冲突,也是和谐的冲突,能在冲突中感受到人性美好、温暖的一面。
(三)文化认同缺失,市场认同构建虚假满足和繁荣假象
握有引进节目“制作宝典”的各大卫视竞相打造以真实性、娱乐性、互动性相互交融为特征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市场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像《极限挑战》《全员加速中》这类明星真人秀节目更是火爆荧屏。超高收视率为节目制作商和各大卫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娱乐性情节给部分受众带来了精神上的快感和满足,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各种基于市场认同、以娱乐为主导的综艺节目扎堆荧屏。
然而,波兹曼在谈到电视与娱乐的关系时曾说:“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 ③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娱乐至上的电视综艺节目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马尔库塞所谓的“虚假的需求和满足”之中,即电视媒介为了自身的利益,扩大受众不合理的需求和欲望,使受众获得虚假的满足,成为需求的奴隶。这种一味迎合和扩大观众娱乐需求,弱化文化需求的电视综艺节目格局,正处在亚健康状态。电视综艺节目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文化产品,而文化产品更应重视的是消费者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精彩的娱乐环节、炙手可热的明星、超高的收视率以及各电视台的跟风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形成了繁荣假象。所谓假,是指其“轻文化、重娱乐”的现状,以及重视市场的认同,忽视文化认同的发展趋势既不能满足观众持久而深入的精神文化需要,也不能迎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综艺节目收视率的下降和广告投放量的缩减也是这种假象的充分证明。
二、基于“文化认同”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方向
文化认同是一种对所谓“归属”文化的认知、情感及行为上的表现,以及因此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并且这种认同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之上的,认同的同时意味着对“他者”排斥。在当前文化多元和综艺节目扎堆的背景下,融入文化元素、文化价值,致力于形成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的电视综艺节目,才能在深层次上满足观众的文化价值需求,得到长久发展。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之路上,重娱乐的市场认同必定成不了主角,而只能扮演催化剂的角色。只有基于文化认同的电视节目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和面向世界的跨越发展。
(一)文化认同成创新标杆,加强中国文化认同势在必行
中国观众具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主体性。面对外来文化的节目时,观众会基于原有的本土文化价值观进行有意识的解读和甄别,对符合他们文化价值观的节目加以认同,对不符合他们文化价值观的节目加以排斥。
近几年,国内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引进大都来自韩国,除引进门槛相对欧美较低外,韩国与中国文化同源,中国观众更容易对来自韩国的综艺节目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加以认同。2014年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女主角说,是韩流文化让亚洲成为了一体,这句话既体现出了韩国文化的在亚洲的广泛认同,也折射出其文化野心。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有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电视综艺节目应当挖掘、提炼并融合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此加强中国观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逐步形成以具有中国文化价值的原创综艺节目占领国内市场的格局。面临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轮又一轮严格的“限娱令”,我国许多卫视台对节目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逐渐涌现出一些主打文化的原创综艺节目,如《汉字英雄》《国色天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这些节目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旋律,在当今混杂的电视综艺节目格局中独树一帜。
(二)融娱乐于文化之中,发展“二进制”模式电视综艺节目
全球化背景下,电视媒介既是受众的娱乐来源,也成为构建受众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娱乐是电视综艺节目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利于综艺节目吸引观众,但决不能仅将观众看作是消费者来迎合,一味追求娱乐效应和市场利益,而应将娱乐融于文化之中。
若将娱乐价值和文化价值运用二进制模型进行运算,将轻娱乐价值视为“0”,重娱乐价值视为“1”,轻文化价值视为“0”,重文化价值视为“1”,那么无论是既不重文化也不重娱乐的三无节目(0×0=0),还是只重娱乐而轻文化(1×0=0)抑或是轻娱乐而只重文化(0×1=0)的综艺电视节目发展模式,都是得不到长久发展的。只有既重文化,又不抹杀娱乐(1×1=1),形成以文化为主,以娱乐为辅的健康发展模式,在对市场认同的基础之上,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才能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增强竞争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文化自觉”助力中国原创电视综艺节目走向世界
全球化背景下,每一种文化都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多元文化与多维认同交叉相叠的格局。如何在大力发展原创综艺节目,迎合市场认同,促进文化认同的同时让我国优秀电视综艺节目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又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课题。
费孝通先生因此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他曾说过:“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④也就是说,文化自觉应该是在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增强所属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融入到世界文化中。
同样,电视综艺节目只有将加强中国观众文化认同作为根本宗旨,才能形成文化自觉的观念,并使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向世界,促进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大和谐。
2015年3月,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原创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采取中韩合作的模式,把韩国明星邀请到国内,和中国明星一起在各种娱乐形式中学习、体验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并且央视与韩国KBS电视台签订了海外播出合作协议。此外,湖南卫视的原创校园纪实综艺节目《一年级》,以新颖的形式真实反映中国校园文化,其版权被韩国购买。这些节目都建立在充分了解、热爱中国本土文化,形成强烈中国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以文化自觉为出发点,致力于发展中国文化,并使之融入世界范围,这些有益尝试在当今中国一片混沌的电视综艺节目之间劈开了一片蓝天。
中国作为一个“电视大国”和“文化大国”,在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上还只是一个“创意小国”“认同小国”。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角度出发,发展出兼具文化认同、市场认同的“二进制”节目模式,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认同空间的电视综艺节目,是每一个媒体人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
注释:
①尹鸿. 只有笑得最早没有笑到最后——中国电视创新的“蜉蝣”定律[J],新闻与写作,2010(7).
②彭侃.综艺“假繁荣”:多档节目无冠名“裸奔”[EB/OL].[2015-05-25].
http://news.sina.com.cn/m/gb/2015-05-25/doc-icpkqeaz5460516.shtml.
③[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6-227.
④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群言出版社,2007:190.
(作者系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