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人员:裴希婷 郑海滨
作品简介:2014年下半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蔓延,塞拉利昂成为疫情中心,牵动全球关注。从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六批医疗队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这是我国公共卫生力量第一次,也是我军卫勤第一次成建制独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控任务。由于出色完成任务,实现“零感染”,生动诠释了中国责任和大国形象,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为他们“点赞”。
解放军第302医院作为独立抽组的对塞拉利昂进行援助的单位,在9月13日接到军委命令的当天,作者得知此事并开始密切关注,并与首批援塞医疗队保持密切联系。从该医疗队临危受命、紧急出征到七天改建中塞友好医院,从接收首批疑似病人到欢送首位患者康复出院,从对该病毒“一无所知”到培训塞国医务人员规范防护,从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作者全程参与了有关首批援塞医疗队的报道。
在报道中,作者被我国首批援塞医疗队体现出的大义担当、科学救治、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感动,认为有必要让受众真实、全面的了解这支医疗队,尤其是让广大网友感受到正能量。创作出发点如下:1、我国医疗队临危受命,出色完成任务,引领了国际社会援非抗疫行动,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网作为外宣新闻网站,需要向受众展示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2、选取首批援塞医疗队为采访对象,具有独一无二的传播价值。独立抽组的该医疗队面对无经验、无药物的困境,依然勇于担当,敢于探索,帮助塞国培训人员,无私地将宝贵经验传授给接力医疗队和他国医疗队,这种精神和品德,正是全社会需要弘扬的正能量。3、首批援塞医疗队在与埃博拉“零距离”的60天里,其艰辛、危险、困难和收获,需要通过媒体平台进行真实、客观和全面的反映,这对于我国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为展示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舆论环境和精神动力。
本着这些考虑,在首批援塞医疗队结束医学观察期并完成了对下一批医疗队员培训的第一时间,作者与医疗队负责人沟通了此次访谈的目的和意义,并得到认可。有关访谈主题,作者的创作构想如下:1、访谈的主旨围绕首批援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60天的亲身经历,真实还原援救过程,讲述援救故事,展现援救成果。2、访谈嘉宾邀请了首批援塞医疗队的两位主治医生,通过一线工作者的视角和当事人的亲述,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3、访谈提纲的创作思路是以嘉宾个人的援助任务为切入点,讲述受命出征的心理感受和变化过程,实施救援的惊险、感人、艰辛故事,当地民众对医疗队的高度赞誉等方面,力图全维度展现救援过程。4、为了让受众进一步了解首批援塞医疗队的概况,作者从前期参与的报道中选取视频和图片素材,剪辑制作成介绍片并编排与访谈节目开场前,增强节目的可看性,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
作者撰写访谈提纲交由中国网领导三级审核通过后,邀请医疗队的两名主治医生做客中国网演播室录制访谈。录制结束后,作者将访谈实录交由中国网领导审核,根据审核意见剪辑视频。最终将视频成片、访谈照片与文字实录放入网页发布,访谈完成。
访谈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达到了作者预期的传播效果。传播亮点如下:1、访谈页面布局清晰简洁,主题突出。采用多媒体展现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观看需求。2、该访谈在中国网及《中国访谈》节目“两微一端”首推,被多家媒体大量转载和使用,并得到军地媒体、官员学者、网络名人大量转发,宣传效果突出,影响力强,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3、经中国网报道后,该医疗队被推荐入围“2015中华好儿女年度人物”评选,最终获得71万张投票,高票获得“特别推荐人物(团体)”称号。
社会效果:我国首批援塞医疗队抗埃工作是展现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的重要题材。该作品选题重大,采访深入,素材丰富,节奏鲜明,以视频、图、文的多媒体访谈形式,讲述中国援塞医疗队故事,弘扬我国在国际援助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德,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好作品。
经中国网报道后,该医疗队被推荐入围“2015中华好儿女年度人物”评选,最终获得71万张投票,高票获得“特别推荐人物(团体)”称号。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