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否认"打脸"央视抗洪报道 少些指责多些思考

2016年07月07日07:52  
 
原标题:央视抗洪报道遭央广打脸?背后的真相让人流泪……

本文来源:“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南方地区遭暴雨侵袭,湖北、安徽等多地爆发特大洪水,驻当地多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持续投入抗洪战斗,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前方险情危急,让全国人民牵心,媒体也都是分分钟跟进,将关于抗洪救灾的最新进展报道出来。

不过,今天下午,某个功能介绍为“段子、搞笑视频、欢乐图片”的微信公众号发了这么一条消息:《央视报道抗洪遭央广打脸:什么是正能量?煽情得有底线!》。

这消息说,“在全国人民关心救灾的之时,央视的一篇微博迅速引起激烈讨论和广泛关注。内容是这样的:‘大雨滂沱里,他们(抗洪官兵)不穿雨衣;为了运沙袋,他们浑身是泥,里外湿透;六十斤的沙袋,他们每个人扛三百个,来回跑六百趟;混着雨水的矿泉水和几个馒头,就是他们日常的伙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抗洪抢险的战士们。致敬!’”

该微信号说,央视这条微博发出后,马上引来网友不满,纷纷表示,98年抗洪救灾到现在快20年了,我们抗洪救灾的后勤保障怎么还这水平?↓↓↓

不仅是网友,@凤凰财经 也跳出来,表示要说说“良心话”,“让抗洪官兵吃泥水馒头是失职”。

抗洪官兵如此辛苦,真的只有“泥水馒头”吃吗?该微信号认为“央广打了央视的脸”,因为@央广军事 早前已经发布过报道,“一线部队的伙食保障棒棒的!”

结果是,“在网友纷纷指责的情况下,央视迅速删除了这条‘煽情正能量’的微博。”

原来这就叫“打脸”啊!作为当事人之一,央广表示,打脸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从来不干。

首先,救灾战士就着矿泉水啃馒头,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抗灾保障能力还停留在18年前。

解放军报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今天发布长文《他们,正给世界提供“中国军人方案”》(作者金虎)指出,“从1998年到2016年,中国军队的机械化装备的提高,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单说与抗洪有一定联系的舟桥部队,当年还只能引进和仿制一些外军装备,但如今我们已有很多浸润中国制造的新型特型装备。”

可是,“当我们的部队到达一线时发现,本来就沟壑交错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受灾区域已变得汪洋恣肆,根本无法让大型就在设备进场。救人、转移、护堤……这个时刻,除了人力,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也许都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而之所以在滂沱大雨中不穿雨衣扛沙包,不是因为没有雨衣,而是许多战士觉得穿着雨衣不方便,不得劲儿,“妨碍了他们灵活地机动和火速地转移群众”,他们希望轻装上阵,争取更多时间抢险救灾。

伙食方面,@军报记者 则发布微博长文《救灾战士:我们为什么啃馒头?》澄清,“中国军队有世界一流的后勤保障装备……部队在每年完成年度军事训练课目的基础上,还要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也就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相关科目训练,尤其像贵州、湖南、安徽、湖北等这样的洪涝灾害较多、防汛压力较大的地区驻军,对抗洪抢险的准备更充分、演练更频繁、手段更娴熟,所以喷的‘防灾准备不足’更是子虚乌有”。

不信你看,这是安徽肥西县三河和铜陵市枞阳县救灾武警战士这两天的伙食,有牛肉和鸡腿。

当然,供给也很充足。

那为什么在补给充足,伙食丰富的情况下,救灾战士还要啃馒头?@军报记者 微博长文 《救灾战士:我们为什么啃馒头?》回答了这个问题。

“抗灾现场我们为什么要啃馒头?因为面对灾难,面对人民受苦受难,我们心急如焚,争分夺秒,哪有更多的时间来吃饭?我们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恨不得争抢一秒钟拯救出更多的人,恨不得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躯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抢救出更多的财物,所以我们腾不出更多的人手、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做丰富的饭菜。”

今天下午同样被刷屏的另一张图片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昨晚转战江苏南京溧水区和凤镇孙家大队水库受灾地区的12集团军“临汾旅”有位战士张海威,因为不间断搬运沙袋饥渴难耐,但又实在顾不上喝水,他仰起头,张开嘴喝着倾泻而下的雨水。

不是没有水喝,而是真的没有时间,顾不上喝。

“抗灾现场我们为什么要啃馒头?因为馒头能快速做好、方便运输、迅速进食,官兵能迅速补充体力后再紧急投入战斗。即使来了燕窝鱼翅,我们官兵有时间吃吗,有心情吃吗?”

“抗灾现场我们为什么要啃馒头?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舍不得吃热腾腾的饭菜,要留给老百姓。官兵多吃一口,老百姓就少吃一口;官兵省出一口,老百姓就多吃一口。为了保障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热食,官兵宁愿啃馒头吃干粮,也要给老百姓送上热饭热菜热汤。”

这种时候,老百姓也会发自内心心疼这些战士,下面这位大姐是湖北黄梅县人,看到来不及下堤去镇上吃饭的救灾战士,自发购买了馒头、矿泉水送到了大堤上。而看到战士手脏不愿意拿馒头,甚至把馒头一口一口喂到了战士的嘴里。

所以,就着矿泉水啃馒头,在大雨里不穿雨衣扛沙袋,是事实;抗洪部队的后勤保障补给充足,也是事实。记者的报道都没有问题,不是所谓的“造谣”,更没有所谓的“打脸”。

央广记者王亮曾经赴“5·12汶川地震”等多个灾难现场采访报道,他说,其实,灾区纵深辽阔差异巨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很多报道具体事实都是真实的,但是放到不同语境下解读,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报道出来,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这次救灾也是这样,比如科学救援的问题,决口了,情况万分紧急,就得拴着绳子跳到急流中用人体抱着木头打桩,一泡几个小时,因为来不及奢谈科学救援,因为,口子下面就是人命。

灾情当前,希望电脑和手机屏幕另一端的人们,少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多些理性全面的思考;少些博眼球吸引点击量的“挑事儿”,多些相互体谅和理解;少些围观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多些真正关心救灾进展的热心网友。

消息及图片来源:央广军事、《解放军报》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微博@军报记者、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12集团军“临汾旅”(通讯员刘吉强、陈飞、张敏、宋志成)、武警合肥市支队(通讯员刘晨)等 

(责编:宋心蕊、燕帅)

推荐阅读

"严打"网络虚假新闻 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国家网信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各新闻网站在日常采编过程中严禁出现的几种违规情况。今后网络媒体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应引以为戒,不要为了追求访问量或营造舆论而硬闯“禁区”……【详细】"严打"网络虚假新闻 构建良好网络生态   国家网信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各新闻网站在日常采编过程中严禁出现的几种违规情况。今后网络媒体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应引以为戒,不要为了追求访问量或营造舆论而硬闯“禁区”……【详细】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详细】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