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作序《选择在春天出发》

2016年11月10日16:36  来源:人民网
 

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旅程。紧握单程票的我们,终其一生,只为了抵达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近日,青春励志散文读本《选择在春天出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作者初三以来对学习、生活、行走等思考的随笔,展示了作者立志远行、追求梦想的心路历程。

《选择在春天出发》是郑皓的第二本散文、随笔作品集。“文如其人”,郑皓还是一如既往的率真、感性、睿智。这个高个子男孩,眉清目秀,皮肤白皙,谦恭有礼。看郑皓的文字,如见清风明月,无雕饰,去浮夸,干干净净。他的随笔是真正的随笔,随意挥洒,有感而发,真挚感人。

从《与梦想一起奔跑》到《选择在春天出发》,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从容。郑皓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哀都融入笔端,捧给读者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文字,有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有朝霞色和炊烟味。有时候,他是一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学少年;有时候,他是一个“在玉兰树下许愿”“选择在春天出发”的阳光男孩。他对生活观察细致,对未来充满憧憬。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郑皓出生在素有“诗画之乡”美称的浦江,爱上写作原在情理之中。他的文章既记录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更是记录了对亲人的眷念,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他把写作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了功课之余的一种调剂。

《和厦门三天的约定》,他把厦门这个城市当作自己的老友,于是游历变成了与老友诉说衷肠。厦门街心公园,这一当地市民休闲憩息的公共场所,在初来乍到的郑皓眼里,却处处充满新奇。石板上的青苔、如老者的长须一般在风中摇曳的榕树根须都能激起作者的好奇和赞叹。“和厦门三天的约定”,其实是作者与父母的三天约定,是一家三口的亲子游记。《英伦之行》写作者到英国游学20 天的经历。作者除了写自己在异国他乡的见闻外,还着重写了对亲人的思念。作者不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而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他寒假去城市污水处理厂检测水质、暑期参加“回望抗战”小分队实践活动,字里行间,体现了“少小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郑皓热爱学习,做什么事都井井有条,这得益于他的家庭。父亲在行为规范上对他要求严厉,但在生活细节上对他体贴入微;母亲乐观开朗,永远给予他温暖的力量。

《忆清明》一文,郑皓没有空泛地发表议论,他笔下的祖母,有细节、有温度、有情感:“她说她要看到我考上大学,唯一的期盼却成了永远的遗憾”“第二年来时杂草已同墓碑同高了”。他的祖母,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祖母。试问,天下有哪一个祖辈不希望自己的儿孙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呢?这些寓情于景的描写,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家》一文,写进门时母亲的问候和出门时父亲的叮咛,一进一出,虽为世间常见情景,然下诸笔端,使得亲情溢于纸上,直击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带。

再看《迷失的角落》一文中提到的那一堵老墙,墙体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弹孔以及在墙角无意中捡到的那一枚子弹头,使得作者飞奔而去报告村党支部书记,进而联想到手头的这一枚子弹头是战争留给和平年代的一记警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作为高中生的郑皓对生活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考。《归隐的故土》一文,写一个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对故乡一无所知。相对于那些高深的学问而言,祖国历史、家乡风物,是每一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因为只有了解,才能热爱。不管你远行千里万里,家乡永远是你的皈依。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在故乡这门功课上,他的学分为零。”很多时候,我们外出求学,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时常忘记回头,忘记眺望故乡的方向。小小郑皓有此独特见识,令人欣慰和感叹!

在写作技巧上,郑皓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如在《痕迹》一文中,他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落红是花的痕迹,残叶是树的痕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痕迹,《红楼梦》是曹雪琴的痕迹”,进而发出这样的设问:“什么才是我的痕迹?”主题是何等的积极向上!

距离产生美。郑皓在初中阶段曾有一段短暂的外出求学经历。离开浦江,离开父母,对孩子来说,一百里和一千里是一样的。想家、思乡、孤独、企盼,各种情愫交织在一起,化为郑皓笔下滚烫的文字。仔细翻看书稿,我发现这一段经历对郑皓的影响很大。使得他比同龄人更多了一份对人生的哲思和感悟。

郑皓的随笔,记录的大多是平常的生活琐事,然而平平淡淡总是真。正是这些平常的生活琐事,构成了一位阳光少年多彩生活的横断面。《骑车记》一文,写他骑车上学路上,自行车的链条断了,一时半会修不好,如果再耽搁的话,上学要迟到了。正当他十分焦急之时,迎面路上来了一位骑自行车的老大爷。老大爷得知原委,当即决定把自己的自行车让作者先骑走,并约定次日把车修好后再对换。“我的车是新的,他的车是旧的,他会不会就这样骑走了……”作者写了自己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结果,就在次日,老大爷将新修好的自行车“完璧归赵”。这样的写作手法,颇有点“先抑后扬”的味道。而且,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

毋庸讳言,忙于准备高考的郑皓很多文章都属于“急就章”,没有时间作认真的打磨,使得这本集子里的一些文章显得有些粗糙,但瑕不掩瑜。相信选择从春天出发的郑皓必将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天。他的未来不是梦。(序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

是为序。

作者介绍

郑皓,男,1999年出生,浙江省浦江中学高二学生,班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少年文学分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从小喜欢讲故事、喜欢写作。多篇作品先后发表于《作文新天地》《家庭教育》《浙江少年作家》《参花》《少年文学之星》等刊物。曾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银奖、“新人杯”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13年10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与梦想一起奔跑》一书,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读者的好评。

(责编:燕帅、赵光霞)

推荐阅读

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炼成记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奖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修炼之路。
【详细】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炼成记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奖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修炼之路。 【详细】

戳破"10万+"泡沫 自媒体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这个平均每100个网民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万+”的光环再加上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自媒体在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下水涨船高。
【详细】戳破"10万+"泡沫 自媒体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这个平均每100个网民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万+”的光环再加上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自媒体在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下水涨船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