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总编辑、董事、党委副书记刘加增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由人民日报社、中央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研究院主办,信用体系网协办的2016党报网站高峰论坛今天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总编辑、董事、党委副书记刘加增在分论坛上做主旨演讲。以下为全文内容: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我发言的题目是“融媒体业态决定传媒未来”,讲三个问题。第一,大众报业集团媒体融合思路。
大众报业集团认为,媒体融合必须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此涨彼涨,在推进媒体融合当中要做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载体,实现两个载体的融合发展,不能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如果一方弱化了甚至消亡了,那就不叫融合,而叫代替。因此,媒体融合的方向决定着报业和传媒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做强两体、融合推进,形成融媒体业态。
所谓做强两体,一是做强报纸,二是做好属于报纸自己的新媒体。这一个载体的发展,相对于报纸,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辅助期、均衡期和主导期。在辅助期,新媒体的功能相对弱小,在均衡期,新媒体的功能与报纸大致相当,在主导期,新媒体的功能超过了报纸。
大众报业集团认为,目前报纸的新媒体渠道还是辅助作用,这个辅助期将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融合推进要抓住关键点,一是要把载体,也就是新媒体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二是先从自己的报纸订户入手,使报纸订户转化为新媒体用户,这样既可以稳固报纸,又可以使报纸的新媒体确立精准的定位,迅速占上一个高的起点。】
大众日报借助党委机关报的优势,依靠各地宣传党委系统的推进,掌握了43万报纸订户的手机号,使党报订户成为大众日报新锐大众客户端的用户。
三是建端,适应媒体移动化趋势,打造报纸媒体手机客户端,使新媒体由PC端向移动端转变。在移动推进过程中,不是报纸和移动媒体各走各的,而是在订户、用户、平台、技术、渠道等各个方面融合推进,此涨彼涨,此结果将是媒体形态的改变和融媒体的形式。形成融媒体就形成了影响力新形态,即融合影响力,进而形成产业新形态融媒体业态。融媒体业态是以融合力为根本,以报纸和新媒体两个平台为支撑,用户订户相融、内容相融、媒体相融、经营相融、产业相融、平台载体相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影响力形态和产业形态变化了,影响力转化,影响力营销的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符合融媒体业态的营销方式,我们叫做全媒全案营销,它对媒体二次营销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
以上就是大众报业集团推进融媒体融合的方向和思路。
第二个问题,介绍一下大众网融媒体业态的打造。大众网是脱胎于大众报业集团的党报网站。迄今已经成立15周年。去年以大众网为主体,整合报业集团内部新媒体资源,组建成立了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这样大众网成为了网媒集团旗下的一个二级单位。
报业集团和互联网传媒集团各自独立发展,不相交融,所以大众报业集团推进融媒体融合,主要是指报纸与自己的新媒体融合。报业集团旗下的大众日报,还有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等等报纸,它和自己的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打通,一体化运营。这些报纸和新媒体公司名义上由网媒集团来控股,日常工作中,实际上是服从于所属的报纸。所以,互联网传媒集团最重要的网站是大众网,大众网的媒体融合和融媒体的业态打造,当然不是指与报纸的融合,而是跟踪互联网前沿技术,适应移动化传播的趋势,打造更多的互联网产品和传播平台,形成网站自己的融媒体业态。
大众网始终坚持在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力,也就是网站内容建设上久久为功、面面用力。我们认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一样,属于内容产业,其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影响力,做媒体就是做影响力和影响力的营销,我们把这个核心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坚持内容建设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采编队伍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积极探索新技术驱动下的内容产品创新,发布平台创新,以PC端为大本营,以客户端为增长极,以手机报、论坛、微信、微博为二次传播渠道,形成了以微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迄今为止,大众网已经四次获得新闻奖一等奖,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在网络传播杂志公布的传播力排行榜中,大众网的综合传播力、PC端传播力、移动端传播力均位居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的前列。
第三个问题汇报一下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事业发展中的诸多不足和短板,一方面,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传播渠道逐步下沉以及商业门户网站快速跑马圈地的影响,地方新闻网站生存发展空间受到双重挤压。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平台等多个方面,地方新闻网站与中央新闻网站和大型商业网站差距较大,竞争力明显不足。
从产业经营角度来看,成熟的商业模式至今没有形成,我们现有的经营模式应该说仍然没有脱出传统经营模式的藩篱,具有互联网基因的迥异于传统媒体的收入模式、营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什么,在哪里?无论是产品级的还是平台级的,都还没有真正找到。
传统媒体网站面临的一个难题,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技术上的巨大制约,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互联网这样对技术的依赖如此之强,技术变革、孵化新项目,技术创新催生新业态,在互联网领域,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与行业巨头相比,传统新闻网站在技术应用上鲜有突破,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一块短板。缺乏互联网前沿技术、先进技术,我们即使敏感到了大众痛点,发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置身于巨大出口,也拿不出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也就不可能成功。
举例来说,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与社会化网站的客户端几乎同时起步,但大多很快被淹没掉了。我们常说的今日头条等,所以一枝独秀,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它拥有强大的技术武器,是推荐引擎技术催生了所谓的兴趣媒体,技术对互联网价值的提升作用一目了然。在向移动新媒体转型的新一轮博弈当中,传统新闻网站似乎迎来了赶超的几乎,弯道超车的机会,但由于理念和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我们呈现给用户的移动产品与大型商业网站相比,仍然不能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一些新技术的应用,都指向互联网的本质特征,用户第一,用户至上,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吸引集聚用户。当一个平台集聚了海量用户时,互联网的传播理论就会发挥作用,巨大的零散用户就会汇成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是我们目前观察到商业网站的基本商业模式。
我们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变转型自然要遵循一业内基本规律。新闻网站的转变转型不是PC端影响力向移动端简单挪移,也不是现有经营模式向移动平台的简单复制,如果不把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落实到转变转型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和具体的服务说,转变转型就会落空。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破解那些固有的观念、固有的做法,比如核心竞争力,对媒体来说,新闻采编和内容生产当然是核心竞争力,但是以传统评价、传统评价标准衡量出来的所谓优质产品内容,真的能产生影响力吗?在今天我们认为已经不见得。前面提到,一大批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似乎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产品的固有模式,甚至重塑了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面对社会需求和用户偏好发生的快速而剧烈甚至匪夷所思的变化,媒体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从认识到实践、从理念到操作、从职业技术到职业手段都要随之改变,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变转型我们认为永远在路上,未有穷期。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