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7年第11期

文化综艺引领书信诵读

——以《见字如面》为例谈诵读的推广与创新

李俞辉
2017年11月14日15:22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在媒介融合时代,诵读的推广与创新需要依托一个蕴含丰富价值的诵读载体,借助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媒介,并采用有效的传播策略。本文以《见字如面》第一季节目为研究对象,从书信的载体特征、多元化内容、节目的传播模式、增进诵读理解的手段等层面,分析《见字如面》对于诵读推广与创新的经验,以期为相关文化产业者带来有益启示。

关键词:《见字如面》;书信诵读;审美;文化;传播

《见字如面》是国内第一档以书信诵读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播出。2016年12月29日,首期节目在腾讯视频一上线,点击量就突破500万。《见字如面》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走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书信诵读,一时间引领了社会公众的审美品位。精心安排的节目设置和传播策略,让《见字如面》这股“清流”在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中突出重围,激发了社会对于诵读艺术、书信文化的广泛讨论。受其影响,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主题的书信诵读活动。可以说,《见字如面》已成为诵读推广和创新的典范。

一、书信:诵读推广的新载体

诵读是一种融合了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表达方式。叶圣陶先生将诵读理解为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①。人类的书信交往由来已久。自从文字出现后,写信成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之一。长久以来,书信都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媒介而存在,很少人将其转变为诵读的文本,通过人声加以再现和创造性表达。《见字如面》开创了利用综艺节目将书信有声化的先河。

书信作为诵读的载体,有别于诗歌、散文等其他文体。其一,情感质朴、语言平实。书信是一种人情味浓郁的传统交流方式,其中包含着细腻而朴实的真情实意,且语言也贴近生活用语,因而具有显著的真实、朴素美感。其二,书信往往是一对一的对话,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所以诵读的对象感更强,适合于诵读者发挥自身情感调动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其三,从诵读受众的心理看,书信诵读多聚焦“小型化叙事”,一改宏大全景式的机械宣导、大而不当的印象。书信中细致入微的世俗情怀更顺应受众心理。平易近人、以微启宏的诉说方式拉近了文本与受众的距离,进而达到更优的欣赏效果。其四,激发大众的诵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写过诗歌、散文,但很多人都写过信。这是一种对文字表达水平要求不高的文体。有思便可书,有话就能写。将书信作为一种可诵读的载体加以弘扬,实际上给大众一种启发:原来书信,甚至自己写的信也可以诵读。这对于降低诵读的心理负担、培养诵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见字如面》在书信与诵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书信移植到荧屏,再通过有声语言在公共空间中呈现,运用综艺节目中视听符号的协同表意,满足观众对于诵读审美的需求,让观众更轻易地获取书信文本中的感情体验。

二、书信内容:包罗万象的诵读资源

书信是一种宝贵的文体资源,每封信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刻苦铭心的历史。书信的内容所反映的人生百态、社会风貌和珍贵历史,都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为诵读提供资源支撑。《见字如面》通过信件收藏家、书信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等参与信件收集工作,最后精心筛选出家书、情书、与友人书、政务信件、公开信等一百多封信。这些书信跨越古今,涵盖多个历史时期。信件的作者有将士、作家、歌手、诗人,还有知名导演甚至末代皇帝,但在私人信件中,他们都变成了娓娓道来的普通人。

诵读文本的多样性体现在文字风格、情感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秦国士兵黑夫和京给兄长的信写于公元前233年,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战地家书,饱含亲情的言辞唤起了国民“家书抵万金”的文化认同;陈寅恪与傅斯年两位讲授相互致信讨论“纲纪精神”,对于当今的大学教育仍有警示意义;路遥写给弟弟的信,体现了他在面对名利突如其来之时对抗沉沦的决心;编剧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信,展现了一位用幽默化解悲伤的父亲形象;沈从文的信、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让我们感受到文人才子不甘于世俗的风骨和气节。古今书信共同构成了一个在浩瀚时空中中国人始终坚守的中华传统价值体系。

不同主题的书信,从不同角度点燃受众对于书信诵读的兴趣。信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让人们深入认知人性和社会,感悟人文魅力。口语传播学界泰斗张颂教授认为,“语言是观念形态的音声化,特别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②在对书信内容不断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国民形成一致的精神契合与文化认同。从这一点看,《见字如面》所选择的信件凝聚了全民族的文化传播价值,这是书信诵读得以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因素。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