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5期

互联网思维下西方媒体转型与国际传播新路径【4】

周翔 王卿
2018年06月28日14:1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二)顺应日渐更新的媒介技术环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目前,互联网信息生态环境中技术快速更迭,国际传播面临着不断升级的媒介技术环境。[12]在这一现实条件下,如何将新出现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在实际的国际传播中,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策略。现如今,已经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开始使用这些互联网新技术来助力自身的国际传播活动。

1.大数据技术助力国际传播实现精准化投递

在大数据技术运用上,英国的《卫报》可谓是走在了世界媒体的前列。作为英国发行量第二大的全国性日报,《卫报》一直以大胆采用新兴技术而闻名遐迩。《卫报》设立了一个名为“Ophan”数据分析系统,专门负责数据分析工作。这一软件会针对某一报道给出用户的页面浏览量来反映用户观看数,同时也会提供来自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的实时反馈阅读数据,让编辑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对于媒体发布新闻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Ophan还能计算在每篇新闻上用户所花费的平均注意力时间,以此来比对相同或相似主题下不同样态的报道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差别。除此之外,大数据分析还能对某一条新闻被转发后点击率前六名的推文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在社交媒体中可以产生最佳阅读效果的用词和排版格式,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如此以来,就可以以获得的数据信息为参照,调整推送内容以实现精准投放。[13]

2.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用户新闻消费体验

一些媒体利用现有的人工智能科技,开发出一种能够与用户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来增强用户阅读新闻时的交互性体验。CNN是最早采用这一技术的媒体。通过利用Facebook所开发的Facebook Messenger聊天机器人,CNN可以实现每天向用户推送当日头条新闻。除此之外,这一机器人还具有其他三个功能,分别是阅读文章,获取概要和提问功能。《纽约时报》也开发了一款名为NYT Politics Bot的智能阅读机器人,其最大特色就在于扮演该报一名政治新闻记者角色,为用户“真声”播报相关政治新闻。[14]通过对这些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能够加强媒体与读者之间交流的亲近性,同时也可以更加优化用户的新闻阅读体验,增加用户的使用黏性,并以此在国际传播中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关注。

(三)考虑用户习惯以实现国际传播的本土化

通过本土化来适应不同地区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包括语言、内容和渠道的本土适应性等。许多国际媒体都具有多种语言版本的网站,例如VOA有49种语言的网站,BBC有28个语种的网站,NHK world TV有18个语种等,目的就是向全球各地提供当地语言类型的新闻网站来争取更多的国际用户来增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新闻客户端上亦是如此。

另外在内容提供上也重视本土化,例如《纽约时报》设置了“美国版”“国际版”“中文版”“西班牙语版”四个版本。根据用户的不同,几个版本在语言、内容和版式上也不尽相同。“美国版”侧重美国本土新闻报道,“国际版”侧重国际新闻报道,“中文版”“西班牙语”版则侧重中国、拉美新闻报道。这主要是通过提高记者对当地文化、社会情况的了解程度来实现,也有尝试雇用当地人来进行新闻生产的做法。比如,在非洲,BBC结合当地严重现实问题(如:腐败、健康、教育、交通等)对落地节目《Haba Na Haba》进行内容生产,完成节目内容的本土化,不仅如此,它还借助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资源来分析非洲的这些社会问题,保证了权威性、说服力和本地受众的心理贴近性。[15]

在传播渠道本土适应方面,就社交媒体而言,虽然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优势,但是具体到国家为单位,不同国家民众对社交媒体平台种类的偏爱存在差异,以俄罗斯、日本、韩国为例,本地民众偏爱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分别是VKontakte、LINE和KakaoTalk。[16]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国际传播时,应该密切关注当地居民的社交媒体类型使用习惯,因地制宜,实现传播渠道的本土化。

四、结 语

在互联网新环境新思维下,西方媒体将原有优势资源与社交媒体成功地融合,以展开有效国际传播实践,这一进程都是在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的不断自我升级与变革。这对于我国媒体在新环境下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信息全球化传播的背景下,各国媒体成为彼此的竞争对手,面对全球受众这块“蛋糕”,到底能占据多大份额,取决于对互联网思维的把握。对中国而言,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并不欠缺技术支撑和国际传播平台,关键的问题还是思维导向,迫切需要从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社群化思维等角度来进行信息生产,并且在平台上通过社群集聚和关系连结增加用户粘性。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互联网(尤其是国际性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全球化用户的集合空间平台,网络空间的存在为传统时期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的国家媒体而言提供了无限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没有太大改变,媒体强国依然占据了更多的资源和用户市场,仍然是国际信息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国际传播原有的中心-边缘结构并未因互联网这个技术革新的出现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媒体如何进一步地突破这种结构性困境,仍然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艰难之路。

参考文献:

[1] 姜奇平.什么是互联网思维[J].互联网周刊,2014(9):70-71.

[2] 谭天.“互联网思维”深受推崇背后[J].人民论坛, 2014(16):54-56.

[3] 任天阳,王海军.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纸媒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4(11):15-17.

[4] 任天阳,王海军.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纸媒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4(11):15-17.

[5] 石长顺,梁媛媛.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J].编辑之友,2015(1):5-10.

[6] 谭天,林籽舟.新型主流媒体的界定、构成与实现[J].新闻爱好者,2015(7):23-26.

[7] 199IT.2016年全球互联网、社交媒体普及情况报告[EB/OL]. http://www.ebrun.com/20161219/206987.shtml,2017-10-12.

[8] 石长顺,梁媛媛.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J].编辑之友,2015(1):5-10.

[9] 陈昌凤,石英杰.平台化与社会化:欧美媒体的新潮流[J].新闻爱好者,2012(8):8-10.

[10] 李骏.媒体转型的“CNN之路”[J].传媒评论, 2014(1):72-76.

[11] 周翔,韩为政.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力研究[J]. 中州学刊, 2017(3):166-172.

[12] 吴飞.超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思考[J].新闻与写作, 2016(1):31-34.

[13] 黄峥.国际一流媒体的大数据竞争策略[J].对外传播,2017(3):58-60.

[14] 万可.美英新闻媒体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及启示[J].中国传媒科技,2017(7):19-20.

[15] 常江,文家宝.BBC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传播策略及启示[J].对外传播,2014(8):55-57.

[16] 199IT.2016年全球互联网、社交媒体普及情况报告[EB/OL]. http://www.ebrun.com/20161219/206987.shtml,2017-11-19.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