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开辟中国外宣新境界

郭丽琨

2018年08月02日08:32  来源:对外传播
 

二、2017年外宣工作的启示

1.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内容为王”仍然是外宣工作不变的真理,时代呼唤更有思想性的作品,更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话语表达。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海量信息传播的时代和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消息传播速度快,大量信息同质化,但是同样的素材,只要赋予全新的逻辑架构和不同的立意,就会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这篇文章用七个小标题“开创性的领导人”“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核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勤务员”“有担当的国家改革发展战略家”“重塑军队和国防的统帅”“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领袖”“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五年的治国理政成就很有新意。在话语表达上,用故事、细节、场景替代形容词,把细节故事嵌入大的时代背景中,在新媒体这个争抢眼球的时代,很多网民表示,“花了近半个小时认真阅读每一行”“从来没有一口气看完这么长的文章,引人入胜!”,而在脸谱、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这篇文章的英文版获得2000万以上浏览量,一些海外网友说:“最好的国家主席!”“毫无疑问您是中国的伟人。”“习近平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念在消除贫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比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更加高效。”可见越是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受众对文章的思想性和写作风格越挑剔。这篇文章创作打磨近四个月,说到底新媒体时代还是呼唤外宣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

2. 传媒业是对科技创新成果最敏感的产业之一,抓住最新最“in”的传播方式比如社交媒体平台直播、互联网微视频等去表达内容,做好平台建设。过去一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等多家中国官方媒体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迅速涨粉,且粉丝结构不断优化,跻身世界媒体第一方阵。其中,新华社多语种社交媒体账号“New China”(“新华”)粉丝总量已突破5000万,标志着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稳居世界主流媒体账号第一方阵前列,国际传播能力再上新台阶。

十九大期间,新华社首次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对党代会重要节点进行全程视频和图文直播,报道团队还在推特上设立“#中共问答#”热搜标签,邀请网民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十九大知识,并通过图文混编方式,推出系列政治科普文章,与网民建立实时互动。新华社还最早把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引入领导人出访报道,2017年在每一个习主席出访的地方(达沃斯、海湖庄园、阿斯塔纳、莫斯科、柏林、河内、万象),新华社记者都会在那里直播习主席访问的热点前瞻、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中国元素,海外网友反响热烈,成为重要的时政报道创新。仅以高访报道为例,团队不断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经历了微博时代、微信时代、直播时代,不断运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扩大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 更多利用“洋面孔”借嘴说话、借船出海。新华社、CGTN、《中国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都有洋记者主持时政节目。十九大期间,中央媒体共派出200多名外籍记者上会参加了党代会新闻报道,开党代会报道先河。主流媒体发挥外籍记者洋面孔、国际视角优势,在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和视频报道中出镜,为“国家站位、全球视野、事实说话、融通中外、平等交流”的对外传播理念注入一股“洋流”。这更有利于跨文化传播,中英文记者编辑坐在一起打磨脚本,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这是一种外宣产品生产流程的再造和创新,既培养了了解中国国情的外籍记者队伍,也培养了更了解海外受众关注点的中国记者队伍,值得推广。另外,在文字稿件写作方面,还可以考虑搞“签约外籍撰稿人”,让外国专家和在华工作学习生活的老外直接撰稿。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
  70年,25541期,25541个日夜,人民日报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详细】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   70年,25541期,25541个日夜,人民日报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详细】

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
  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暨全国党报网站总编辑看天津活动6月20日在天津市举行,主题为“媒体融合:宣传新时代 拥抱新时代”。
【详细】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   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暨全国党报网站总编辑看天津活动6月20日在天津市举行,主题为“媒体融合:宣传新时代 拥抱新时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