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6期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

孔垂娟
2018年08月16日09:5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随着“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与节目相关的各种信息也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本文以典型电视节目为案例,以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社交媒体的大数据文本为依据,经过分析研究,将“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传播内容的“话题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和传播受众的“契合性”,并分别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电视综艺节目;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6-0116-03

近期,“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广受好评,节目的相关信息也在社交媒体中掀起传播热潮。本文将以近期热门的“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为主要案例,以社交媒体数据监测为依据,分析“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

一、传播内容的“话题性”

“内容”是社交媒体传播的主体。通过对特定节目、特定时段的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表现了“文化传承”“偶像引领”“亲情关爱”等“话题”范畴。

1.“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近几年热播的“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来看,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节目以及地方卫视《汉字英雄》《见字如面》等节目,积极发挥“文化”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社交媒体中形成热烈的话题讨论。

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通过对节目播出时段(2017年1月29日至2月9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1],网络媒体热门报道文章TOP20中,话题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文化及古诗词的学习”“对传统文化以及古诗词的赞美”“从古诗词看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文化自信”“普通人的文化追求”“由武亦姝引发对才女养成的看法”等。由此可见,电视节目通过对文化内涵、时代背景、名人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的探寻,将传统文化的美进一步升华,形成一种号召力,呼唤受众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主持人、嘉宾、选手的文化魅力也将观众带入传统文化的憧憬和向往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2.“偶像引领”:文化的精神和力量鼓舞受众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充满正能量的主持人、名人、明星或普通人为主体,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以期形成全社会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体现了“偶像引领”的作用,彰显了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以央视《朗读者》节目为例,通过对节目播出时段(2017年2月16日至5月21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2],节目官方微博中,彰显“偶像”特质的两条话题——@央视新闻“江疏影的一段朗读,转给不想索然无味过一生的你。演员江疏影朗读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和@CCTV朗读者“以少年之名,朗读青春之华彩;以少年之意,书写青春的奇迹。敬请期待#朗读者王源#”排名进入热门话题榜TOP前三,体现了年轻偶像的号召力。同时,不同年龄层的文化偶像均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文化魅力。在嘉宾关注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老艺术家斯琴高娃深情演绎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让观众陷入深深的感动;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对文学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思考令观众深深敬佩;麦加、徐静蕾、倪萍、柳传志、濮存昕、郑渊洁、郎平、刘震云等众多嘉宾均体现了文化偶像的独特魅力,受到广泛关注。另外,节目嘉宾中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和人生故事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也让受众深受感动和鼓舞。

通过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也可发现“偶像”的作用和影响力。关于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的话题如“诗量储备”“从容淡定”“颜值与才华齐飞”“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厉害了我的姝”“攻气十足”等广受讨论。节目结束后,2017年2月8日,仅关于武亦姝本人的报道文章超过1200条,微信文章426篇,在腾讯视频、优酷、搜狐等主流视频网站网友自动上传内容(UGC)中,“武亦姝”相关占比超过20%,累积点击量超过1500万次,网友通过移动端搜索“武亦姝”达2.48万次。从主要人气选手对节目的贡献度来看,武亦姝网媒贡献度和微博贡献度均排列榜首,年轻偶像的引领作用显著。同时,主持人和嘉宾的组合也充分展现了文化偶像的光芒:主持人董卿端庄得体、出口成章,微博话题#150秒重新认识董卿#阅读量超过1400万人次,并登上实时热搜榜NO.1。郦波、康震、王立群、蒙曼等高校老师以及节目的选手们同样广受关注。

再来看早前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其选手基本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各高校大学生,本身就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通过节目传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年轻一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年轻选手们的深厚文化积淀、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场反应表现,也增强了电视文化节目的看点和亮点[3]。

3.“亲情关爱”: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很大一部分价值观念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养分。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的亲情感以及由亲情感所引发的感人故事就像血液一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亲情和关爱永远是不变的传统价值。

《朗读者》节目12期的主题词依次为: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任何一个主题词,以及由主题词所引出的人生故事和选读的文本,都使节目拥有了强大的感人力量。在节目官方微博中的热门微博TOP10中,表述“亲情关爱”的话题占半数以上,如@央视新闻“董卿将这段朗读献给所有热爱《红楼梦》的朋友,以及第一个让她翻开《红楼梦》的妈妈”;@央视新闻“徐静蕾为奶奶朗读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几度哽咽”;@人民日报“这段朗读看到泪流满面!趁母亲健在,好好陪陪她!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等,转载数、评论数和点赞数名列话题榜前茅。在微信公众号发文中,TOP10的文章例如“十点读书”撰文“董卿首谈儿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有书”撰文“董卿的遗憾:别断了孩子通往高贵的路”;“洞见”撰文“董卿谈儿子:这样的女人,才不会弄丢孩子的未来。”此类话题都聚焦了传统文化中的亲情与关爱的情感诉求,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