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消费主义对女大学生的影响研究【3】
(三)迎合消费主义思潮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如今,微博、微信广告已经能够根据用户大数据信息进行精准推送,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变相广告让受众防不胜防。这些刺激消费的广告不仅出现在意见领袖发布的各类题材的文字作品中,还出现在各大网络红人和明星偶像的个人主页中。更有主打展示服饰搭配、美妆教程、旅游攻略、美食测评的小红书喊出口号:截至2018年4月,已有超过9600多万年轻用户和明星达人在这里分享吃、穿、玩、乐、买的生活方式。“晒”出自己的名牌衣服、鞋子、箱包、首饰、护肤品并分享使用心得是用户使用小红书的基本方式,这种鼓励以消费层次为划分进行社交的自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大了消费在身份认同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铺天盖地的图片影像信息借助每一个自媒体以“点对面”的模式疯狂传播,在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在刺激着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当学生们打开手机,登陆社交网站,不论是文字、图片、视频都在渲染消费带来的愉悦和象征,而她们可支配的零花钱又不足以满足她们的消费欲望时,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有关女大学生欠巨额“校园贷”自杀身亡,欠下“裸贷”被借贷公司将隐私公之于众的新闻频发。接受采访的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友无一例外的表示,借钱并不是为了解决基本生活需要,而是为了追求更风光、更体面的生活,获得商品或服务的符号价值,在同龄人中享受高人一等的感觉。为了维持这样的优越感,借钱学生不得不游走在多个借贷平台之间“拆东墙补西墙”,直到债台高筑实在无力偿还才懊悔不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加不光彩的获利方式在女大学生之间如病毒般滋生蔓延。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无数在校女大学生加入“直播大军”,每天对着镜头搔首弄姿,甚至刻意做一些充满性暗示的动作,只为得到围观者更大金额的“打赏”。在一些对从事此类行业的女生进行的采访中我们得知,许多“大学生主播”并不是出身贫寒,支付不起学杂费,有极个别甚至出身在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她们将课余时间消耗在直播间而不是图书馆,只是因为这样“来钱快”,可以让她们买更精美的物品,享受更高端的服务,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白富美”。更有甚者,还会私下里与“打赏”自己的陌生网友见面吃饭,亦或是为了维持线上的金钱交易,与一名或多名网友保持某种亲密关系。可见,当社会风气逐渐从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转为及时行乐、人有我优,本就缺乏信仰的大学生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迷茫之间便被卷入消费主义洪流,甚至不惜从事与学业无关,面临诸多潜在风险的职业,甚至做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
斯蒂芬·茨威格在其小说《断头皇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当时她还很年轻,不知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描述的就是一名终日沉迷于打扮和享乐,挥霍无度的年轻女子。故事的最后,作者通过这名女子凄惨的结局向读者阐释了年轻人还需勤奋努力,脚踏实地,通过艰苦奋斗获得财富的道理。在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盛行的今天,学校、家庭如不对女大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她们很容易就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迷失自我,荒废学业,甚至不惜放弃原则和底线,最终害人害己。而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也当站稳阵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唱响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还高校学生们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411.
[2]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
[3]隋岩,张丽萍.传媒消费主义带来的价值嬗变与文化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6):1419.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