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8年7月上

出境采访,事预则立【2】

2018年10月18日09:41 |
小字号

出境采访,有备才能无患

朱宛玲

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津巴布韦站首席记者,我自2016年底起至今长期在境外工作,深知在境外做新闻舆论工作并不是轻松的事。在此期间,我遇到过很多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收获良多。

采访、拍摄要入乡随俗。部分记者可能会有出镜需求,但请注意,在一个陌生国度,最好在前期联系采访时先和对方国家新闻部沟通,了解注意事项,了解是否需要申请拍摄许可。如果需要,那就去办理,不要在街头随意架起摄像机拍摄,否则可能被军警等执法人员打断。在一些国家,军队、警察、政府机构办公楼严禁拍摄,如果你对着他们举起相机或手机,很可能会有军警人员过来询问,并要求删除照片。这就会耽误很多的时间做无用功,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大麻烦。去年津巴布韦政局变动期间,曾有一名央媒同行带着当地报道员一起外出采访,结果当地报道员拍摄津执政党总部大楼时被守卫的士兵看到,将两人扣下。最后同行百般劝说,甚至用当地语言唱了首津巴布韦国歌,还给了士兵一些钱,才被放行。

在部分国家,普通民众对没有事前沟通的拍摄也是非常排斥。如果采访前的功课做得不够,最好不要一时兴起举起相机就拍,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一些冲突。在选择出镜地点时也要慎重。在一些治安状况比较混乱的国家,在街头架起摄像机的行为可能并不安全。南非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就曾在电视直播的时候被抢劫,抢劫现场通过直播画面传向了全国观众,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采访政要需见机行事。一般情况下,采访总统等政要的机会较为难得,而且需要事先提出书面申请,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好时间、地点、采访时长等问题后才能进行。但在国外采访时,尤其是采访会见、会议时,是有机会拦住国外政要采访的,这是挖掘新闻线索的绝佳机会,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准时机。

津巴布韦政局变动后,外交部特使陈晓东率团前往津巴布韦,会见新任总统以及沟通合作事宜。当时我们驻津央媒的几名记者都在会见室外守候,堵住了总统的必经之路。总统刚和陈特使见完面出来,我们便有层次地一拥而上。总统面对我们的采访没有拒绝,在摄像机前驻足,对我们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是姆南加古瓦总统上台后首次接受外国媒体采访。在这种采访情境下,需要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各类采访设备一定要合理布置,要形成一种让人不得不重视的“仪式感”。试想如果没有央视的摄像机架在面前、灯光打在头顶、话筒伸到嘴边,光是举着几支录音笔,恐怕无法撬开总统的金口。此外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采访问题不可冗长,因为是临时抓访,采访对象可能在之后有别的安排,没有充足的答问时间。

做好新闻业务之外的准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说到记者的工具,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话筒、摄像机等等,其实记者的工具还包括通信工具、交通工具等。这些工具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在国内采访它们都构不成问题,但是在国外采访,就必须对它们加以重视,否则可能耽误大事。

如果是长期驻外工作,那么最好尽早办一张当地的电话卡。不论是与受访对象联系,还是在迷路时查地图、用手机APP打车,有一张本地电话卡会方便很多。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很完善的欠发达国家,可能会出现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在去偏僻的地方采访时要考虑到这点,做好应对措施,以免误事。我有一次去采访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的生日集会,地点是离津巴布韦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35公里处的一所乡下中学。我乘坐的出租车不能停在为活动专门准备的停车场里,司机只好在附近找地方停车等候。可是等活动结束,我想用手机联系司机时,却发现当地信号极差,打不通电话,也发不出短信。最后走了几百米,才幸运地有了手机信号,联系到了司机。如果我与来时的出租车错过,按当地的交通状况和治安环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真是不堪设想。

要选择可靠的出行方式。在刚下飞机、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请酒店来接机是最方便(虽然并不是最经济)的选择。一些旅游攻略上会有值得信赖的出租车公司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邮件订好车辆。万万不可想当然,认为出了机场就会有成队的出租车等候,很可能你会因为这种想法滞留在机场。到达酒店后,通过前台订出租车则是最为方便的选择,因为在某些国家并不能出门就拦到车,而如果真拦到车了,也不一定能坐,不可靠的司机可能会做任何事。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