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传播时代电视新闻内容创新探析【2】
三、加强解读,真诚回应百姓关切
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往往把思想和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事实里,用事实本身的逻辑说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移动传播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社会重大热点和突发事件,众声喧哗中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言论,给舆论阵地带来不小的挑战。此时,负责任的主流媒体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报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更要直指事件的本质、核心,剖析其意义、影响,给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2018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对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中央电视台发挥平台优势,利用多栏目多时段,详细解读党中央这次严肃问责、重典治乱的重大意义,让受众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去疴除弊的态度和担当精神,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2018年以来,中央电视台还对宪法修改、中美经贸摩擦、个税改革等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时事热点、重要财经议题进行了深入而专业的解读,及时释疑解惑。
习总书记指出,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移动传播时代,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一面要吃透中央精神、搭好“天线”,一面要强化用户思维、接好“地气”,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勤于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痛点问题,将新闻事件置于更宽的视野、多元的视角和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在传递事实和真相的同时,作出详细、权威、负责任的解读,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把道理说清楚、说充分,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从而凝聚共识,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2]。
四、科技助力,丰富新闻表达元素
移动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随时随地观看图像、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不断将碎片化的时间放置于快速的视觉刺激中,“人们的阅读特点表现为碎片化阅读、快阅读、浅阅读、跳跃式阅读、视觉化阅读。这些阅读概括为一句话:人们在快感式阅读。”[3]
近年来,各级电视媒体纷纷迎合受众阅读新特点,探索新的报道手法,让画面语言呈现更生动多元的表现力。如:在《大国工匠》的拍摄中,为了充分反映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央视摄像师将GPRO镜头绑在师傅的手腕上进行抓拍;在《“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中,制作人员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一镜到底”等最新特技手段;在《绝对忠诚》采制过程中,湖南台甚至使用了六角翼、动力伞、水下摄影机等特种设备,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画面呈现。而无人机航拍采用高空俯瞰的角度拍摄画面,既能呈现整体的壮美,又能表现细节的惊艳,现在更是常态化地运用到了上至中央台下至各城市台的新闻节目当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今,动漫、H5、VR、AR、360度相机等各种新媒体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这些紧扣时代主题、契合视听享受、展现不同视角的报道手法,更直接、更丰富、更有冲击力地传递出那些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内容,在丰富了新闻叙事表达的同时也扩大了新闻的叙事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可看性和生动性,让受众在获知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了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
顺应时代要求、遵循传播规律、实现创新驱动,移动传播时代,电视新闻人要不断探索,在增强新闻生动性上下功夫,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把党的主张变成吸引人的消息、变成群众感兴趣的新闻、变成百姓喜爱的精神产品,凝聚起勠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唯有如此,电视新闻的传播空间才能越拓越宽,才能在时代的重托和使命中更好地彰显主流价值,确保主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08-01.
[2]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上的讲话.
[3]李良荣.不要藐视传统媒体[EB/OL].http://www.weixinyidu.com/n_2763976.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