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10期

从《神秘巨星》看宝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4】

陈亦新
2018年12月18日09:2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三、《神秘巨星》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启示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进步,都少不了文化传播的健康进行。《神秘巨星》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高票房与好口碑,对我国电影走出去有诸多启发。

谈及启示前,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国产电影在走出去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必须要意识到文化差异性和文化冲突性,包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冲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那么面对这些冲突和矛盾,如何进行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呢,接下来主要从电影制作内部方面和电影宣传发行外部方面来说。

1.讲好“中国故事”,以情感认同引发文化认同。我们说向海外输出电影,其实就是输出自己的文化。文化深层的东西包括集体经验,共同情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等,将这些作为辨析电影属性的标准。这种内在于文化深层的东西,就好比文化的精髓,电影追求和把握的是讲故事的深度和整体性。《神秘巨星》通过伊西亚努力追梦的故事,宣扬了追求自由,努力奋斗的价值观,也表现出了要与封建束缚,与社会不公做斗争的决心。故事发生在印度,电影价值观是包含一种对立,即印度本土主流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的对立。电影把伊西亚的故事和印度社会价值观浑然融为一体,这才是有深度的好故事。同样的,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故事主人公要有中国特征,精神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这才称得上中国故事。

电影《神秘巨星》中的印度元素很丰富,从舞蹈、音乐、服饰到宗教仪式和传统习俗,这些印度元素都蕴藏和熔铸在故事之中,都在明确有力地解读着印度特有的宗教信仰、文化精神、族群心理,这样不仅凝聚了印度本土观众的情感,也成为了对外展示印度文化、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印度电影用国际通用的表现手法揭露国际共有的问题,比如镜头的远近切换。《神秘巨星》最后伊西亚上台发表感言,感谢自己的母亲,镜头直接由远及近推到母亲的脸上。尽管这个获奖桥段设计有些刻意,过分戏剧化、套路化,甚至还不能经得起逻辑的推销,但当观众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是难免热泪盈眶,为之感动,这就是运用一些大电影惯用的手法和技巧,往往使电影逻辑的不合理变得可感可亲,最终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而一个故事最先打动人的地方不是文化宣传和价值观披露,相反这些都是传播手段,而打动人的地方是情感的真挚深沉。唯有将社会思考和价值观念熔铸在浑然一体的戏剧性、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呈现中,才能使观众在尽情享受观影视觉听觉快感的同时完成对电影意义的追寻,对背后文化的认同。建立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文化认同通常才更加深入人心。这就需要电影创作将角色放置在错综的关系中,如人与命运、人与人、人与他人中,为情感的丰富性提供足够的空间,爱的欢乐与痛苦、对家庭的珍视、对信仰的坚守都在《神秘巨星》中并存交融。在剧情框架和主体事件的选择上,电影中的故事需要破除宏大叙事,只用一个个细枝末节的小故事为主体,构成观众所熟悉的日常世界,这样更贴近大多数人的情感经历,更容易赢得感情共鸣。

2.树立全球意识的传播观念,建立世界性品牌。在今天,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与运作。也就是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是实现文化全球化的重要物质保障。近年来,印度电影不断拓宽国际市场,这就包括多方资金的融合、不同语言版本电影的制作,还有实景地的跨国拍摄,电影创作团队的跨国合作等等。印度电影致力于与海外主流阵营的合作来提高影片的国际影响力和海外传播力。《神秘巨星》的国内发行方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选择主流发行方,对于电影在国内的排片和宣传都有积极作用。

树立全球意识的传播观念,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度教条的政治化的文化传播、漫无目的的观念宣传都无法让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共鸣,要学会用全球通用的传播模式,合理而不张扬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另外,建立国际化品牌亦是关键一步。国际化品牌会带来可靠、持久的世界性声誉。企业在市场运作上,应该引进一套完整的国际惯例。就像印度宝莱坞一样,积极寻求和世界各国品牌的合作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80-199.

[2]阿雷恩-鲍尔德温,布莱尔-朗赫斯特,斯考特-麦克拉肯,迈尔斯-奥格伯恩,格瑞葛-斯密斯. 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5-143.

[3]陈晓伟.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维度、现状及方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

[4]熊芳芳,赵平喜,陈旻.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1(2).

[5]周方元,孟云,朱琳.标准化生产与国族意识形态:印度电影海外传播路径与内核[J].当代电影,2017(8).

[6]张慧瑜.印度宝莱坞电影及其对“中国大片”的启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3).

[7]胡黎红,蔺晚茹.从“印度故事”看“中国故事”[J].当代电影,2016(9).

[8]李璇.论印度励志影片《摔跤吧!爸爸》的现实关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

[9]康梦影.象意韵——论当下印度电影中“东方美学”的复兴与重构[J].当代电影,2018(3).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