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9年·第2期

论社交传播时代的“新新闻”【2】

吴  兵,吴一夫
2019年02月27日13:5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二、个体社会交往需要成为“新新闻”生产行为主导因素

新闻是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此概念包含两个显性条件:有事实,能报道。可以看出,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由于大众媒介掌握在少数人(包括权力组织、经济集团组织和意识形态精英)手中,传播权为相对单一的组织控制,选择何种事实、报道哪些事实、什么时候报道都有媒介控制者所决定。媒介组织的意志成为新闻生产的主要导向,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是基于多数群体世界交往的价值需求或新闻生产者自身对新闻价值认知的因果关系的命题而进行的人工推导。即“新闻报道主要关注公众利益的相关消息。通常情况下,只有公众的注意力关注于某件事情或者某种现状时,才会产生新闻。”[5]

随着新型终端的大量涌现,媒介已由过去少数人拥有转到多数人拥有,新闻的控制权被分化,并随之带来什么是新闻、哪些新闻可报道认知的分化,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能否有效满足社会交往,已经成为“新新闻”生产的主导因素。正如2008年,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所指出的那样,当前,用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来验证各种猜想的传统研究范式已经不实用了,它已经被无需理论指导的纯粹的相关关系研究所取代。一方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人机交互的技术迭代下,专业的“新新闻”生产者通过强大的数据优势,对公众使用新闻的社会交往需求进行精准计算(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时间、下载数量、收藏方式、转发对象、分享频率、评论方式),以实现由集体偏好推送向个体社交需要偏好推送的转向,同时考虑到“在社交环境下问问题能增强人们的人际交往技能,尤其是在描述信息并获得自信方面。人们还培养沟通技巧,反过来,这种能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在自我效能上。”[6]一些专业“新新闻”生产者还以设问方式来营造与公众之间的互动。类似“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那样,其本身不一定报道新闻,而主要想通过设置看似需要得到答案的问题,以“邀请回答”的方式聚拢受众,并在寻求答案汇聚的过程中,形成基于与公众互动的注意力聚合,实际是以“懂新闻,更懂你”的生产逻辑在“为你服务的同时把控着你的视阈,推送的便捷渐渐在代替着探索的乐趣,用户信息获取场景正在被媒介重塑”;[4]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也努力通过自创、转发、分享、评论的方式,实现内部社交与外部社交的需求。其中以自娱方式的“新新闻”生产行为最为突出。“自娱现象多指人们在消费某一事件时,围绕相关信息展开各种改编、创造的行为,由于总是伴随着戏谑、八卦,更像是一种消遣娱乐。”[7]当“一个热点事件或具有热点潜质的事件,简单加好玩的槽点、可快速和低成本地进行再创造。”[7] 2018年世界杯期间,由于赛场冷门迭出,因此也成为场外人们相互娱乐生产与“悦读”的热点。比如,“到目前为止,这届世界杯完全按二战模式打的。美国人隔岸观火,意大利一上来就挂了,德国在莫斯利惨败,日本偷袭美洲成功,西班牙被第五纵队害惨了,法国佬浑水摸鱼,英国人艰难坚持到最后惨胜,唯一没让我们失望的是俄罗斯。中国?和二战一样,是惨观的正规军和举国参与的人民群众。”这种通过对以往足球强队失败事实的反讽、吐槽、戏谑,甚至完全改写故事本身后,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实现既自娱自乐,又相互推送“悦读”的目的。此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发红包、抢红包、照片修改、跟帖评论等,也都成为自娱生产与“悦读”社交的主要行为。

显然,由于“新新闻”的基本功能主要用于满足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之间直接社会交往的需求,因此,人们对“新新闻”的情感、情绪因素的需要有时甚至超出了对知识、事实和真相的关注。如果说传统新闻是供人们了解事实、知识、文化的话,那么,“新新闻”主是为建立、维系社会关系的“悦读”消费品。这种“悦读”和因“阅读”知识、文化、真相后产生的所得、所感、所悟下的豁然开朗带来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不同,而是因通过自创、娱乐、分享、交流、互动后产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互通、情绪宣泄后的愉悦感,更是在满足了参与感、存在感、归属感以及有效呈现自我后的喜悦感。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