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光明网社会责任报告(2018年度)【6】

2019年05月30日07:02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光明网社会责任报告(2018年度)

   (四)履行繁荣发展文化责任

   光明网始终坚持以文化为特色,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自觉承担知识普及、社会教化、道德传承职能,传播高雅健康文化,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行为,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1、创新传播非遗,助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光明网率先将直播引入非遗传播,创新开展了“致 非遗 敬 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活动、“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品牌活动等,助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致 非遗 敬 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联合斗鱼、咪咕等直播平台,通过网络直播让网友以近距离的视角了解非遗技艺,激发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共走进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走访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百余位,推出直播百余场,总观看量破亿次。

   光明网联合光明日报主办“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名誉主席冯骥才等10人被推选为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18年4月,第二季“致 非遗 敬 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启动。图为专题页面。(来源:光明网)

   2、用好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普及传统戏曲文化

   光明网联合KK直播、秀色直播、一直播推出“青春遇见戏”中国传统戏曲系列直播,邀请全国27个院团的70多位戏曲名家,近距离向网友介绍京剧、豫剧、评剧等25个剧种、27个剧目,推动中华戏曲文化的普及和创新传播。目前已推出30余场直播,观看量超4000万人次。同时推出短视频、专家访谈等,从主创采访、剧目直播、线下导赏、后台探班等角度,带领年轻人全面了解中华戏曲文化的魅力。

   2018年11月4日,“青春遇见戏”中国传统戏曲系列直播走进上海淮剧团对淮剧《画的画》进行直播。(来源:上海淮剧团)

   3、挖掘节日节气内涵,弘扬中华优秀民俗文化

   光明网品牌栏目《网络中国节》围绕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推出网络专题、H5小游戏、短视频征集活动、直播问答等融媒体作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节气内涵,弘扬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全年推出256篇作品,触达率超2亿次,累计浏览量1.32亿次。其中“我心中的中国节”传统文化创意征集活动,征集原创视频3653个,视频总播放量达6715.8万,在端午节期间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2018年6月,光明网推出网络中国节《端午》专题。(来源:光明网)

   4、打造网络音视频优质内容,展示改革开放文化成就

   光明网音视频专栏《光小明的文艺茶座》,通过邀请文化界名家专家大家,围绕改革开放40年讲故事、谈思想,呈现我国新时代文化事业整体发展面貌,展示文化自信。全年共制作音视频节目111期,在光明自有平台及喜马拉雅FM、蜻蜓FM、企鹅FM、咪咕阅读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络电台推广。其中,2018年两会期间推出两会特辑25期,用户阅读量达1300万次。

   2018年3月,光明网推出音视频专栏《光小明的文艺茶座》。图为专题页面。(来源:光明网)

   5、深入开展文艺报道,积极传播高雅文化

   组织“文脉颂中华 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联合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各地媒体和权威学者探访著名书院,通过实地走访、专家讲座、主题讨论、交流互动等多种方式,运用“图文报道+网络直播+动漫+VR展示+航拍”等多种报道手段,深入挖掘和传播书院文化基因、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艺术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节目,凝聚文艺名家共同开展网络艺术优质资源共享和知识普及,让优质的文艺内容借助网络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盘点”栏目以短视频方式呈现40年间服饰、电影、音乐等方面的变化;承办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中国网络文学高峰论坛,全面展示网络文学20年的发展历程及突出成就,引发网民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广泛热议。

   2018年11月24日,“文脉颂中华 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现场。(来源:光明网)

   2018年11月,光明网推出《艺术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节目。图为专题页面。(来源:光明网)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