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9年1月上

新闻学子眼中的传媒界【2】

蔡笑元 孔德淇 陈禹潜 汪谷 景嘉伊
2019年06月12日13:54 |
小字号

新媒体碾碎什么,留下什么

陈禹潜

“我毕业之后可能不会做新闻了。”

这是新闻专业大学四年级的我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或者是因为做新闻养活不了自己,或者是想追求薪资更高的职业,周围曾为新闻理想而聚拢到新闻系的同学们,毕业后大半走散,不会选择从事新闻业。

这是新媒体崛起时代的一个缩影。新媒体在宏观上让整个人类社会天翻地覆,在局部也让传媒界改头换面。当报刊书亭之前人迹寥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的阅读量节节攀升;当传统媒体为经营发愁的时候,大量热钱涌入新媒体,“两微一端”烈火烹油;当一些传统媒体困于窠臼不知道如何转型的时候,新媒体的边界已经开始模糊,短视频、VR、无人机等新内容形式已经成为新媒体运营的核心……

这场变革难道让传统媒体的荣光不再了?是的,不管原教旨的传统媒体从业者情不情愿,媒体生态已然发生巨大变革:传统媒体只能求变,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很容易在新时代被淘汰。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媒介技术决定论的看法:当技术变革的时候,整个媒体行业都会被洗刷,甚至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变革。

悲观主义者看到了传统媒体的坠落,但是乐观的人能看到媒体新生的晨曦。有很多传统媒体站在了时代前沿,在新媒体时代如鱼得水。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让“融媒体矩阵”凝成一股巨大的舆论力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媒立方”智能新闻处理中心紧跟技术潮流;全副身家押上互联网转型的澎湃新闻把第一波新媒体创业的红利收入囊中……

所以说一切都不是固定的,从固守传统媒体的角度看,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无冕之王”光环不再;但是从产业发展转型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的内容质量高,底蕴丰富,人才储备雄厚,一旦早先抓到变革的机遇,必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技术碾碎跟不上时代的媒体,但是精英力量必然会留存下来,这其中的诸多无奈也是转型期必不可少的阵痛。

除却产业生存艰难的现状以外,也有人担心新媒体的特性会给媒体内容的公共价值带来损害。新媒体即时、碎片化的特性与日趋娱乐化的倾向必然会造成调查、监督、深度报道减少,而且这种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容易被更新过快的热点所淹没。即便有人作出许多艰苦努力,将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重要新闻报道出来了,大多也会很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垃圾中,甚至还没有明星们的一两条绯闻更加引人注目。作为一名兼职的特约评论员,我对严肃话题关注度下降的现状比较敏感。在评论作品中,关于娱乐信息的评论往往点击量轻松10万+,而很多真正深入钻研社会问题的作品,关注回应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可观。这给传媒界甚至整个社会都敲响了警钟,要是没有力量来维持严肃话题的生存,那么这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就会慢慢萎缩,娱乐至死的脱缰野马会奔入不可预测的深渊。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应当成为传媒界的当务之急。

无论如何,新媒体前进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来,它碾碎些什么,留下些什么,需要所有的新闻人共同见证。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