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灾害事件传播的难点与策略

熊 萍

2019年08月29日09:0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引言

灾害事件是指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突然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近年重大突发灾害事件频发,如2017年7月我国南方多地爆发洪涝及泥石流灾害,部分地区水位超过历史警戒水位最高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9日新疆精河发生6.6级地震。这些灾害事件涉及面广,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网友关注度高,舆情沸点高,新闻如何报道?舆情如何处置?这关乎地域形象与发展,也检验着媒体及政府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情引导能力,处置得当,将稳定人心,促进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处置不当,则负面影响呈几何效应,催生的次生舆情将进一步挫伤灾区的精气神,让救灾工作雪上加霜。新时期网络化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探索主流媒体灾难报道与舆情的新路径。

一、主流媒体灾害事件报道及舆论引导的难点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自媒体的快速化、碎片化、娱乐化、情绪化冲击着主流媒体的传播,担任舆情引导职能的主流媒体面临的困难颇多,有的陷入“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新办法还不会”的能力恐慌中。主流媒体在灾害报道中遭遇的难题主要有:

(一)传播理念上:内容生产、产品运营、舆情引导等思想观念滞后

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在传统媒体的运营惯性中养成了“我是中心”的传播心理,部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推广、受众引导等理念还处在传统媒体时期,仍保持宏大叙述的创作方式和先生产后消费的线性、单向运营模式,对新时期受众心理需求与变化把握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平台,融合也处于表面化、形式化,传播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信息静态、失灵、堵塞,与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传播现状割裂。如2017年某地火灾报道,采用传统的报道习惯和格式,263个字的消息中,165个字介绍“领导的重视”,对公众最为关心的事故原因和伤亡情况只用“暂无人员伤亡,事件原因正在调查”14个字叙述,引发“当长不长,当短不短”“中靶不中环”的舆论评议。

(二)传播渠道上:渠道、平台优势已去,受众流失,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网络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传播方式的更新,如今自媒体信息在网络中霸屏,信息流动“圈群化”,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优势已去,受众不断流失。社交媒体、自媒体的盛行与活跃对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及舆论引导的实现已经形成明显冲击和阻碍。主流媒体若固守成规不创新内容和方式,不开辟新的传播渠道、平台,将在信息洪流中被解构,由“大众”弱化为“小众”。

(三)传播内容上:选题、对象等同质化,同题报道多,吸引力不足

灾难报道不宜渲染灾情。当前主流媒体主要围绕抗灾与救灾做文章,报道对象多聚焦在主管领导、救灾战士、志愿者、受灾者。报道对象本身的特点增加了传播难度,尤其对创新传播提出了高要求,如选题、对象、内容同质化、单一化现象明显,同题报道多,“丧事喜办”类作品多,不少作品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引发网友吐槽不断。同题报道要做到“守正出奇”有一定的难度,记者若不深入下去,则难以抓取“活鱼”。

二、主流媒体提高灾害事件报道及舆论引导水平的对策

(一)以受众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

新时期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拓展了新闻报道的平台,也带来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并建构了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突发灾害事件报道应更多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普通人”以及“为普通公众服务”的相关信息在网络里应该有充分的表达空间。

1、精准报道:公众最关注什么,媒体就报道什么

何谓“精准”?精准即准确、精确。灾害报道,主流媒体应力争做到“网民最想知道什么,网民最关注什么,媒体就及时提供什么。”比如2017年7月6日湖南抗洪报道,浏阳河隧道严重积水造成京广线140余辆高铁停运,将经过此地的游客极为关注列车开通时间。当地媒体快速反映,跟踪动态,滚动发布消息,如“红网”在停运当日深夜22时快速发布《最新!京广高铁浏阳河隧道恢复通车啦》,网友获悉列车恢复通车短消息,及时调整行程,增加了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又如7月4日靖港镇干部在救灾中态度漫不经心,“抽烟、嚼槟榔,女子帮其撑伞”的视频在微博、微信中快速转发,影响极为恶劣,引发不少网友吐槽,社会关注度极高,有网友回帖“长沙官员好大的官威”、“悠闲自得,丑态百出”,“自己打伞到底有多难”等。突发舆情后,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调查,第二天(7月5日)在当地政务微博公布真相,第三天(7月6日)清晨各媒体转发,如红网刊文《望城纪委给予“女干部撑伞嚼槟榔”社区主任党内严重警告》,潇湘晨报刊文《望城通报靖港镇干部涉网舆情事件处理结果》。网络回应内容简明扼要,陈述事实,指出问题,检讨不足,公布处置结果。事实真相为:当地一位村民不听防洪干部劝阻执意返回家园被洪水围困,被救出后责怪干部并损坏防汛帐篷,镇纪委书记在现场解释,社区主任却漫不经心抽烟嚼槟榔,临聘女子帮其撑伞。区纪委决定予以该社区主任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该处置让网友感受到政府在大灾之际的政治敏感、行动效率和对公众的谦卑、认真的态度,以及全心全意为灾民服务的为政理念。

2、服务性报道:公众最需要什么,媒体就提供什么

服务性报道主要包括防灾减灾知识、救灾补偿政策、流言澄清等报道。这些信息增强了公众对媒体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又将转为强大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如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今日头条联合央广“中国之声”发布“地震寻人服务平台”,截止9日10点,双方平台发布寻人信息2500多条,共有50多人通过该平台与亲友取得联系。①又如2017年7月湖南抗洪报道,当地主流媒体“新湖南”设置专栏“防汛服务”,滚动刊发公共服务类信息,提供洪灾中的衣食住行注意事项;“潇湘晨报”发布“湖南为每位居民购买大灾保险”信息,其阅读量超过百万,人民日报官微进行了转发;“星辰在线”滚动发布《洪灾过后如何做好饮用水和家庭环境消毒》等信息提示公众。灾害发生,谣言最容易成为朋友圈“最大的灾情”。主流媒体应主动设置议程,认真调查,澄清事实,理直气壮进行反击,摆脱被动局面,引领舆论导向。如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真真假假消息甚嚣尘上,谣言、假图满天飞。9日早上9点“中国青年网”及时发文《天灾面前,不要让谣言带来次生伤害》,10日百度搜索“九寨沟、地震、辟谣”,相关信息达到1440000条。2017年湖南洪灾报道中,“红网”开设了“抗洪救灾辟谣区”,针对“自来水被污染”“浏阳河决堤”“地铁进水”“万达广场段路面开裂”“湘江一桥封闭”“望月湖被淹”“宁乡泥石流滑坡50人被埋”等谣言,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及时发布辟谣消息,让真相赶跑在谣言前面,辟谣信息总计达30余条。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公布真相,澄清谣言,晴朗了网络空间,也稳定了人心,维护了救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多元融合报道,拓展新闻影响面

1、媒体融合与新技术

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巩固与壮大主流媒体的战略举措。所谓媒体融合即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趋势。笔者以为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媒介平台的融合,如媒体总站和分站的融合,PC端和移动端的融合、不同媒介平台的融合,实现全业态传播、全方位解读、全平台覆盖;二是载体、方式、手段等技术的融合,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直播、动漫等有机组合,从网页到论坛,从微博到微信,多元与互动,链接与分享,使用数字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统计,让严肃的灾难新闻生动有力起来。三是“人”的融合,社会公知、权威人士、学者专家、一线记者、基层百姓等纷纷进入版面、画面、网面,展现灾情与救灾全貌。

目前媒体使用的新技术主要有:(1)说唱Rap。Rap即在机械的节奏声背景下,快速地说唱一连串押韵的诗句;(2)H5页面。H5是指第5代HTML,所谓HTML即“超文本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H5页面可以包含图片、链接,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元素;(3)虚拟直播。“现场直播”已成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方式,目前“虚拟直播”已悄然盛行。演播间没有背景设计,通过现代数字化手段插入虚拟背景、舞美、动画等元素,实时合成,其背景画面逼真、美观、丰富、动态,立体感强;(4)流媒体+微拍。流媒体特点为“边传边播”,即媒体提供商在网络上传输内容的"同时",用户在另一端可以一边接收信息一边观看,信息流动畅通无阻;(5)动画+原声;(6)微信+群聊等。

2、灾害报道新技术的使用情况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灾害事件报道提供了新契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数据解析、多样化互动、全媒体融合报道等让严肃的灾害新闻“抢眼、有张力”起来。如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机器人编辑软件仅用25秒自动编写新闻《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全球首发,真实、客观、权威,全文585字,内容详实,兼具5张配图。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编辑部机器人也曾用3分钟发布地震新闻。②又如2017年7月湖南洪涝灾害报道,当地媒体采用“网、报、端、微、视、屏”一体化全媒体融合报道。当地媒体“红网”动用无人机、直升机等新型设备进行航拍,全景展现汛情面貌;采用H5页面、虚拟直播、流媒体、动画等新技术直观生动再现灾情;在全省各大高速出入口设置户外LED大屏,在室内电梯口设置千余块小屏滚动播报以“众志成城战洪峰,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汛情。当地老媒体“三湘都市报”7月3日更是创新报道手段,在直升机上做现场视频直播,对湘江长沙段水情进行空中报道,“传统纸媒+现代直播”吸引了10余万网友关注。③

(三)凸显救灾现场,以“硬信息、软情怀”打造媒体权威性

1、信息“有力”,打造主流媒体权威性

何谓“有力”?有力指新闻作品具有震撼力,传播力。作品要具有强大张力必须动人心弦,直指人心。与自媒体、社交媒体相比,主流媒体更具权威性、专业性。灾害报道中主流媒体应更多在“准、详、全、活”上用力,如2017湖南洪涝灾害报道,“红网”不惜版面、不计时段、不计数量,500余名记者共发出抗洪稿4517篇,网上总点击量1.7亿人次,仅微博平台,日均发布汛情30余条(即平均每小时1.25条)。(2017年7月10日统计)④又如“湖南人民广播电视台”共派出360余名记者奔赴一线,截至7月6日全台5个新闻媒体14个栏目共播出稿件3200多条。⑤“星辰在线”24小时滚动推出新闻,截至7月11日共推送新闻报道1800条,图片新闻4500余张,视频新闻130多个,其中专题累计点击量突破5300万⑥,权威信息高密度、高质度的飞入寻常百信手中,起到了稳定人心、坚定信心的作用。

2、凸显“现场与情怀”,将公众注意力引向共同抗灾

灾害事件天然带有负面情绪和态度,如何将公众的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引导到正面情绪上来,是信息传播的难点。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救灾现场典型人物及典型事迹,如展现英勇顽强、不畏困难、舍生忘死、乐观向上、自救互救的抗灾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团结精神,悄然形成引导力和影响力。如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相继报道《父亲遇难前砸碎车窗推出孩子》《危险来临丈夫扑身护妻子》《你挡住飞石的那一刻 我决定嫁给你》等,感动无数网友。又如湖南抗洪报道,“红网”先后推出《村主任巡查水库失足遇难 最后一条微信仍在担忧防汛》、《爱笑的崀山姑娘防汛殉职 青春永远定格在29岁》、《国防科大150名毕业生连夜筑堤抗洪》、《安置点的晚餐:三个菜有肉》、《现场直击:溆浦县铲车转移被困群众》等作品,篇幅短小、细节动人、内容鲜活,网民纷纷转发,新浪、网易、腾讯等网站竞相转载。灾害无情,新闻报道更要做到故事感人,充满情怀,舆论引导不留痕迹。

总结

网络环境下突发灾害事件传播及舆情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现实不断加强和改进理念、方法,抓住新形势下网络传播的新机遇,克服受众流失等新问题,以受众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现代传播理念;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多元融合报道,拓展新闻影响面;凸显救灾现场,以“硬信息、软情怀”打造媒体权威性和亲和力,形成正能量,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作者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闻学教授)

注释:

①杨卫娜:九寨沟地震舆论场8大特点.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2017年8月10日

②石灿:机器人25秒写出九寨沟地震报道,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希望吗.刺猬公社,2017年8月10日

③郭辉 王珏:“三湘君”飞上天! 直升机空中直播长沙水情引关注.三湘都市报,2017年7月4日

④王诗颖:湖南媒体的“抗洪精神”:闻“汛”而动 传递责任与感动.中国文明网,2017年7月10日

⑤李国斌:湖南广播电视台投身抗洪救灾报道纪实:风雨同舟在路上.湖南日报,2017年7月10日

⑥“星辰在线”总编室上报数据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