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我的艺术清单》,逆行英雄是如何炼成的?
“去年见过之后,你头发白了很多……”这是冯远征见到好友刘清泉时说的第一句话。
刘清泉确实很忙,栏目组提前去采访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稍等一下,我马上回来”——他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长,但在新冠疫情期间,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首个由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院长。
1月21日,病毒肆虐、武汉告急,55岁的刘清泉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驰援武汉,刚下飞机就直奔金银潭医院,按他的话说,叫“探察敌情”:第一时间了解病毒怎么布阵,才能思考中医如何破局。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圆满休舱,“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把三千年来中医的临证经验展现得淋漓尽致”。说到这里,刘清泉抿着嘴角,眼中难掩自豪。
提到这段动人心魄的战疫岁月,塑造过众多医生形象的冯远征红了眼眶。是什么让逆行的身影义无反顾,成为扛起生命希望的那道护墙?刘清泉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艺术清单,它们既是窗口,也是灯塔,淬炼了铁肩道义、浸润着医者仁心。
中医也要懂点“区块链”
学医前,刘清泉还没有意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但接触越深入,就越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底蕴。一张药方不足百字,却于“理、法、方、药”中处处体现着通盘着眼、彼此成全、鉴机识变的中医理念。人生难道不也如此?
在他眼中,《清明上河图》藏着古代的“120急救车”和“保健香水”;《三国演义》不仅有义胆英雄、智慧权谋,更是彰显传统医学精神的教科书,教他“用药如用兵”;爱上豫剧《花木兰》既关乎乡情,也源于一段幼时的求医经历……有人评价刘院长“嗜书如命”,连“区块链”也不放过。其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医的世界里遨游得久了,看什么就都戴上了中医的目光。
先生之风,塑成“人参”导师
在刘清泉的老家河南,只有老师和医生会被村民尊称为“先生”,前者教人知识,后者为人祛病。他说:“我最敬重的人就是先生,这两个字,在我心中是很重很重的。顺着这条路走下去,现在的我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既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节目现场,北京中医医院的老院长李乾构教授特意为“接班人”刘清泉送来一把伞、一盏灯笼,此中有何深意?学生们也带来精心准备的礼物送于恩师,一位同学画了幅人参图,说这就是刘老师在他心中的样子。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中医行稳致远、传承创新的希望,看着他们,刘清泉的脸上总有止不住的笑意。
无论治病救人或畅谈人生,刘清泉院长始终带着纯净入定、智慧通达的姿态,却于温文尔雅中,像一味精心调制的中药,沁人心脾、触手生春,令人感叹: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则可神爽疗心。
清泉玉露,梅竹松风。刘清泉的艺术清单,6月28日20:56,敬请关注。(文/吕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