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說”新聞的要求
媒體之間的激烈競爭以及百姓對節目播出多樣化的需求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播音員、主持人們需要不斷充電以提高完善自己的業務技能,永不滿足,並且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和人生感悟,隻有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媒體和觀眾的期待,更加完美地完成平時的播音主持工作。
1.高的文化素質是人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也不例外。有聲語言是播音員、主持人傳情達意的載體和工具,而良好的文化素質是播音員、主持人能夠准確理解、正確表達、傳播信息的關鍵所在。可以想象,文化素質水平不高,自己都無法准確理解稿件信息內容,是無法要求他們讓觀眾明白的,更別說可以帶給觀眾聽覺和視覺的享受了。每一個行業都有著屬於它們獨特的發展規律和自成一套的理論系統知識。播音與主持行業也不例外。因此要做一個合格的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下功夫,不斷加強的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採用分析歸納的方法,深入學習播音主持的理論知識和規律,細化到吐字發音、重音、停頓的時間、節奏的掌握等也不為過。
2.“說”新聞要求主持人有豐富的感情基礎和表達感情色彩的能力。說新聞的語言不能使用書面化的語言,要採用口語化的、貼近群眾生活的、能夠激發群眾熱情的話語,和群眾平等交流,真誠溝通,時刻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主持人的感情不能是嬌柔做作的,必須是真實的、發自肺腑的。人們都喜歡真誠的人,喜歡聽個性化的語言,聽眾也不例外,主持人語言個性化的訓練也是主持人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內容。
五、新聞節目的“播”與“說”相互依存
1.“播”新聞與“說”新聞各有特點。傳統的播音方式是“字正腔圓、語尾不綴、語勢平穩、節奏明快、呼吸無聲、語流暢達、威嚴庄重”,顯得比較死板和嚴肅﹔“說”新聞利用口語化的、貼合群眾中生活的語言,聽起來順耳、親切、易產生共鳴。然而,新聞畢竟是以客觀真實性為第一生命的,新聞說報的產生也不是為了取代新聞播報。新聞播報具有嚴肅性、真實性的特點,其必將長期的存在下去並始終佔據新聞播報的主體地位。究竟孰優孰劣,孰好孰壞,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評價標准。不過以筆者之見,新聞的傳播無論是採用“播”的方式還是採用“說”的方式都只是新聞內容的一種播報形式,並不改變播報內容。什麼樣的欄目適合什麼樣的播報方式,觀眾的態度和評價應該是其選擇的根本標准。對於“說”和“播”的不同的播報風格,我們要辯証的看待,全面的考慮選擇,不能片面的否定誰肯定誰。
2.“播”新聞與“說”新聞互為補充,共同發展。在什麼情況下適合採用新聞播報,什麼情況下適合採用新聞說報?筆者認為,在宣傳大政方針,國家意識形態的新聞欄目適合運用播報的形式。這樣的播音風格能夠最大化的表達出其嚴肅性、真實性、權威性,這是符合我國現代社會的國情的。例如,中央電台的《新聞聯播》及各個省、市、縣所屬的新聞欄目所播的內容多是國家法律法規、國內和國際的重大事件、政治要聞等,顯然需要採用“播”的形式。說新聞作為一種新生的事物的出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將“說”新聞與“播”新聞融合起來,可以給新聞播報注入新鮮血液,讓新聞播報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值得高興的是,央視的《新聞30分》的主持人已經從單純的播報向“說”與“播”結合的方向發展。
六、結 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播”新聞還是“說”新聞都只是新聞的傳播方式,他們的共同存在,融合發展是我國新聞媒體追趕時代的步伐、積極創新的具體體現。需要注意的是,說新聞一定要把握好相應的尺度,如果僅僅強調表面上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而忽略了新聞本身,為了“說”新聞而“說”,是偏離新聞播報軌道的行為。新聞媒體的工作者都要以傳遞給人們群眾有價值的社會信息為己任。靈活自如的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及個人魅力將新聞的“播”與“說”巧妙地結合起來,實現相互間的自由滲透完美交叉。
參考文獻:
[1] 直播新聞中播音員的傳播人特質新聞實踐[M].北京:人民網傳媒頻道,2011.
[2] 2006-2007華語主持人發展情況報告[M].北京:人民網傳媒頻道,2010.
[3] 吳莉.淺談新聞的播與說[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11.
[4] 辛來生.新聞的播與說[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