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簽約儀式現場簽約媒體合影。
原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產業發展司副司長 李建臣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宋建武
奇虎360總裁 齊向東
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辦公室主任 楊宗平
京華時報社 總編輯 李洪洋 雲平台具有無窮想象力
黔東南日報社 副總編輯 徐德海 平面媒體找到一個出路
深圳晚報 副總編輯 霍莉 紙媒轉型的最好切入點
金陵晚報媒體融合部總監
三秦都市報新媒體中心主任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平面媒體的突圍方向何在?“在雲端”成為了全國幾十家媒體達成共識的選擇。5月17日,全國60余家媒體在北京啟動成立了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其中29家全國主流報紙簽約該平台,聯手開啟了雲讀天下的傳統媒體新時代。當天,講述京華時報雲報紙突破和創新的圖書《在雲端》同時首發。
□合作
29家報紙攜手建雲平台
一年之前,京華時報全球首家將雲技術與傳統報紙的新聞結合,創造了“雲報紙”這一全新的媒體形態﹔一年之后,“雲報紙”的成功在全國報業引發了共鳴,29家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報紙聯合成立了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在雲端,看報紙”即將成為席卷全國的浪潮。
在京華時報雲報紙正式上線一年之際,來自都市快報、金陵晚報、三秦都市報、齊魯晚報、成都商報、嘉峪關日報、鄭州廣播電視報、黃河時報、開封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導報、黔東南日報、深圳晚報、安陽日報、德州晚報、邵陽日報、孝感日報、青島晚報、拂曉報、天門日報社、山東商報等20家報社的領導和京華時報社總編輯李洪洋一起,在巨大的卷軸上簽字,成為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第一批成員。同時,安陽廣播電視報社、駐馬店日報、張家界日報、平頂山日報、三晉都市報、城市晚報、咸陽日報、陽光報社等媒體意向簽約。
□優勢
突破時間限制時時報道
京華時報雲戰略中心副主任王思偉介紹,雲報紙就是利用圖像識別的技術,讓讀者可以通過智能移動終端對報紙感興趣的圖片進行拍攝,從而打開整個雲端對應的更多的多媒體的互動信息。
王思偉介紹,雲報紙首先在新聞上突破了版面的限制,可以通過報紙的入口實現網絡的直播﹔其次,也突破原來報紙形式上的限制,可以與讀者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第三則突破了報紙時間上的限制,可以24小時報道之前來不及見報的內容。另外,雲報紙與廣告和電子商務的合作,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報紙的經營。
截至目前,京華時報的雲報紙一共制作了6500多張圖片,發表了366期,其中能夠集中展現雲報紙閱讀體驗的雲周刊一共制作了47期,共192個整版。
□意義
將成為互聯網的新入口
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將傳統紙媒打造成互聯網的另一個入口,這個入口並不是一家報紙能夠實現的。讀者通過這個平台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媒體所承載的信息,而是雲平台的媒體信息共享。
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還將為成員媒體提供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等服務,在大數據時代為傳統紙媒提供最權威的數據支撐。
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是傳統媒體應對網絡沖擊的自身“革命”。這個平台以雲報紙為核心,以國內近百家媒體為渠道,為數千萬讀者受眾提供服務。
京華時報社總編輯李洪洋表示,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共有4大特點:首先,它是全國性的,對全國的平面媒體開放﹔其次,平台的核心是以技術為紐帶,以轉型為目的﹔同時,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完全開放,各平面媒體不分等級、不分地域﹔最重要的是該技術平台不僅可對內容進行支持和擴展,更可以在發行、廣告、產品、電子商務等領域發揮作用,最終實現一個資本的平台。
這個平台的成立,標志著一個新的媒體形態已經出現。這是一個新的門戶,一個千萬級的、與互聯網比肩的門戶,一個跨越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電視媒體之間的媒體形態。
□各界支持
傳統媒體升級的可行之路
成功地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傳播技術手段的無縫銜接,是擺在我們信息傳播業面前的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鴻溝和重大課題。在這方面的探索中,京華時報走在了前列,他們開發的雲報紙通過新技術,將紙媒內容與互聯網內容相融合,既讓報紙閱讀更快捷更方便更簡單,又讓報紙靜態內容活起來,使有限的版面得到延伸。並通過立體化的廣告展示與電子商務等緊密結合,衍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可以說,他們基本實現了對紙媒和網絡兩種不同媒介形態的最大程度的無縫融合,他們探索出了一條實現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切實可行之路。
讀者能夠獲得更多的服務
雲拍軟件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建立起一個用戶導入的窗口,通過這樣一個窗口,可以把過去的讀者,變成現在的用戶,同時可以對這些用戶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把握。而在完成用戶導入后,需要給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這就是此次建立的雲平台的價值。
用戶導入以后,這個平台要能夠給他提供經過聚合的,與原來相比至少以幾十倍計的信息內容。如果這些信息內容還可以再做進一步的擴展和梳理,有些甚至是通過合並同類項來使這些信息的價值再增加,那麼我們的讀者、我們的用戶,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服務。
把雲報紙后台的事全包了
我覺得這個雲報紙,從技術上,從模式上,從給用戶客戶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非常靠譜,成與不成主要看我們的決心。對於這個方向,我每次認真思考的時候都覺得有很大的空間,而且有操作性,因此覺得未來這個創新一定能夠成氣候。
全國雲報紙雲后台的事360包了,而且分文不取利。京華時報作為雲報紙啟動的牽頭單位承擔了客戶端方面的事,我們要把雲拍后台的事承擔起來,而且一定要做好,之后大家再一起定一些格式和標准統一放在雲平台上。這個事干一兩年成了,我們就贏得一片天地,讓報紙重振當年的雄風。
希望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
媒體和銀行競爭很少,互補很多,這兩個領域最具備合作的條件。像雲報紙這樣的新媒體領域對於資本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們願意協調建行的資源,為媒體界尤其是雲報紙,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下一步我們會投入相當精力,對這個領域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尤其是要研究像雲報紙領域帶給我們的業務特點和需求特點。隻有研究透了,我們才能夠為雲報紙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希望通過我們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促進雲報紙的發展,同時也通過這樣的平台,為更多的媒體提供相應的服務,也為建設銀行在未來的雲份額中爭取一席之地。
□成員論道
在傳統門戶時代,互聯網低價或免費“掠奪”了報紙的新聞內容,而今天我們雲平台的出現,讓平面媒體可以揚眉吐氣地“剝削”互聯網,可以無償地或者收費使用它的大多數內容。這個平台不僅能用自己所有的文字內容進行共享,還可以使用電視台、網站的內容,同時我們還要向它們去收費,因為我們給它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帶來了網站的推廣。
用“剝削”這個詞有一點戰斗性,實際我們是精誠合作,將來我們會把電視、電子商務都統一到雲拍上,將來雲拍可以實現一些基本的付費功能。除此之外,在雲拍上,我們有著無窮的想象力,隨著技術的發展,隨著應用的推進,我相信我們的這個雲拍一定會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過去做平面媒體的,在上世紀80、90年代非常紅火,但到了今天,傳媒受眾的選擇非常多,這也造成了我們的讀者流失比較嚴重。我們在做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沒有取得好的效果,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為了尋找到突破,我們苦苦探尋,而京華時報能夠給我們找到雲平台這樣一個出路,我認為這非常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京華時報給大家開拓這樣一個雲平台,讓平面媒體能夠搭上這艘大船去尋求突破,我認為非常驚喜。
雲報紙,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是紙媒轉型的最好切入點。據了解,有網站願意與京華時報合作,用以贏得讀者在雲拍之后,部分內容可以導向該網站的機會,這說明雲平台的應用,可以讓傳統平面媒體成為互聯網公司願意花錢買的流量導入口,而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可以看到,雲報紙與網絡新聞是有本質區別的,這些經過編輯精選的新聞、廣告,更針對目標人群,傳播效果更佳。
金陵晚報是第三家與京華時報合作的媒體,我們在雲報紙上進行過嘗試,效果不錯。去年我們報紙在農歷七夕節的時候推出過雲報紙特刊,通過文字報道61個情侶的愛情故事。讀者手機掃描版面上的圖片,就可以欣賞到這些情侶的愛情表白。這次特刊收到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雲報紙這種模式,無論從信息傳播,還是廣告投放的角度來說,都讓外界耳目一新,且切實可行。現在廣告市場就是一個蛋糕,就看大家有沒有好的餐刀,而雲報紙就是一把好的餐刀。
我非常看好雲平台的發展前景,它的最獨到之處在於,借助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公信力,又將報紙與網絡融合於一體。
與當下普及率更高的二維碼相比,雲報紙的雲拍技術,是讓人拿手機拍攝圖片或文字,在視覺上的效果要好得多,更能吸引讀者關注。不管雲報紙模式最終能否從技術上替代二維碼,但仍屬於一場技術革新,做好雲報紙的意義,在於“贏在當下”。(記者 古曉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