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爾的生活》的兩位女演員親吻導演阿布戴·柯西胥。
中國導演賈樟柯獲獎后親吻妻子趙濤
北京時間27日凌晨,隨著評委會主席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宣布金棕櫚大獎花落法國影片《阿黛爾的生活》,為期12天的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備受關注的華語影片《天注定》獲得最佳編劇獎,這也為“三顧戛納”的導演賈樟柯摘得了他的首座棕櫚獎杯。隻不過,以斯皮爾伯格為首的評委會似乎太想面面俱到,本次戛納的9尊棕櫚獎杯頒給了9部影片。
李安最愛:女版《斷背山》注定成經典
“毫無疑問,金棕櫚大獎的歸屬隻可能是《阿黛爾的生活》。”在頒獎典禮開始前的新聞中心裡,各國記者們都默契地達成共識。法國媒體團11顆金棕櫚的打分以及官方場刊創紀錄的3.6分,都預示著《阿黛爾的生活》的巨大成功。而以往一直是頒發給導演一人的金棕櫚大獎,也破天荒地頒發給了包括兩位主演在內的三位主創。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表示,三個人整體的完整創作,才給予了這部電影生命力,“我們無法把獎項給其中單一的某一個人,他們的整體創作才是獲獎的關鍵。”
這部講述女同性戀故事的影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斷背山》。如果說李安是用一種盡可能的冷靜、克制來表達一份濃烈的同志之愛,那麼《阿黛爾的生活》則是一種宣泄來釋放青春的荷爾蒙。《好萊塢報道者》指出,《阿黛爾的生活》的得獎,不僅是創作者的勇敢,也是評委會的勇敢,“這部作品在情感的表達上有著很多的獨創之處,最后的得獎讓人信服。”在頒獎禮過后,評委會成員李安也毫不掩飾自己對這部影片的喜愛,“《阿黛爾的生活》是參賽片裡我最喜歡的一部戲。”
賈樟柯發力:編劇獎頒給了一個導演
第三次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賈樟柯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因為《任逍遙》《二十四城記》都讓他空手而歸,這次的《天注定》更被寄予厚望。在評委會宣布賈樟柯憑借《天注定》獲得最佳編劇時,他長舒了一口氣,雖然這一結果與頒獎前大家預測的最佳導演和評委會獎相比稍有些不盡如人意,但賈樟柯並沒有失望,拿著他的第一座棕櫚獎杯,賈樟柯將其形容為“意料之外的驚喜”:“電影講述的是關於中國的暴力事件,這次能夠他鄉覓知音,獲得來自世界的認可,我很激動,也很開心。”
與人文情感類題材備受評委與媒體青睞不同,《天注定》並不是一部人見人愛的影片。該片由四個省份發生的四個故事拼成,不僅故事具有爭議性,暴力鏡頭也超越了賈樟柯的一貫尺度。不過斯皮爾伯格和評委河瀨直美都認為賈樟柯敢於拍攝現實題材十分有勇氣,而影片劇本的結構也十分出色,此次摘得最佳編劇獎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和肯定。
不過有影迷認為,把一個編劇獎頒給一個導演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實際上,如果評委真的想成全賈樟柯,把今年的最佳導演給他,理應不會引來多少爭議。李安在接受採訪時道出了原委:由於今年的評委會更喜歡情感類的影片,所以相比之下《天注定》並不那麼合評委們的口味。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外國人對“中國故事”的興趣要遠遠大於 “中國電影”,2004年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在戛納摘得最佳編劇也是如此。
情感類受寵:影帝影后特別獎均歸“愛與人文”
相較於去年好萊塢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並未得到太多贊賞,被認為是明年奧斯卡大熱門的《醉鄉民謠》《內布拉斯加》分別贏得了評審團大獎以及最佳男演員獎。
不過,本屆戛納電影節將“平均主義”發揮到了極致,有9部電影瓜分了9座獎項。以斯皮爾伯格為首的評委會過於保守的質疑應聲而出,只是即便如此,像波蘭斯基的《穿裘皮的維納斯》和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等獲得諸多好評的影片依舊抱憾而歸,看來為棕櫚獎分果果也不是件容易事。
從頒獎名單上看,愛情與人文情感類的影片突圍率最高。新晉戛納影帝的布魯斯·鄧恩在亞歷山大·佩恩導演的電影《內布拉斯加》裡,他所扮演的老人輕信一張假的中獎,一定要去內布拉斯加“領獎”。在兒子的陪伴下,這對父子重新意識到了親子之情對於雙方的意義。
憑借阿斯哈·法赫蒂的電影《過往》拿到影后的貝雷尼斯·貝喬是去年奧斯卡大贏家《藝術家》的女主角。在《過往》中,她飾演一位與前夫再次相遇的女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執中,兩個人對過往生活的思索逐漸浮出水面。貝喬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亮眼,她被媒體評為“成功撐住了場面”,此次摘得影后也是實至名歸。本報綜合報道
第66屆
戛納電影節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
(金棕櫚大獎)
《阿黛爾的生活》
法國
評審團大獎
《醉鄉民謠》
(科恩兄弟) 美國
評審團獎
《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 日本
最佳導演獎
《赫利》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 墨西哥
最佳編劇獎
《天注定》
(賈樟柯) 中國
最佳男演員獎
《內布拉斯加》
(布魯斯·鄧恩)美國
最佳女演員獎
《過往》
(貝熱尼絲·貝喬) 法國
最佳處女作獎
《爸媽不在家》 新加坡
最佳短片獎
《安全》 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