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惹"炫富"質疑 郭敬明:物質本身無善惡分【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時代》惹"炫富"質疑 郭敬明:物質本身無善惡分【2】

2013年07月01日18:49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3

  關於觀眾群體

  “粉絲的作用只是一部分”

  “小四”郭敬明有一批人數眾多的粉絲——“四迷”。有人說《小時代》是一部“粉絲電影”,票房就是靠這些讀著郭敬明小說長大的90后來支撐。對此,郭敬明回應:“電影就是造夢,看過的人就會喜歡。”

  羊城晚報:影片最讓你得意的是什麼地方?

  郭敬明:我覺得它帶來了一種新的電影類型,而且最關鍵的是,它是一部很年輕的電影,你看完之后真的可以感受到年輕的氣息,而不是一個年紀大了的導演拍了一部青春的片子,這個還是很有區別的。

  羊城晚報:有人說這部電影就是給中學生看的。

  郭敬明:其實很多年紀大的人看了也很喜歡,像我們的制作人,是一個40多歲的女士,她看了之后也很激動,她說她不覺得成年人會不喜歡。可能會有人說你這個電影太浮華、太不接地氣,但是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電影本來就是一個夢,像《紅磨坊》、《芝加哥》那些,更浮華、更不接地氣,《鋼鐵俠》那些更是夢。《小時代》就是一個造夢的電影。

  羊城晚報: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是否已經把這個考慮在內了?

  郭敬明:我其實不太考慮觀眾什麼的,其實都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的審美本身就是很主流的,說服了我自己其實也就說服了一大批主流的觀眾。

  羊城晚報:有人說《小時代》就是一部“粉絲電影”,你認為呢?

  郭敬明:我覺得“粉絲電影”是很難制作的,其實《小時代》也不是一個“粉絲電影”,如果它隻有粉絲看的話,沒有辦法產生這麼高的票房和關注度。粉絲的作用只是一個部分。

  羊城晚報:在內地作家裡,你算是跟粉絲的關系處理得很好的那個嗎?

  郭敬明:我其實不太接觸粉絲,但他們對我很好,很愛護我。我平時太忙了,實在沒有辦法有很多的互動,跟他們私下聊天、吃飯、喝茶是不可能的,你能對著多少個人啊?一千個還是一萬個?我跟他們的交流還是靠作品,他們喜歡你也就是喜歡你的小說、你的電影。

  4

  關於種種爭議

  “物質本身並沒善惡之分”

  對郭敬明的爭議從來就沒有斷過,有人說他是“物質的奴隸”,而《小時代》中處處出現的名牌奢侈品更是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對此,郭敬明回應道:“物質是我們這個時代避不開的問題,隻不過我是第一個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

  羊城晚報:這兩天你頻頻在微博上說“放過我吧”,是因為壓力很大嗎?

  郭敬明:壓力最大的應該是在電影跟公眾見面之前,我會擔心大家喜不喜歡、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但第一場點映之后,看到大家的歡笑和眼淚,我就放心了。對我來講,隻要票房正常、不讓投資人賠錢就好,沒有多大的野心。我更注重觀眾的體驗,而那些沒看過電影就批評你的影評人,不用去管!

  羊城晚報:有人統計過,《小時代》裡出現了近百個奢侈品的鏡頭,因此影片遭遇了很多批評,有人說它炫富,宣揚物欲。

  郭敬明:其實這部小說五年前出版的時候就已經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所以電影一定會放大這種爭議。但我覺得,人們會漸漸意識到物質和名牌是避不開的,滿大街都是,你轉個頭就會遇到。如果小說不寫、電影不拍,這些東西就不存在了嗎?我覺得可以勇敢一點,大家來討論它是好是壞,你是凌駕它還是做它的奴隸,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其實捅破這層窗戶紙不可怕,問題就是我是第一個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大家第一次赤裸裸地去面對關於物質的討論,大家可以開放一點,不用覺得物質、財富都是洪水猛獸。

  羊城晚報:你說有的人成為物質的奴隸,有的人掌控物質,這二者之間的分界線在哪裡?

  郭敬明:這要看你的靈魂有沒有強大到去征服它,抑或是被它征服,這是一個人格建立的過程。我剛開始接觸奢侈品的時候覺得那些東西很厲害,有一種被臣服感。但當我接觸更多之后就發現,那些LOGO並不重要,我在乎的是它的品質、文化,那些商品上真的凝聚了很多心血。奢侈品文化在中國流行不超過十年,一定會有一個激烈的對抗階段,其實美國上世紀70年代也是這樣,大家都對抗,在這個社會浪潮裡面你會經歷陣痛,但是你不可能拒絕物質。

  羊城晚報:你對物質的看法是不是也融入到電影裡去了?

  郭敬明:我覺得物質不需要特別去定義好或者不好,就像一把槍在警察手裡和在殺人犯手裡是完全不一樣的功用,但這支槍本身是沒有善惡的。有些人是通過犯法或者違背道德去斂財,這種的確是應該抨擊的﹔但有些人是辛勤工作賺到錢的,干嗎要被仇視呢?我怎麼去享受自己賺到的財富是我的權利,你不能剝奪人家的權利,不要輕易審判別人。不過,這些觀點在這部電影裡表達不了,它有三本小說,這部電影講的只是第一本小說的前半部,年輕人為了夢想去奔跑追逐,很美好很夢幻,但青春到最后還是得面對殘忍的現實,這些要放到后面幾部電影慢慢去討論。

  5

  關於自身問題

  “我最想能改變的是身高”

  郭敬明的身高一直讓他成為許多人取笑的對象。對此,他承認自己會介意,但不得不學會接受這個現實。

  羊城晚報:你是不是一個不管外界評價、內心很強大的人?

  郭敬明:我頭兩年比較脆弱一點,后來就好得多了,越來越不在乎了。現在依然會有些影響,但要看那個非議是什麼,如果人家講得很有道理,比如“小四,你這個光用得不好、那裡剪輯有問題”,這種客觀的評價是一定要聽的,我甚至希望聽到更多這樣的信息,我可以成長得更快。而面對無端的非議,我會更冷靜,也會更釋然。

  羊城晚報:如果你可以改變你的性格、外貌等方面中的某一樣東西,你會想改變什麼?

  郭敬明:身高。

  羊城晚報:身高對你有很大的困擾嗎?

  郭敬明:在早幾年會困擾,當時自己也沒有那麼強大,到今天已經稍微好了一點。每當別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會說,我能怎麼辦呢?你能告訴我應該怎麼辦嗎?這個不是可以改變的缺點,我覺得拿這個說事的人,本身在道德上是有問題的。就像你去問一個瞎子:“你為什麼看不見東西?你為什麼要靠拐杖走路呀?”這不是你人性的缺點,也不是你能夠改變的道德上的問題。那你要去罵我爸媽嗎?我覺得這個東西講多了就沒有意思了。

  羊城晚報:父母會為你現在的一切感到驕傲嗎?

  郭敬明:他們很驕傲,但是看到關於身高這些議論,他們也會難過,他們會覺得很對不起我。我就安慰他們說,沒事,沒有關系。但作為一個母親,她可能會覺得比較內疚。(羊城晚報記者 余姝 通訊員 石珊珊)

分享到:
(責編:吳亞雄、李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