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劇照
一個在爭議中走紅的作家,一個注定會引發爭議的故事,電影《小時代》就在這樣的背景中誕生。有人預言它會引發70后與90后之間關於“拜金”的爭論,有人認為它正好迎合了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連郭敬明自己都說“何不直面物欲”。然而,這一切都是影片未上映前設的討論,為這部影片冠以了影像之外的意義,但它是否真能承擔如此沉重的反思?
昨日,“長江日報·銀興院線審片室”在西園樂天影城審查了郭敬明“原著、編劇、導演”的這部《小時代》。小四的導演水平無需討論,與他沒能畢業的導演系學歷很匹配。至於人們關注的物欲、浮華,雖比原著中弱化了不少,依然浮華而矯揉。
郭導演果然是沒畢業啊
“從《小時代》看郭敬明的導演水平”,這簡直就是個偽命題。試想一下,一個“左手明媚右手憂傷”,還要“45度角仰望”的作家,哪還有空去顧及故事的邏輯、人物的立體、情緒的鋪陳呢?因為隻要他皺一皺眉,全世界就開始憂傷了呢。這樣一個作家,把自己的作品改編成了電影劇本,還要自己執導,哪還會記得電影要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完整的人物呢?因此,片中充斥著逆光、大特寫、慢動作,鏡頭語言還停留於“伴奏帶式MV”的年代。
在這一點上,審片員們意見一致:“故事凌亂、線索破碎,如果還有續集,勉強可以看做是一部預告片,如果這就是全片,那隻能說‘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是郭美美的小時代
說實話,影片中的拜金色彩已經比原著中弱化了不少。不過,要把書中那些“推窗就能看到恆隆LV櫥窗新款、全上海的士司機隻聽名字就能知道的高檔社區”之類的空洞字眼變成畫面,其實還挺難的。所以片中隻能晒LOGO,從B字頭的豪車,到碩大H字母的毛毯直到片尾致謝名單中幾十個時尚、奢侈品牌LOGO排排坐。物欲,的確是毫不掩飾地在《小時代》裡橫流。
不過,對70后來說,這種晒LOGO的行為實在是幼稚而無知,處於奢侈品裝精食物鏈的最底端。而對90后來說,這只是一場集體的意淫而已,這不屬於他們。
因此,有審片員神評價道:“這不是我的小時代,它也許是郭敬明的,或者是郭美美的。”
他們的奢侈
他們的眼淚
關你什麼事
這是第一次,在電影院裡看到這麼多背著雙肩包、眼神稚嫩的觀眾。《小時代》,是一次中國初中生的集體狂歡。只是這狂歡,所景仰、向往的不是夢想,而是空想。
電影中人,從小奔馳接送,刷著40萬透支額度的信用卡,跋扈地將車開到違禁的區域,說著“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是一盤沙”。就算小四刻意強調所謂姐妹情誼,但用片中“富二代”的話來說:“如果我沒有錢,你還會愛我嗎?”如果顧裡和你們一樣,穿著鬆垮的校服球鞋,考不上大學時沒有家人相助出國、走后門,你們還會覺得那是夢想中的生活嗎?不管怎麼撇清,小觀眾們愛這樣的故事、電影,是因為那裡面有他們不可能擁有的浮華人生、輕鬆生活。
但電影之外,你們還是得用團購來的電影票,精心挑選最實惠的影院來觀看《小時代》,因為所謂奢華的青春,無關年輕年長,隻關乎背景、出身,而這是最無從選擇的。如果想“一秒變格格”,這樣對奢華的向往隻會將這些雙肩包們引上郭美美的道路,因為那是讓他們以最快速度過上“顧裡式”生活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