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意大利威尼斯8月28日專電 綜述:美式災難片拉開威尼斯大幕 70部短片為電影節獻禮
新華社記者劉宇 葛晨
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28日拉開大幕,打頭陣的是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好萊塢災難大片《地心引力》,70位知名導演特別受邀為本屆電影節拍攝的70部短片同日也與觀眾見面。
《地心引力》首映獲贊
為今年電影節拉開大幕的是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好萊塢3D電影《地心引力》。片中,賴恩第一次在外太空執行任務,聽命於最后一次執行任務的宇航員馬修,一次看似平常的艙外任務卻突遭變故,極端環境下二人將如何應對重重困境,生死時刻人類的求生欲能爆發出怎樣的能量,所有這些被壓縮到91分鐘內,《地心引力》著實有一種讓人“忘記呼吸”的感覺。
片中克魯尼的形象一如經典,戲謔之余耍酷到底,布洛克則在片中經歷了自我的超越與重生。厚重的宇航服雖未妨礙兩位主創的精湛演繹,但卻掩蓋了布洛克的曲線。阿方索在片中用一個時間頗長的特寫讓布洛克脫下宇航服展示曼妙身姿,除了隱喻之外,恐怕也是考慮到了影迷的觀感。
說起本片看點,中國元素將成為國內影迷談論的焦點,俄羅斯惹禍,美國遭殃,靠中國救人,乒乓球、彌勒佛佛像、天宮一號、神舟飛船都在劇中“閃亮出鏡”,國內影迷們可以檢視一下阿方索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否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影片整體背景位於外太空,本片並沒有在零重力的環境下拍攝,而是全部用數字技術實現。阿方索說,本片在拍攝時,難度最大的是如何表現物體在失重情況下的狀態,同時片中也運用了大量的動畫,這就要求動畫師在制作時要時刻考慮兩個基本要素——地平線和重量,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聽取科學家們的建議。
“桑德拉需要一直緩慢地做自己的動作,同時需要用正常語速講話,我在旁邊看著的時候感覺她太厲害了,”克魯尼說。
需要提醒的是,影片效果追求“讓影迷感到仿佛自己置身太空”,大量的旋轉鏡頭和晃動的主視角畫面可能會讓有些人“消受不起”。
70部短片獻禮電影節
為這次電影節特別設置的“重載未來”環節的70部短片與開幕影片《地心引力》同一天展映。每個短片時長為一分鐘左右,分別由全球70位導演制作。
短片內容和主題由導演們自由發揮。有人說“未來不是我們能看到的”,有人說“電影是有標題的夢”,也有人拍攝自己年邁母親的一些溫情畫面,告訴觀眾“這是我的媽媽”。一些短片講述一個故事,一些表達某種想法,大多短片以一句話結尾揭示主題。
參加這一環節的中國導演也是水城老面孔——中國大陸的賈樟柯、香港的陳可辛和台灣的楊凡。賈樟柯的短片講述一對男女因距離而分開,最后被老電影感動而決定在一起的故事﹔陳可辛的短片中一位位電影界老前輩的臉部素描畫像出現在銀幕上,告訴觀眾“未來曾在他們眼中”﹔楊凡的短片拍攝一段昆曲武生表演,以演員嘹亮的唱腔收尾。
受邀導演都在最近20年裡至少參加過一次威尼斯電影節,其中不乏全球知名電影人,也有才華橫溢的年輕導演。展映過程中觀眾不時被短片感染,爆發出陣陣笑聲和掌聲。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