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微博集群: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新態勢

——以上海政務微博應對“H7N9”事件為例

艾鑫 汪青雲

2013年10月22日15:1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本文提要】本文援引生態學中的“集群”概念,切實提出政務微博在應對突發事件中集群化的可行性分析,並結合上海政務微博應對“H7N9”事件的剖析,概述出以突發事件為集聚線索、以中心擴散為集聚形式、以信息交錯為集聚規律、以微型互動為集聚效果等表征,以期為政務信息公開與輿情把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政務微博 集群 突發事件 H7N9 

政務微博的誕生,為政府提供服務和公眾反饋意見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尤其當今社會的劇烈轉型與多重矛盾導致突發事件頻發,政府和公眾的摩擦和誤解越發深刻,政府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已然成為考核這座橋梁是否堅固的最佳標尺,亦是檢驗信息互動是否呈現良性勢態的最佳試劑。

一、政務微博集群的現狀

自2011年政務微博元年后,各地的政務微博進一步開始成長。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網、騰訊網、人民網、新華網四家微博客網站共有政務微博客賬號176714個,較2011年新增了126153個,增長率為249.51%。四家微博客網站共有黨政機構微博客賬號113382個,較2011年新增了81024個,增長率為250.4%。四家微博客網站共有黨政干部微博客賬號63332個,較2011年新增了45129個,增長率為247.92%。 隨著微博客的快速發展,公眾訴求越來越廣泛,區域性、行業性的集成正成為政務微博客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集群化服務使原本孤立的政務微博客得以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形成了服務合力。 例如,設立較早的“北京微博發布廳”,在其新浪微博頁面中集合焦點大圖、頭條新聞、視頻窗口三大內容展示模塊,實現“圖、文、影音”的多媒介整合,使用立體多樣的手段宣傳城市,除及時全面傳達最新權威政令外,還可直觀地向市民展示工作進度和階段效果﹔利於民意征集、調查工作展開﹔並可有效動員民眾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全面宣傳推廣城市活動。

立足發展的角度,較單個政務微博應對突發事件而言,政務微博集群能整合信息資源,優化集群內部配置,提高政府發聲的效率,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尤其當遭遇突發事件時,政務微博能成為即時發布信息的輿論平台和政民互動的交流平台。 由此可見,政務微博開始逐漸擁有媒介屬性,並成長為新興的融合傳播平台,但是,政務微博基於行政區域劃分而成的組織傳播職能被忽視,且以個例剖析應對的研究居多,未系統地呈現出政務微博集群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的可行性研究。因而,本文還原政府開設政務微博的初衷,並凸顯在突發事件中政務微博集群的組織性和協同性,通過集聚的整體動態過程,結合本次事件作出具體闡釋。

二、政務微博集群的表征

新媒體時代下,政務微博應對突發事件逐漸變“獨唱”為“合唱”,政務微博集群化發展成為國內政務微博發展的新亮點。“集群”原意是指生態學中的以共生關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生物族群。現今的發展常態體現為:多地政府新聞辦公室整合本地區多個部門、縣區機構政務微博資源,建設城市政務微博群、微博發布廳,甚至集聚為跨地區、跨職能部門的多重政務集群,而本文研究的主體是同一區域不同職能部門的政務微博集群,故而選取上海政務微博應對“H7N9”事件為例。

H7N9禽流感是一種鳥類病毒性傳染病,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自今年3月底,我國數個省市爆發H7N9疫情,不斷涌現疑似和確診患者感染的病例,本文選取上海為研究范本,原因如下:?較早發現疫情﹔?疫情周期發展較完備﹔?疫情控制較成功﹔④政務微博聯動較密切﹔⑤政務應對獲得輿論認可較多。並且,自2013年3月31日至5月24日的觀察,在40個上海市級委辦局的新浪政務微博中,期間發布與本事件相關微博信息的部門共有24個 ,發布信息總數共788條。因而,本研究旨在梳理政務微博在發布動機、主體、內容、過程及效果方面聯動呈現出的集群化表征:

1. 以突發事件為集聚線索,貫穿事件發展的始末

按發展順序而言,政務微博集群集聚的動因和消散均與突發事件相關。產業集群作為相關資源配置集中化的重要形式,被稱為“發動機”,最早由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提出,能為政務微博集群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他認為,產業集群是相關聯的同一類型的產業在同一個地域提升區域性的產業競爭力的上進行集聚,並達到一定的群體規模后產生的波及效應,其產生過程必須有市場競爭的參與,同時又強調地區稟賦的作用和政府戰略的影響。 說明集群空間結構的形成具有偶然性,由市場因素影響,因此本次H7N9事件契合偶然的歷史事件標准,同時,基於產業集群往往萌芽於區域比較優勢、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產業傳統之中,本次事件的發生地上海符合該點要求,滿足一定的援引條件。因而,突發事件奠定了政務微博集群的起點。就本事件而言,4月2日政府決定啟動流感流行應急預案Ⅲ級響應並建立流感聯防聯控工作領導機制,標志著政府部門對本事件的定性,預示政務微博集聚的開端﹔5月10日政府終止預案響應,將防控工作轉入常態化管理,隨即的一天后,信息發布出現斷層現象,各部門逐漸退出集聚范圍,回歸日常管理。期間,政務微博集群形成“同意的傳播”(consensus communication),美國傳播學家特裡和科利認為這不僅是通過真實迅速的信息,更本質的是通過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對話過程來完成的。 換言之,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是集聚的核心。故而,伴隨著突發事件的完滿解決,政務微博集群才逐漸消散。

2. 以中心擴散為集聚形式,呈現以小帶大的格局

政務微博根據與突發事件關聯的密切程度,逐步發展為中心向外緣擴散的格局。從傳播學出發,微博作為新興的融合傳播平台,通過構建人際傳播的基點,以群體傳播或組織傳播為發展途徑,逐步替代大眾傳播功能的方式,成為“四合一”的媒介,加之,政務微博具備先天的行政性質,近似於組織傳播,但並不完全等同。其中,組織傳播可分為對內傳播與對外傳播,而集群化展現出對內傳播擴張到對外傳播的趨勢:對內傳播的工作溝通是指領導與群眾之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交流被沖破並重塑組織的框架,致使對外傳播中的主義和宗旨的傳播、發展和擴大組織的傳播及組織自身形象和政績的傳播得以實現,整體表現為由內到外的集聚擴張形式。本事件的“中心點”由上海衛生局和政府新聞辦擔當。基於H7N9事件是公共衛生事件,就接近性和專業性而言,衛生局首當其沖,關聯最為緊密,同時,政府新聞辦是統籌事件進度的權威發言人,在4月5日,19個部門中18個轉發政府新聞辦的信息,當日發布的141條信息中131條原創或轉自政府新聞辦﹔當上海政府組建由衛生局、政府新聞辦、農業委、食藥監、計生委、工商局、商務委等7個部門而成的工作小組應對流感聯防聯控工作時,“中心點”擴展為“小中心”,4-6個部門參與聯動,每日平均發布微博22.7條,為“大主體”24個政務職能部門開啟示范效應,帶動整體的參與意識和聯動意識,期間9-19個部門參與聯動,每日平均發布微博49.8條,呈現出由“中心點”擴展為“小中心”,再由“小中心”帶動“大主體”的集聚格局。

 

圖一 上海政務微博的發布數量堆積數據點折線圖(4月2日至4月29日)

3. 以信息交錯為集聚規律,把控網絡輿情的節奏

集聚時機的控制,直接影響著政務微博在處理突發事件中彰顯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突發事件的危機演化周期應和輿情態勢的維度進行統一分析,才能為輿論引導提供支持。輿論引導系統應包括構建輿情監測的機制,強化信息共享﹔構建輿情監測機制,提高研判能力﹔構建事件處置與輿論引導聯動機制,提高應對能力﹔構建輿論引導問責機制,加強管理部門責任感﹔構建輿論引導能力評價機制,促進管理行為科學化。 本事件的觀察周期為55日,期間共出現五次信息發布的重要節點,分別為4月2日、4月5日、4月11日、4月22日和5月10日,其中首尾兩節點上述已知。4月5日政府組織召開由衛生、農業、工商在內的六大部門關於最新疫情的新聞發布會,信息及時、權威,掀起聯防聯控的最高潮﹔4月11日,政府決定三省一市聯合組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專家組,將區域范圍擴大化,與其他發現疫情的地區聯動,合力面對全國疫情﹔4月22日,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組舉行情況通報會,將本次H7N9公共衛生事件從國內性質提升為國際性質,激發更多的輿情共鳴。由此可見,在政務微博集聚化過程中,信息的發布量、轉發量和評論量達到高峰,信息公開和網絡謠言並行,公眾對於繁雜的海量信息難以把持鑒定標准,此時,有節奏的信息聚點不僅能幫助政府梳理錯亂無序的信息分支,而且能使公眾更加便捷、直接地明晰政務信息重點。縱觀本事件的發展,信息發布過程主要由5次信息節點穿插,呈現出此起彼伏的節奏化,與輿情維度高度相仿,贏得較好的輿論反響。

4. 以微型互動為集聚效果,均衡特殊認知的供求

從信息角度看,突發事件處置過程就是政治決策系統與突發事件特殊環境的信息輸入、輸出互動過程,即是政府、媒體、民眾信息傳播互動過程。政府運用信息傳播媒體和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及通過官員行為舉止來表明政府的態度﹔民眾通過媒體、政府的行為來知曉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 政務微博的介入讓傳統媒體在過程中作用式微,甚至抽離,同時,被賦予部分大眾傳播的功能和權力,能自主地連通政府和公眾的直線對話,均衡公眾在突發事件中差異化的認知需求。以本事件為例,微型互動的多樣化是政務微博集群的亮點。期間,上海政務微博共同開展六次微直播(政府新聞辦三次、衛生局兩次、科技委一次),兩次微問答(政府新聞辦),總計原文微直播轉發52448次,評論12348次,原文微直播轉發3198次,評論1934次,此外,以“#你問我答#”“#網民關注#”為系列的互動話題討論亦俘獲不少公眾的關注。就發布內容觀察,從裡(病毒標本)到外(公共衛生防疫信息)全面的信息共享機制,是人類共同抵御新型流行性疾病的鐵壁銅牆。 突發事件給公眾帶來極大的心理不穩定,無論事件發展到何種階段,公眾對於事件的信息需求始終處於不對稱的狀態,這也正是謠言滋生和輿情升級的關鍵源頭。因而,政府應當立足於公眾處於非常時期的特殊心理,以政務公開和信息發布為主,採取多種的形式均衡公眾的心理落差,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信息需求。

三、政務微博集群的展望

政務微博與政務微博間的傳遞式的信息共享與聯動備受關注,這種內容層面互動式的信源支持系統,通過立體交叉的矩陣式互動協同,可以使政務微博的傳播力產生“集群效應”和“聯動效應”, 結合本次個案,政務微博在應對突發事件呈現的集群化的特點可歸納為:以突發事件為集聚線索,貫穿事件發展的始末﹔以中心擴散為集聚形式,呈現以小帶大的格局﹔以信息交錯為集聚規律,把控網絡輿情的節奏﹔以微型互動為集聚效果,均衡特殊認知的供求。辯証而言,基於大多數城市政務微博群、微博發布廳的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 其在信息發布、信息互動、信息整合等方面的傳播價值、傳播效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的現實,加之,政務集群化產生的發布信息同質化、內部組織約束力過強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與考証。

政務微博系統是一個多維度資訊提供、多內容職能分工、多主體聯動參與的虛擬組織平台,從組織到個體、從領導人到公務人員、從資訊的前端到后端,政務微博要想打造傳播優勢,必須從立體的協同開始。 政務微博集群的應用不應局限於類似本文所選的事例,適用於突發事件的非常態時期,更應被嘗試著融入政務微博常態化的管理當中:如:共同做好政策解讀,聯合開展“微訪談”、“微調查”,聯手回應社會和群眾關切,合力推動問題解決,共同引導社會公益等,為更好地聯系與服務群眾,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信息公開,監督與引導輿情提供更多內容。

 【作者簡介】汪青雲,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黨委書記,研究生導師﹔艾 鑫,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11級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突發事件中政務微博信息傳播與危機應對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BXW006)。

 

 注釋:

《2012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2013年3月

劉曉嵐,陳曉一:《突發事件中政府部門如何引導網絡輿論》,《青年記者》2013年2月中

[美]Michael 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年

陳力丹,董晨宇:《甲型HINI流感國內主流媒體報紙新聞報道分析》,《新聞寫作》2005年第7期

趙振宇,焦俊波:《加強系統構建提高對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能力》,《新聞與寫作》2012年第7期

歐三任:《突發事件中信息傳播的變異與防控》,《重慶郵電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童大煥:信息透明共享是抵御甲型流感良方. http://news.qq.com/a/20090512/000811.htm 2012年10月10日

侯鍔,潘建新,寇佳嬋:《微政時代:政務事物指南》,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2年,第195頁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