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張國濤:《最美和聲》的成功體現選秀節目成功共性

2013年10月31日11:3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燕帥 實習生韓鑫)10月19日晚,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電視台、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最美和聲》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成功經驗及亮點剖析、《最美和聲》第一季節目總結回顧及第二季節目展望及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研討。會議中,《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秘書長張國濤提出,《最美和聲》在整個選秀節目大潮當中,體現了當下所有選秀節目的幾個共性特征,即細分化,差異化,去草根化,國際化。

以下是張國濤的部分發言:

去年我們在一個項目報告中建議北京衛視要著力打造一個頂托性的賽季類節目。今年《最美和聲》這個賽季類節目的出現,確實為北京衛視提升衛視市場競爭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最近我看到省級衛視綜合評價體系在發布,發布的前十名裡面,北京衛視排在第五,東方衛視第四位,前面是湖南、浙江、江蘇。最近我在很多課堂和場合做了很多調查,大家能隨口說出一個頻道的幾檔綜藝節目,這個頻道的收視份額在全國當天晚上的收視份額就是幾個點,很多調查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大家基本能說湖南衛視三到四個綜藝欄目,那麼湖南衛視收視份額經常接近4,浙江、江蘇一般能說出兩到三個,這兩個台的收視份額每天都在2左右,結果兩個台每天晚上收視率都打得不可開交。五名開外的衛視頻道幾乎不用調查,因為大家幾乎都記不得它們做過什麼節目。下面談談我對《最美和聲》的看法。我覺得,《最美和聲》的成功,體現了選秀節目成功的共性和其自身的個性。

一、《最美和聲》的成功體現了選秀節目成功的共性

《最美和聲》在整個選秀節目大潮當中,體現了當下所有選秀節目的幾個共性特征:

一是細分化,音樂選秀選到現在,大家都絞盡腦汁,包括北京衛視隻做音樂的和聲部分。

二是差異化,大家每個節目都有自己主打的標簽,包括剛才提到的“和”和“真”,《中國好聲音》主打勵志,其他有節目打激情,因為如果不做差異化,就會與其它節目直接“撞車”,直接導致兩敗俱傷。

三是去草根化,這是今年娛樂選秀節目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前幾年大家都主攻草根、主打平民化。但由新媒體尤其微信、微博傳播時代,草根缺乏市場號召力粉絲量太低,追隨者少。今年重拾“明星化”這條路線,包括《星跳水立方》、《我是歌手》,包括《我是歌手》等選秀節目。

四是“國際化:抄國外節目模式能不能成功,最主要看能否做好本土化的改造。

二、《最美和聲》的成功更體現了其個性

除了以上的共性特征外,《最美和聲》更體現了其自身的個性特征。至於《最美和聲》的個性,我覺得有三點:

第一,堅守純粹性、專業性,專業音樂的競技類節目,通過導師和選手合作,“和”的精神貫穿始終。

第二,堅守主流價值觀,主打有文化的價值傳播。

第三,堅守美譽度第一。而不是像其它音樂選秀節目將收視率第一位,市場影響、微博影響力做到第一位。

《最美和聲》這些個性特征都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越專業越純粹就意味著受眾規模越小,隻要做的深,那就會存在不夠廣的問題。現在來看《最美和聲》有些做得太專業了,大眾性有些缺乏,“和聲”在音樂表演當中本來就是扮演綠葉角色的,怎麼表現它本來這是一個問題。所以專業化、純粹性的音樂肯定要考慮一個大眾化接受和傳播的問題。

二是粘合度問題,我們因為堅守主流價值觀,就顯得太主流了,特別強調自身立場與態度,導致宣傳上、社會化營銷上放不開手腳。粘合度,就是要觀眾追著節目要看,我看了兩期節目,中間一期看了,沒有想到下一期什麼時候再看。有的節目看完了之后,下周定會接著再看,如果下周沒有看到,就會下載到iPad上找時間看。總之有一個點,一個節目不能做得正氣凜人,更不能拒人千裡。

三是美譽度,既然將美譽度放在第一,那麼收視率肯定會排在第二。其實《非誠勿擾》在受眾對象並不和我們直接競爭,周六的市場比較復雜,《中國好聲音》放在周五是不是考慮這個原因,《非誠勿擾》太強,影響其它的收視率。

三、北京衛視《最美和聲》成功的啟迪

北京衛視打造《最美和聲》獲得巨大成功,有著一些有益的啟迪,我覺得至少証明了三點:

第一,綜藝是衛視節目市場競爭的主要武器。中國電視節目市場中,地面頻道市場中民生新聞最強,資源利用效率達到百分之兩百,衛視市場當中綜藝節目的資源利用效益要以接近百分之兩百。

第二,市場化的制播分離一定是電視台的不二選擇。對於電視台來講,現在能拿出來制播分離的,都已經實現了制播分離,不能分享的新聞、專題永遠不可能分享。其實拿出來制播分離的節目都是電視台自己干不了的節目,如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等,綜藝是電視台最后能夠放開的市場了,如果沒有《中國好聲音》,可能這一塊電視台還是不願意放開,因為之前收視率也不太差,也基本體現了每個衛視、電視台自己的制作實力,尤其是一些資源佔有壟斷優勢的電視台。不過事實証明了“開門辦衛視”肯定是對的,央視春晚馮小剛都當導演了,地方衛視還有什麼拿不出來的,可以目前我們就是選擇了“制播分離”這樣一個可操作可實現的途徑。

第三,下大功夫對海外節目做本土化改造,一定是海外節目在中國能夠成功落地的最主要原因,最美和聲的“本土化改造”從現在來看,力度還是非常大的,傅導演他們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海外版的DUETS主要是選擇二重唱,我們將其變成了導師加選手的組合,賽制上也了很大工夫,肯定也花了很大成本。

四、對《最美和聲》第二季節目的建議

接下來要探討的是在“加強版限娛令”的背景下,展望一下《最美和聲》第二季怎麼做。雖然我在微博上批評了該政策不尊重歷史,不尊重收視率,不尊重受眾,但不排除廣電總局有一個良好的初衷和動機,那就是為了杜絕節目的低俗化,提倡節目的多樣性,尤其音樂選秀節目,大家為什麼都干音樂,雖然跟市場選擇有關系,但是一窩蜂一擁而上肯定是不對的。在這個背景之下,《最美和聲》明年第二季如何提升,我主要從細節上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導師介入到什麼程度,《最美和聲》導師目前顯然介入太深。選秀1.0時代,青歌賽導師就是評委,高高在上,模仿的是各個音樂學院考學生的面試模式。選秀2.0時代,就是超級女聲,你表演給我看我再說兩句,評語都帶有一定的導向性,短信投票的時候都有傾向性。選秀3.0時代,就是《中國好聲音》,將導師的因素調動起來,發揮出來,《中國好聲音》發掘了明星在選秀節目可以當作重要的亮點去開發、去利用,那就是讓導師深度參與進去,而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說說就算,要主動帶隊員提升節目品質。《最美和聲》在選秀3.0時代基礎上導師的位置又往前發展了一步,但這一步邁得有點大,導致看節目隻看導師不看學員,任何選手的專業性再強、競技水平再高,畢竟沒有導師能力強、影響大。這個歌到底誰唱得好,顯然一聽還是導師唱得好,所以導師賺滿了人氣,選手沒有賺滿人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導師太搶戲了。如何削弱導師的功能,第二季要考慮。

第二,矛盾情境的營造與轉換。在真人秀節目中哪怕10分鐘的節目,它的矛盾情境一定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像中國好聲音中看似選手處於弱勢地位,但當兩個導師同時轉過來,選手就擁有了選擇權,此時導師則處於了弱勢地位,這種強弱關系通過轉椅的因素不斷地發生變換。《非誠勿擾》也是如此,並不是女選手多就強,因為每一個女嘉賓都要跟其它23個女嘉賓進行PK,其實也都挺弱勢。強弱關系的轉換、矛盾情境的營造在《最美和聲》有,但不是特別明顯,轉換也不是特別流暢。來神秘大嘉賓當然是懸念,這種轉換還是有點硬。矛盾情境、強弱地位要主動營造、轉換。節目太追求專業之后,大部分的篇章都在強調選手、音樂本身,真人秀的“秀”就落筆太少,“秀”的成份太少,這個情境考慮得稍微少一些。

第三,選手要風格化打造。現在選手無所不能,無歌不唱,這很危險。這次決賽的時候,丁於唱了一個特別柔的一首歌《夜來香》,唱完了之后,我覺得這個選手肯定這一輪被淘汰,果然被淘汰。當然可以追求選手風格多樣化,風格化打造是必須的,一個選手有唱得了和唱不了的歌,不能唱所有的歌。還是要風格化,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台風。

以上就是我能夠提出來的細節方面的三個建議。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燕帥)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