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燕帥 實習生韓鑫)10月19日晚,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電視台、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最美和聲》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成功經驗及亮點剖析、《最美和聲》第一季節目總結回顧及第二季節目展望及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研討。會議中,易目唯文化傳播董事長包冉提出,衛視競爭中,南北差異還是很大,不同地域的文化色彩、文化基因、文化傳承不同。北方是曲藝小品派,這是一種既有的現實格局。在這種格局下,《最美和聲》出現在首都台,出現在北京衛視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省級衛視,進入的空間尺度有非常大的跨越,這個跨越得到了從上到下的支持,非常難得。
以下是包冉的部分發言:
剛才很多老師的觀點非常棒,我非常同意。我本人對《最美和聲》我是全程關注,最后的總決賽節目我作為99名評委之一還投了一票。剛才很多老師講到了的精彩觀點我就不重復了,現在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三個尺度問題。
一、從時間尺度上看,《最美和聲》是成功的
成功之處同時要看到,我們要放在一個節目本身的生命周期,這樣的時間尺度上認識《最美和聲》的成功,同時寬容不足,展望未來。任何一檔節目,包括綜藝、新聞類、談話類節目,包括各種各樣的綜藝形態,最理想是一炮打響,第一季非常火,這是偶然,不是必然。大量中外很多節目成功是一個過渡期、調試期,今年《最美和聲》第一季在強手如林、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取得這麼高的美譽度,這是很好的開始。萬事開頭難,尤其對於北京台來說,沒有什麼比第一次更寶貴,特別看好第二季、第三季發展。
二、從空間尺度上看,《最美和聲》突破了北方衛視過去既有的文化定位
衛視競爭中,南北差異還是很大,不同地域的文化色彩、文化基因、文化傳承不同。大家調侃,北方是曲藝小品派,往北基本都是劉老根,黑龍江、遼寧台的娛樂節目基本都包給了本山老師,這是一種既有的現實格局。這種格局下,《最美和聲》出現在首都台,出現在北京衛視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省級衛視,在這個心臟位置,進入的空間尺度有非常大的跨越,這個跨越得到了從上到下的支持,非常難得。在北京,說容易,資源多,機會多﹔要說難,限制也多。把《最美和聲》成績第一季的經驗很好總結,開拓出來,某種意義上打破了南北衛視文化定位、基因定位的既有格局。能不能第二季、第三季擴張,需要北京衛視和節目制作公司共同繼續努力。
第三,從政策尺度上看,《最美和聲》彰顯了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符合上級要求
這兩天,包括有些記者給我打電話,怎麼看“加強版限娛令”,我想說的是,政策和制定政策也不是一成不變,政策在今天也是與市場現實情況互動中,它是活的。不是出來一個政策,感覺上就得被動接受、被動受限制,還有主動影響和良性互動,這其實更重要。我個人認為,《最美和聲》彰顯的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與總局很多政策大方向是一致的,符合上級的要求。《最美和聲》這種努力如果從政策尺度看,能幫助整個行業爭取到更多的政策生存空間,其意義遠遠不限於一個台、一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