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董路:《最美和聲》是一檔有膽量有品位的節目

2013年10月31日11:4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燕帥 實習生韓鑫)10月19日晚,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電視台、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最美和聲》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成功經驗及亮點剖析、《最美和聲》第一季節目總結回顧及第二季節目展望及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研討。會議中,知名電視文化評論人董路總結了對《最美和聲》的八點評價,概括為“八有”,即有膽量、有准備、有創新、有品位、有追求、有突破、有未來、有遺憾。

以下是董路的部分發言:

一、我對《最美和聲》的評價:“八有”

昨天晚上我寫下了對《最美和聲》的八點認識,我歸結為“八有”。剛才很多專家都提到了,我簡單地總結一下我自己的意見,也是總結之前專家表達的意見。

第一,這是一個有膽量的節目,同類節目頻出,而且把節目放在競爭最激烈的周末檔,沒有膽量做不到 。

第二,這是一個有准備的節目,從節目樣態版權合作,到制播分離,再到主持人以及導師選擇,這是有設計的,具體說,比方說主持人楊坤,借力於《中國好聲音》,有一定的親和力,對於中老年的觀眾還是非常認可。四位導師兩個至少是當代90后粉絲偶像,有粉絲節目一定是有收視率的節目,羽泉組合也是借力《我是歌手》,希望穩固粉絲團收視基座,在這個基礎上有所突破,這個方針非常務實,也非常聰明。

第三,這是一個有創新的節目,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某一期節目而是宣傳片,宣傳片拍得太棒,突出北京特色、時尚元素,突出了到個性因素、風採,大概半個小時。包括節目播出過程當中,包括在舞台的情境呈現上,演繹歌曲和情境之間,甚至有的時候突然間一看,有點像音樂劇這種感覺,這都是創新表現方式。

第四,這是一個有品位的節目,剛才很多專家都提到了,和聲是音樂當中高級產品,基於西方人對於唱詩班,本身對於音樂高素質的基礎之上所衍生出來的一種音樂的表達方式。能夠更空靈、更有層次、更有感染力、更美,讓人能夠更加帶入到音樂的意境當中,最開始看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原版是美國《Duets》,我馬上到網上搜原版,換我做不敢做,太美版,必須基於音樂素養基礎之上,有可能完成這麼復雜的音樂表現方式。像歐美版《幸存者》真人秀節目,到中國落地全死,相反《爸爸去哪兒》火了,因為借助韓國,跟東方文化無縫連接。這個節目我不看好,我覺得選錯了一條道路,不斷地看下來,不論本土化創新還是編導組齊心合力,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無論收視率還是口碑出乎我的意料,至少証明汗水沒有白流。

第五,這是一個有追求的節目,不斷地改進,第一期節目耳朵裡塞著雞毛的音效,好聲音已經把觀眾耳朵磨尖了,很難接受這樣一種音效,歐美可以接受比較平靜、壓抑,中國人喜歡熱鬧,不斷地明星加入,追求所在。

第六,這是一個有突破的節目,一方面收視率,北京衛視周末沒有進入過前兩名。關注度不是很高,有一個算一個,認為這是好節目,很難做到,提升北京衛視整體影響力,包括大型活動品牌打造,對於未來是非常有幫助。

第七,這是一個有未來的節目,一切只是開始,進入非常好狀態當中,不斷地開拓進取。

第八,這是一個還有遺憾的節目,不講故事,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把選手立起來,不煽情,怎麼樣能夠讓選手真情流露。其實所有的綜藝真人秀節目,我們做減法的話四個問題,第一個誰在唱,明星唱、草根唱,明星加草根,無所謂,怎麼唱歌,包括用什麼方式演唱,再有唱什麼,唱什麼歌。除了唱之外,做什麼,這是真人秀唱歌綜藝節目最難拿捏,有很多悖論,強調競技性,娛樂屬性就會有損傷,強調明星效應,草根屬性就會受到一種障礙,強調現場性、真唱性,水准就會有一定的損失,所有這些做到完美無瑕很難。隻能我們根據我們的追求,根據實際情況最后完成想擁有什麼追求什麼,想首先擁有口碑現在得到了,同時想追求收視率,是否按照收視率呈現規律,做一些可能有助於收視率的事情。

現場的氛圍,我去過兩次,我認為現場還是不錯,音樂的呈現,但是轉化成為終端到電視機前面損耗有點大,具體問題出在哪兒,各位專業老師有專業評定。

導師要最大限度利用好。我所看到《最美和聲》真的是一幫厚道的人,對於導師、學員最大保護,唯一呈現出來的,像陳羽凡那次失誤,恰恰我認為是對陳羽凡個性性格、敬業精神所有最美好的品質的一個最大的一種呈現,相反那期節目至少1.07,非常高,我自己看那一段心在提著,一種懸念,大家不知道這個事突然發生了,怎麼辦,再唱一遍是不是又破了,真的又破了,怎麼樣,結果那個橋段渾然天成。恰恰給我們一點啟示,未來怎麼主動設計一些懸念給節目有一些拉動。

我在電視台工作了很多年,這樣研討會參加很多,做電視的人有的時候會有一點誤區,包括我自己,有時候會把這個節目當作給領導看的節目,會當作給業內人士看的節目,會當作給廣告商看的節目,或許都對,但其實本質上應該是做給觀眾看的節目。我覺得,在座的人其實決定不了收視率,決定收視率是那些可能遠遠不同於我們的人,所以我們在做節目的時候,首先要想著觀眾,怎麼樣方便觀眾收看。我覺得過於復雜的賽制是一個硬傷,賽制要讓觀眾容易記住。同時,怎麼樣才能讓觀眾有更好的視聽感受,調動他的情緒進入到你所設計的某一種情緒軌道當中,最后完成對觀眾的“精神控制”,讓他不離不棄就鎖定這個節目,其實這是任何一個好的節目有意無意間都做到了,可能我們在這方面還有下一些工夫。

二、對《最美和聲》的建議

如果《最美和聲》未來有第二季,我有幾點具體建議:

第一,充分利用高科技,比如3D技術,把經典的歌手3D投在舞台上,然后用蕭敬騰或者羽泉原音進行某一種和聲。這只是一個提法,用一種新方式,讓人對節目有一個標識,讓人覺得在這裡面能夠看到他根本想不到的事物。

第二,學會選擇,有的導師唱功是很棒的,但是在導師的功能上,這種發揮的余地就不是很大,要均攤到各種功能都讓它來承擔的話,有的時候拙露出來,相反不能把最光彩的一面體現出來。包括歌的選擇,如果一個人唱一首絕對新的歌,出來的效果非常小,《董小姐》還有張小姐出來了嗎?沒有,包括《離不開你》、《夜夜夜》,老歌沒有唱出來,選秀賦予它最大的生命,這是未來方向。

第三,話語設計,主持人和四位導師都很出色,話語設計不夠,兩個台灣說話都是台腔,羽泉很賣力,沒有進入狀態,剛剛從《我是歌手》轉變過來,觀眾還有角色轉變,楊坤念廣告已經佔據90%精力,已經很難了。大腕介入,舞台節奏,任由發揮,效果差一點。和聲得堅持,如果做最美和聲,和聲不堅持很難,我們趕集趕晚了,我們知道賣饅頭特別好,隻能在饅頭上插兩個棗去賣,如果把兩個棗拿走了,全完了。和聲的介紹,下期一定要三個特別專業的音樂教授,在黑屋裡,第二現場,隻要聽到和聲不對,就停了。這種方式是對的,然后講解,人們對於和聲所謂產品核心競爭力有了更多的認識,才有更多的粘合度,否則永遠是懵懵懂懂的,了解的人了解,不了解的人當成隨便的對唱來看。類似的這些情況解決了,還是有希望的。

我的發言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作為一個曾經在北京衛視工作過的員工,我為《最美和聲》這樣一個節目能夠在衛視呈現,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謝謝!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燕帥)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