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本網原創

陸地:《最美和聲》以和為貴,以雅取勝

2013年10月31日11:4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燕帥 實習生韓鑫)10月19日晚,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電視台、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最美和聲》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成功經驗及亮點剖析、《最美和聲》第一季節目總結回顧及第二季節目展望及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研討。會議中,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廣播電視學分會副會長陸地指出,《最美和聲》的成功,固然得益於節目獨特的制作理念和過硬的音樂品質以及獨特的表現形式,但深究下去,《最美和聲》在某種程度上還體現和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核心價值理念,成功地實現了以音樂的形式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

以下是陸地的發言:

2013年,歌唱競技類節目在我國迎來爆炸式發展。全國幾十檔引自國外、類型相似、同質化嚴重的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考驗著觀眾承受力的同時,也造成了節目制播資源的巨大浪費,更遏制了本土節目創新的自信心和資源投放量。結果,物極必反,多極必管。國家廣電總局的所謂“限娛令”、“限歌令”、加強版“限歌令”相繼出台。然而,在一片紛亂景象中,北京電視台的歌唱類節目《最美和聲》,憑借獨樹一幟的“杜絕刻意煽情、注重和聲之美”的理念和特色,強勢崛起,並迅速引來業界關注和多數觀眾的好評。

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最美和聲》節目的版權引自美國。范本是美國廣播公司(ABC)夏季檔播出的一檔歌唱競技類季播節目《Duets》(二重唱)。《Duets》於2012年5月24日開播,共播出9集,全國平均收視率1.2%(尼爾森18-49歲),公共廣播網晚間同時段排名最高全國第三,最低全國第十,秋季檔節目節目收視率普遍高於夏季檔。截至到當年10月14日,美國秋季檔晚間時段收視排名前25名節目中,《Duets》成功入圍,僅次於另外三檔著名的真人競技類節目《the Voice》(美國好聲音)、《X-factor》(X元素)和《SURVIVOR》(幸存者)。

盡管《Duets》在美國本土的收視率表現雖然不是特別搶眼,但是,在獨唱盛行、導師搶戲、洋相百出的真人秀和歌唱類節目中,該節目的二重唱方式和導師與學員之間的真誠合作與藝術切磋過程卻顯得彌足珍貴。估計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和其中的拓展空間,北京衛視和廣東百合藍色火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才在原版節目本身存在一定不足的情況下,果斷地聯手引進,並大力改造,力爭青出於藍。為保証節目效果、力求音樂的專業性,節目組邀請了一批國內著名的音樂人、音樂制作人加盟。從策劃到開播,北京衛視始終將《最美和聲》定位為一檔純粹的音樂節目,力圖做到不炫技、不浮夸、不嘩眾取寵,靠選手的本色和評委的真誠以及音樂藝術自身的魅力、特別是其差異化的“和聲”特色取信於市場、取悅於觀眾。這種節目制作理念和市場定位很快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首期節目播出后即獲得了全國33城1.13%的收視率,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二。一周后播出的第二集,全國收視呈持續上揚態勢,升至1.22%,全國收視份額4.56%,僅次於《非誠勿擾》,同時段排名第二。第一季至10月19日收官,《最美和聲》單集平均收視率1.22%,單集最高收視率1.43%,一直保持同時段上星頻道收視率第二的佳績。 之后,《最美和聲》的收視率一直在1%左右,全國同時段一直穩居同時段第二名,達到了北京電視台綜藝節目前所未有的市場位置。相較於它的美國原型《Duets》,《最美和聲》真的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二、以和為貴,以雅取勝

《最美和聲》的成功,固然得益於節目獨特的制作理念和過硬的音樂品質以及獨特的表現形式,其實,不管創作者們有沒有意識到,深究下去,《最美和聲》在某種程度上還體現和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核心價值理念,成功地實現了以音樂的形式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

首先,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從傳播學的角度看,無論是人是事還是物,有一個言簡意賅、好聽易記的名稱都是有利於傳播和成功的。節目或欄目也是這樣。美國的節目原型直譯過來就是《二重唱》,不過是一個單純的音樂術語,並無什麼文化內涵和價值張力。而《最美和聲》這個名稱則不但非常中國化,而且意味深長。“和”本來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類似笙的樂器,本來就與音樂相關。“和聲”一詞,則既可以分解,也可以合讀,各有其意。因此,《最美和聲》的名稱不僅標示了節目內容與形式的與眾不同,而且一下子把該節目提升到了藝術審美的層次,相信大多數人聽到這個節目的名字都會浮想聯翩,被激發出一種先睹為快的欲望。

其次,《最美和聲》體現和傳遞了中國文化中“和”的價值理念。以和為美,和為貴,自古至今,“和”都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孔子在繼承先秦禮樂“尚中”、“尚和”之傳統以及“尚中致和”文化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了“過猶不及” 的中庸理論。“《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推崇古樂《韶》《武》,認為二者是“和樂”、“雅樂”,可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情感,陶冶人的修養情操,引導人們趨向仁義禮智信。與此同時,孔聖人還因其情感表達太過而批判“鄭衛之音”為“淫樂”,認為其消磨人們的意志和向善之德。對比很多歌唱競技類節目的煽情和勁爆對抗以及滿場的瘋狂吶喊和貫穿始終的高分貝音量,《最美和聲》隻以明星導師與學員之間實打實的“和聲”,呈現給觀眾“純粹”的音樂享受,無疑,與同類節目相比,《最美和聲》遠離了“淫”,而更接近於孔子所倡導的“和”與“雅”。

第三,“和”的理念貫穿於《最美和聲》節目的制作過程之中。毋庸諱言,由於對傳統文化價值觀教育的長期忽視,無論是國人的心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和”的理念都非常淡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冷漠和緊張之間搖擺。這其中,除了政府有關部門,媒體亦負有不可推委的責任。通過聲音的和諧,達成一種心靈的默契,並最終致力於達成一種社會的和諧,正是《最美和聲》表達出來的更深層次的意義。不僅在節目中,在場裡場外,在節目的合作者、制作者、音樂導師和選手的內部及其相互之間,也都在在踐行著“和”的理念和合作的精神。從相互貶損到相互完善,這不僅僅是一個行為的差異,而是精神和境界上的飛躍。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如果單純從節目的角度看,《最美和聲》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如節目的節奏還可以再緊湊一些,主持人的表現還可以更自然一些,但這些都屬於技術和戰術范疇。對於一個節目來說,無害是對它的最低要求﹔體現和傳遞健康的、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則是它的基本功能。《最美和聲》即使沒有完全做到,也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了。這也是筆者願意寫這篇文章的理由之一。但願有更多本土創造的電視節目出現,並且願意負起傳播民族文化的神聖使命。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燕帥)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